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午后,来到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平远镇,日头高悬,阳光晒得人皮肤发烫。沿着乡间道路两侧,一望无际的玉米地向远方铺开,半人多高的玉米植株整齐排列,微微摇动着枝叶,仿佛在向过路的行人招手。
为防止耕地“非粮化”,今年以来,云南省烟草专卖局高位推动烟粮协同发展,在大理、楚雄、文山、红河、临沧等地建设烤烟套种玉米示范区3.6万亩,助力农户增产增收。
今年9月28日至30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烟粮协同”团队等专家团队前往文山调研,了解这里的协同发展情况。
“烟粮协作”课题调研现场。罗钊摄
“一年三熟” 助农增收
“今年砚山县共建设烤烟套种玉米示范项目7000亩,分为鲜食玉米、青贮玉米和籽粒玉米(普通玉米)三个类型,利用烤烟和小春作物之间的时间进行种植,实现‘一年三熟’,目前看来长势良好。”砚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余建萍向调研组介绍。
砚山县今年共种植鲜食玉米1000亩,青贮玉米和籽粒玉米6000亩。以终端售价较高的鲜食玉米为例,预计每亩可产出3000个至4000个鲜玉米棒子,亩产量将近1000公斤,按照每公斤两到三元的市场价测算,预计亩产值在2000元左右。
正在这时,村民何洪玲骑着电动车远远而来,搬下一大盆甜香四溢的煮玉米,豪爽地向调研组招呼道:“各位,快尝尝我们家的鲜食玉米!”
大家纷纷围拢来,品尝起新鲜出炉的煮玉米。金黄的色泽、浓烈的香味、软糯甜脆的口感,引来调研组专家的一片赞誉。
“这个就是我们今年种的品种,一共两个品种:糯玉米和甜玉米,两种口感不一样,但都很受欢迎,等过几天收获后,肯定能卖个好价钱!”何洪玲高兴地说。
烟后玉米长势喜人。罗钊摄
与何洪玲一同前来的,还有她的丈夫张国才。张国才说,今年在自己的70亩地里套种了鲜食玉米。
“我们家的玉米是7月22日种下的,既不影响烟叶生长,也不影响小春播种,等于一年多种了一季玉米。”
为了做好烟后套种玉米示范项目建设,云南省烟草专卖局与朱有勇院士团队合作制定了《云南省2022年烤烟套种玉米技术方案》,对示范区选择、玉米套种模式、玉米品种选择、播种方法、田间管理等作出了详细计划,并由各个示范区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具体落实。各地烟草部门补贴种子、化肥等,积极联系当地肉牛养殖企业,协调青贮玉米销路,对农户进行效益保护,确保收益。同时还在播种前开展宣传,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烤烟采收和玉米套种并行开展,互不影响,真正做到“一年三熟”,农民有效增收。
科研创新技术广泛运用于玉米、水稻等粮食农作物。罗钊摄
促进产业稳定发展 农民持续增收
除了砚山县平远镇的7000亩示范区,文山州还在广南县珠琳镇、五珠乡,丘北县树皮乡、天星乡等地建设了3000亩示范区。
在广南县五珠乡示范区现场,广南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局长雷启俊向调研组介绍了当地示范区建设情况。近年来,广南县大力推进“粮+烟+N”的产业综合体建设,今年正式启动2000亩示范区建设,以青贮玉米为主,打造“烟叶+青贮玉米+肉牛养殖”的产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具有广南特色的工作新思路,构建起“以烟为主、多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
据介绍,示范区每亩地预计可收青贮玉米3.5吨,每吨收购价在400元左右,再加上政府补贴60元,预计亩产值可达1460元。刨去肥料、种子等生产成本300元,预计每亩净收益有1100元左右。
在丘北县曰者镇示范区现场,丘北县政府办公室烤烟服务中心主任钱光成说,丘北县今年共建设1000亩烤烟套种玉米示范区,分布在五个乡(镇),播种期为7月24日前后。
农户李自云在曰者镇种着30亩烤烟,今年响应号召,在自家地里套种了鲜食玉米,由于气候、经验、海拔等因素影响,目前玉米长势不算太好,亩产预计大概只有500公斤,刨去各项成本开支后,只能说是略有盈余。
面对这种情况,李自云并不沮丧,他对调研组说:“今年刚开始套种,经验不足,还有气候影响,所以不太理想,明年我再来种,绝对比今年种得好!”
通过调研,云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院长刘雅婷感触颇深,她表示,下一步将针对问题进行专项研究,细化技术方案,攻坚克难,解决烤烟和玉米共生期“痛点”,减少套种玉米与小春作物之间的冲突,优化选择示范区域,推动“烟粮协同”项目健康发展。
文山州烟草专卖局相关领导则表示,将围绕“烟粮协同”,加强烟叶产业和多元产业统一规划,推进粮烟“双合同、双订单”试点,构建“烟叶+青贮+肉牛”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烟叶生产、粮食安全、生态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