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产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南济源烟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一直以来,这里的农民种烟经验丰富,烟叶是名副其实助农增收致富的“黄金叶”。
然而,时过境迁,传统的种烟模式已经跟不上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需要。随着烟农队伍的老龄化,用工成本的不断攀升,加之烟叶从种植到烘烤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烟农的种植意愿如今也在逐年下降。
一年之中,烟农最为紧张而又繁忙的无疑是烟叶采收、编烟和装烟环节。传统编烟方式既需要娴熟的手工编烟技术,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对于广大烟农特别是种烟大户来说,不仅工作效率较低、人工成本较高,还影响和制约着烘烤进度。
下冶烟站焦戊娟站长指导烟农规范使用烟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两年,济源市烟草公司为全市40座电能烤房免费配发了19200个梳式烟夹和16张编烟操作台。同时,为减轻当前烟叶装炕劳动强度,烟叶部门协调农机厂家为下冶镇北桐村提供了一台自动装卸烟机进行试用。
“老王,用咱烟草公司配置的烟夹、操作台和装卸烟机,今年编烟装炕可是省事省心了吧。”烘烤厂里,济源烟叶党支部书记琚联营一边看着烟农们熟练的作业,一边与济源市北桐烟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世强交流。
“以前用烟竿编一竿烟,再熟练的人至少需要5分钟,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有时甚至要编到天黑才能装满炕。现在用了烟夹编烟省工省时又省力,大大减小了劳动强度,一夹烟2分钟不到就搞定,再用上自动装卸烟机,一炕烟只要半天就轻松搞定。”既是理事长也是种烟大户的老王咧开嘴笑着说道。
王世强使用自走式烟叶输送升降装卸机,省工又省力
据统计,烟农手工编烟每人每小时约为10竿,装满一炕烟人工费用约为400元,使用烟夹和操作台编烟后,编烟速度提升为每人每小时30竿,编烟效率大幅度提升,装满一炕烟用工人数也由6人减少为4人,人工费用减少150元。同时,使用自动装卸烟机,烟农无需爬高上低的往烤房里装烟,上年纪人再也不担心装不上烟了,不仅减少了安全风险,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更节约了人力投入,显著降低了人工成本。
烟站技术员们帮助烟农摆烟铺烟、夹烟编竿
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济源市烟草公司将烟夹、操作台和装卸烟机配备至首批计划使用的电能烤房后,烟叶支部党员深入到各个烤房现场,从夹烟、装炕、烘烤、下夹等全过程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指导。
“大家干活不要急,一定要掌握技术要领,采收回来的鲜烟叶,一定要先按烟叶成熟度和素质进行分类再夹烟,一夹烟夹要做到同品种、同部位、同成熟度。”下冶烟站焦戊娟站长手里拿着这个形似一把大梳子、用不锈钢制成的烟夹,一边指导烟农,一边示范操作。“夹烟要密,每夹夹烟30斤左右,保证每片烟叶夹紧锁牢、不脱落。同时,烟叶摆放在烟夹上时叶柄头要整齐,夹内烟叶也要厚薄一致,保证烟叶变黄、干燥时间速度一致,提高整体烘烤质量。”
在焦站长的带领下,烟叶支部党员、烟站技术员和烟农们一起,进行鲜烟分类、摆烟铺烟、夹烟编竿、排队上架……不到2分钟的功夫,一夹烟叶就编好装炕了。
通过农机农艺融合烤出“黄金叶”,焦站长和王世强喜出望外
农机农艺融合一小步,烟叶生产发展一大步。济源市烟草公司深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创新结出硕果,除编烟装炕之外,在烟叶生产其它环节,以易操作的成熟小型农机为主,自动播种机、翻犁机、起垄施肥机、小型覆膜机、微耕机等,在烟叶生产的各个环节逐渐替代了人工作业,大大降低了烟农的劳动强度。“现在烟叶生产各个环节都能用咱烟草公司配置的农机来干,种烟可比以前轻松多了。”王世强满是自豪地说。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济源市烟草公司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烟叶恢复性发展为核心,立足烟叶生产“减工、降本、增效”目标,把大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突破口,加快适用农机引进推广,不断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促进烟叶产业稳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持续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