“在现代农业中,地膜覆盖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技术,能防止作物受到气候干燥、土壤温度过低带来的影响……”
“如不及时清理,地膜会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对土壤结构、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影响农作物及大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00%推广采用0.01毫米以上黑色地膜,为后续残膜回收打下坚实基础……”
云南省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现场培训会日前在曲靖市马龙区召开,会上推介了曲靖市烟草专卖局科学使用回收地膜的相关经验,并建议在全省推广有效经验,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
加工企业把回收地膜加工制作成塑料颗粒。
始于一份责任,探寻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之路
地膜覆盖可以为经济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度、保持水土,但过度使用,不进行残膜回收也会造成土地面源污染,破坏生态。根据相关调查结果,目前中国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量小于30公斤/公顷的点位不足40%,大于90公斤/公顷以上的点位占调查点位30.1%。
“曲靖年均种植烤烟130万亩,使用地膜1万吨左右,如不及时清理会造成白色污染。”现场培训会上,曲靖市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充分认识到地膜污染的危害后,我们从2014年起全面启动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工作,通过组织农户在烟叶采收后及时回收地膜,避免田间地膜对土壤结构、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
“一开始大家使用的地膜厚度不一,有的地膜厚度低于0.01毫米,残膜回收时大多已破碎在地里,回收难度大,农户积极性不高。”马龙区某合作社职工仝荣云说。
为此,曲靖市烟草专卖局100%推广应用0.01mm以上黑色地膜,由合作社统一采购和供应,为后续残膜回收打下基础。通过电视、电话、广播、标语,群众会、座谈会和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组织人员走村进社对残膜危害、治理措施和相关政策进行宣传,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的要求,引导农户主动参与、积极支持残膜污染治理工作。
农户将拾捡的残膜放到收集点。
形成一种模式,构建地膜循环经济供应链
“听说废旧地膜回收还有补贴后,大家就在合作社的组织下开始捡拾废旧地膜。”曲靖市陆良县芳华镇农户赵兵文说。
按照烤烟种植技术要求,烟田平均每亩使用地膜7.5公斤,为统筹烤烟和大农业多年以来耕地积累的残膜量,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制定了每亩回收10公斤以上的目标,每年回收1.3万吨以上,除回收烤烟地膜外,也做好其它农作物的地膜回收工作。
“回收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分管领导说。为做好残膜污染治理,曲靖市烟草专卖局牵头形成了“捡拾专业户+回收专业队+合作社+加工企业”的废旧地膜回收网络体系,每年投入3600万元的专项补贴,其中1000万元用于打造残膜污染治理样板,由合作社和农户进行捡拾,验收合格后每亩补贴20元;2600万元用于残膜回收补贴,每验收合格1公斤,补贴合作社0.5元,补贴农户2元。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补贴3.24亿元,为做好残膜污染治理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确保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在曲靖市烟草专卖局的补贴资金支持下,地膜生产企业也逐步探索出了适合地膜使用的循环利用回收体系。通过对残膜进行破碎清洗,加工成再生颗粒,并进一步制成滴灌带、塑料筐、工程网、管材等产品,将残膜变废为宝,进行二次利用。从地膜的设计开始,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建立地膜的生产、销售、回收以及再利用的完整供应链。
组织农户对地里的残膜进行清理。
成就一方“净”土,绘出烟田净、乡村美的画卷
“现在春风一吹,残膜满天飞的景象不多见了,地里残膜少了,土壤更透气、保水性好,作物生长环境更好了。”沾益区播乐乡农户顾小七谈道。
通过近10年的残膜治理,曲靖市有效清理回收残膜12万吨,土壤残膜含量大幅减少,耕地结构和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农作物的绿色生长环境更加优越。在不间断的宣传引导下,农户培养了良好的耕作习惯,自觉购买使用0.01mm以上的黑色地膜,在烟叶生产各个环节主动捡拾残膜,在采烤结束后将残膜挂杆晾晒,清除水分杂质后主动交售到回收点,把绿色生产融入了耕作的点点滴滴。
“下一步,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将始终扛起高质量发展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大残膜污染治理力度,为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曲靖市烟草专卖局主要负责人晏飞如是说。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