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田关镇小峪村的烟叶烘烤师宋新敏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种是金、管是银、炕房是个聚宝盆!”9月5日早饭后,在村里刚刚改造完成的烟叶电烤房旁,66岁的宋新敏一边查看炕房内的温度,一边与烟农朱春来交流。“烟叶烘烤时要分为三个类别:欠熟、成熟和过熟。编杆上炕后,把过熟烟叶放在顶棚、成熟烟叶放在中间、欠熟烟叶放在底层。”“这烟叶是七分长势,三分烤,烤得好,价格好,咱们烟农就多增收!”“是,宋师傅说得很科学,俺们都按照你说的办。”
“每年7月20日左右开始掰烟叶烘烤,到9月底全村烟叶才能全部烤完,一块地可以掰六茬烟叶,老宋的烟叶烘烤技术在俺们这儿的十里八村都有名!”路过炕房的烟农靳明新说。
1956年出生的宋新敏是小峪村的“铁杆烟农”,种烟整整40年,靠烟叶殷实了家业,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每当回忆起从前,老宋就皱起了眉头。
1982年春节刚过,宋新敏抱着刚刚两岁的儿子宋振江,看着家里穷的揭不开锅,焦急和无奈之下,他到村庄周围的河边割苇子秆编苇子席到街上去卖,挣零花钱补贴家用。“穷啊,给娃买点红糖,都没钱,穷了生急门儿!”宋新敏说。
那年立春之后,土地已经包产到户,乡亲们开始在种地之外寻找增收的营生。看到邻居们在自家的土地上种植白肋烟增收,宋新敏积极尝试。“刚开始种了8亩地,县烟草公司委托原田关乡合作社收购,俺们就把晾干后的烟叶交售给合作社。”宋新敏说,“秋天一算账,收入比种玉米和小麦强!”一直到1999年,他家的白肋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增长,17年间,他凭借种烟供养一儿一女上了大学,并翻修了老宅,在县城买了房子,一举成为村里的富裕户。
宋新敏(右)和西峡县烟草公司副经理马宇在交流烟叶种植技术。
自2000年开始,烤烟种植在全镇展开,尝到甜头的宋新敏和全村群众积极种植,只有初中学历的宋新敏勤奋好学,很快成为全村烟叶生产的技术能手, 获得了“烘烤师证”,并在2008、2009、2010连续三年赴许昌参加了烟草生产技术培训。“烤烟种植要做到‘5关12环、环环紧相连、一关抓不住,丢掉一百元’5关就是育苗、整地、施肥、抹顶、烘烤环环相扣,12环就是要把握好每个关节中的关键环节,科学种植,增产增收!”中午时分,宋新敏一边帮邻居宋彦华卸下已编杆好的烟叶,一边掰着手指头悉心传授着科技种植和烟叶烘烤加工技巧。
“这从七月底开始现在俺们村已经烤了近5万斤烟叶喽!”宋新敏话语中透露着自豪。
在宋新敏的示范带动下,小峪村一举成为全县烟叶生产第一村,全村近三分之二的农户都种植了烤烟,面积从起初的不足100亩增加到如今的近千亩,产值从40年前的5000元到增长到去年的65万多元。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