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黄金叶,铺就振兴路”。河南省内乡县余关镇是一个有烟叶种植历史40多年的老烟区,是中华烟的生产基础单元,也是上海中烟优质合作伙伴。今年以来,在内乡县委、县政府和县烟办室、烟草部门的指导支持下,余关镇把烟叶产业作为助力″产业兴旺星"的支柱产业,提出“打造金叶小镇、建设烟叶产业综合体”的发展理念,采取“党建引领+行业部门+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的“5+”模式,区划面积3.8万亩,制定烟叶三年发展规划,发展“烟叶+”多元经济,力争2025年发展烟叶面积1.2万亩,年产值实现2亿元。
做好烟田区划,保证发展面积,是生产优质烟叶,推动烟叶产业恢复性发展的重要保障。2023年,按照烟叶产业综合体整体布局,余关镇坚持“因地制宜、相对集中、大户种植”的原则,多措并施,大抓烟叶面积落实,预期发展面积8000亩。
造“势”,抓宣传动员。余关镇党委、政府坚定烟叶面积落实目标,把势立起来,把信心提起来。组织开展烟田区划逐村观摩活动。组织植烟村包村干部、支书,逐村听区划,看大方,比差距,并对阶段性的烟叶面积落实工作进行打分测评,先进表扬,落后表态,加压增责,强调目标,传递镇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大抓烟叶、大抓产业的决心。召开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组织植烟村支书、烟叶专干、种烟大户、烟叶技术员,并邀请该县烟办室、县烟草公司召开座谈会,围绕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开诚布公,畅所欲言,把脉余关烟叶产业,共商产业发展之计,提振烟农发展信心。发力线上线下宣传。制作宣传版面设置于镇村醒目之处,印制宣传彩页,依托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号,让群众了解烟叶三年轮作规划和相关利好政策,在全镇营造种烟致富的浓厚氛围。
保“地”,抓要素支撑。今年以来,余关镇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契机,坚持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探索党支部引领下的集体收益新模式,在各村成立村级土地流转公司,探索推进“一村一块田”改革,激发集体经济活力,提升烟叶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在承包关系不变、土地性质不变的基础上,将农户有意并块、流转的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流转、统一经营,串点成面,实现散块成整块、小田变大田,改善烟地分散、来回奔波、管理不便的弊端,减工降本,提质增效,打造高标准的烟田大方,为烟叶产业综合体建设夯实土地要素支撑。
增“责”,抓包方到人。采取镇村组三级干部包大方机制,书记和镇长每人分包1个1000亩以上大方,其他大方全部由班子成员进行分包,村组干部协助,落实“五包”责任:即包大方、包面积、包土地流转、包大户引进、包管理经营。同时,机关干部全部下沉到村,由四大片长牵头,组成四支烟叶面积丈量突击队,对植烟村上报的面积进行丈量核实,既杜绝纸上谈“烟”和数字面积,又进一步排队增压,推动面积落实。
稳“人”,抓跟踪服务。多年来,作为植烟老区,余关镇培养了一支会种能烤的铁杆烟农队伍,他们是余关稳固烟叶基础,落实发展面积的重要保障,也烟叶产业的宝贵财富。镇党委、政府服务烟农用真心真意,扶持烟农拿真金白银,坚持每年召开职业烟农专题表彰会、烟农茶话会,并定期召开技术研讨会、座谈会和地头会,及时掌握烟叶动态和烟农需求。同时,配足配齐专职烟叶技术员队伍,为烟农量身定做服务方案,搞好全流程服务,当好烟农的“金牌店小二”,护住铁杆烟农。
真“奖”,抓奖惩激励。发展目标坚定不移,真奖真罚同步跟进,让有面积的植烟村有面子,得实惠。镇政府拿出专项资金,对面积落实好的村组干部和大户、铁杆烟农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村优先考虑功勋村。啃不下硬骨头,打不了硬仗,面积落实不到位的镇村组干部受批评,腾位子。同时,积极落实烟叶贷、烟叶保险、面积补贴等配套措施,让群众安心种烟,解除后顾之忧。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