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凛冽,吹得人脸上生疼。王德敬搓了搓被风吹得发麻的脸颊,俯下身子拔出几棵冬牧草,用力甩掉根部的泥土,用手比量着根长,回头对孙刚说:“这家伙就是耐旱抗造,比麦子根长十多厘米。”
1月14日,通往山东潍坊诸城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林家村烟站的乡道旁,一整片青翠在北方寒冬广袤的田野里显得尤为突出,令人心情舒畅。王德敬今年62岁,是诸城市林家村镇麻姑店子村烟农,去年11月,他拿出50亩烟田种上了冬牧草。
“这是冬耕后栽种的‘冬牧70’。”林家村烟站站长孙刚介绍说,“它是通过专家进行本地化实验精选后的品种,耐碱、耐旱、耐瘠薄,抗病性强、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一亩能产2200公斤到2500公斤。”
近年来,潍坊市局(公司)一直探索在山东烟区实现高效、可行的一年两季栽种模式。当听说烟草公司要指导烟农开展多种作物冬季轮作时,王德敬和很多烟农都表示不可能。
“冬天太冷,除了小麦其他都不长,种了小麦得来年五六月份才收,跟种烟时间冲突。”王德敬说,之前他们尝试着“小麦+烤烟”一年两季种植,但是导致烟叶移栽太晚,品质差、产量低。
通过调研,潍坊市局(公司)了解到一个重要的契合点,那就是潍坊畜牧业发达,有15万头肉牛和奶牛饲养量,高质量配比饲料存在巨大缺口。
2022年,诸城市局(分公司)决定在林家村烟站开展实验,探索利用冬闲烟田种植青贮饲料作物,既不影响烟叶移栽,又能实现烟田轮作,提高土壤保育能力。
30岁的炭井村村民赵海涛,是诸城有名的“90后”烟农代表,从机械厂打工人到烟叶农场经理的身份转变,让赵海涛尝到了返乡创业的甜头。在听到“烤烟+冬牧草”模式时,他找到烟站表示支持,并主动拿出45亩流转土地参与青贮饲料作物种植实验。
冬耕、旋耕、播种、灌溉,备种、施肥、覆膜、管护,青稞、油菜和“冬牧70”在赵海涛的精心管理下“成绩优异”——
“‘冬牧70’亩产量2200公斤,毛收入836元,扣除成本,每亩纯收入433.5元;青稞亩产量1320公斤,毛收入501.6元,成本655元;油菜亩产量约1200公斤,市场认可度较差。”赵海涛介绍说,通过实验比对发现,冬牧草不但具有市场需求优势,同时可以实现烟田当年轮作,残茬还田还改善了烟田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明显提升。
打听到烟草公司在种冬牧草,炭井村养牛大户臧金山立刻就找上了门。“冬牧草营养价值高,还便于青贮,是牛最爱吃的‘草罐头’。”臧金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头牛1天需要喂7公斤左右冬牧草,他养了100头牛,每个月就要消耗20多吨,现在他主要用的是玉米秸秆、糠麸等混配饲料,每吨价格800多元,对比价格低、质量高的冬牧草,他肯定会选择后者。
采访中,又有不少养牛户和烟农来到烟站,他们一方面对接今年的冬牧草种植计划,一方面同烟站商量牛粪有机肥料与烟田土壤保育的事。
从一棵草到一头牛再到一片叶,“烤烟+冬牧草”探索出烟农增收的新模式,在倡导循环农业中形成了闭环高效的新路子。
“今年烟草公司请来专家在我的烟田里进行提高冬牧草产量的实验,说是亩产量最高能提高到3000公斤呢!”采访结束时,王德敬高兴地对记者说。
天空中开始飘起雪花,一场瑞雪即将带着农民对丰年的期望将这片大地素裹起来。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