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电话铃声响了好久。
“喂,找哪位啊?”浓重的白族方言以及机器的轰鸣声从电话中传来。
接电话的是家住在云南省大理市湾桥镇石岭村的赵纯珍,“我最近比较忙,等明天午饭过后才有时间,你们可以明天中午过来,我会在村委会等你们。”
十一月的第一天,笔者驱车来到约定的地点,刚下车便看到了站在村委会门口的赵纯珍,笑脸盈盈地招手。今年37岁的赵纯珍,黝黑的脸庞充满了岁月雕琢的皱纹。一走近,他便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到村委会喝茶,一边沏茶一边优哉游哉地谈起他近几年的“斜杠”农民“进阶之路”。
赵纯珍在田里给蚕豆除草。张亚斌摄
“以前,我们就跟着大家种,什么价格高种什么,但是收入一般也不稳定,以前的日子过得不容易啊!”赵纯珍说,“今年好了,从大理海西产业综合体成立以来,在政府和村委会的帮助指导下,鼓励我们跟着专家建议走,按照大春种植水稻、烤烟,小春种植油菜、蚕豆、大麦,做到了一年2到3季种植。”
正在沏茶的赵纯珍继续说道:“今年年初,我通过政府主导搭建的土地流转平台,流转了33亩土地用来种植烤烟、油菜。种植烤烟的季节,我就是个‘职业烟农’,种植油菜的时候,我就是个‘职业菜农’。”
“其实,我以前也种过好几年的烤烟,但是种烟没那么容易的,没经验又没人指导,种出的烟叶质量忽高忽低还经常亏损。但是今年不一样了,自从有了合作社以后,遇到水稻、烟叶、油菜等农作物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困难,我可以向合作社求助,合作社有专业技术人员。更好的是,合作社也多次组织我们学习关于种植各个环节的知识,通过‘理论+实操’的结合,问题逐一解决了,渐渐地我也成了一个种植的‘土专家’。”赵纯珍说道。
“烤烟采收结束以后,你们一般会干什么?”笔者看着满脸笑意的赵纯珍问道。
“事情可多哩。以前我们不懂什么烟粮轮作,水稻、烤烟结束后,我们的土地就进入‘猫冬’期,土地一直荒到来年3—4月份才开始种植。现在比以前忙多了,在采收烤烟下部叶后,就要开始在烟梗上轮作油菜、蚕豆、大麦等作物。”谈到烤烟采收结束以后的工作,赵纯珍饶有兴致。他接着说道:“今年我在烟梗上种植了17亩油菜,种植一季油菜的收入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非常可观的。冬油菜种植时间为9月到来年4月初,油菜收完以后,我们翻翻土,给土地修整和恢复,以便更好地开始新一季种植。”
赵纯珍除了农民的“身份”,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鱼贩。依托家住洱海边的优势,每年10月到来年2月是洱海打渔季,也正值农闲季节,赵纯珍一家人便和周围农户收购洱海打捞的鱼,再把鱼拿到市场上出售,几个月下来也有一笔可观的收入,估算可达15万元左右。“算了算,一年收入大概有30万元左右。现在是真的忙,一年四季连轴转。虽然忙碌,但我的心里可高兴了。”赵纯珍说。
行走在石岭村出村的水泥路上,两旁是郁郁葱葱的农作物,田梗上悠闲的白鹭,田间里时隐时现劳作的村民……艳阳之下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