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贵州遵义烟田,骄阳似火,田野一片热闹景象,一片片承载着烟农增收致富梦想的烟叶,正逐渐成熟泛黄。
“今年雨水充沛,烟叶长势相当不错,我家的50亩烤烟,预计净收入可以达到10万元。”在遵义市余庆县松烟烟叶种植基地,忙着烤烟的烟农姚思国满脸收获的喜悦。
作为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在遵义的主要烟区,目前余庆县5.5万亩烤烟已全面进入采烤阶段。
(烟农在烟田里劳作)
科技创新 打造优质核心基地
好山好水出好烟。地处北纬27度附近的贵州余庆县具有优质的生态条件,年平均气温16.7摄氏度,森林覆盖率61.13%,是烟叶种植的好地方。
正因如此,余庆县从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大规模种植烤烟。
2002年,随着湖南中烟加快布局省外烟叶基地,遵义余庆烟叶基地应运而生,成为湖南中烟第一个省外共建基地。目前,湖南中烟在余庆县共设松烟、敖溪两个国家局基地单元。
近年来,余庆烟叶基地工商研齐抓共建,以湖南中烟卷烟品牌用料特点为目标,以“4+N”技术集成为纽带,结合产区实际情况,开展了《彰显中间香型风格特色烟叶生产技术集成与推广》《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新品类卷烟原料BFO/BFF生产技术体系研究及推广》《全国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工作试点》等研究,成为湖南中烟第一个“4+N”技术落地的核心基地单元、第一个全县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的基地单元、第一个提高上部高端原料烟叶可用性开发BFO、BFF的基地单元,同时还是全国最大上部较高成熟度(BFO)烟叶生产基地。
目前,余庆烟叶基地已是湖南中烟骨干卷烟品牌的核心原料产地,BFO/BFF项目作为余庆烟叶基地单元“特色”推广至贵州全省。
基地的建设,让烤烟从个人零星栽种加工发展到上规模、上质量、上效益的良好局面,
烟农种烟收益逐年增长,烤烟成为了真正的“黄金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技术下乡 保障特色原料供给
“目前采摘、烘烤的是下部烟叶,采摘时,要把准成熟度。”近日,余庆烟叶基地生产技术员在敖溪镇什村龙山大湾的烟地里,指导烟农把握烟叶成熟度,适时采摘和烘烤。
如何实现烟叶质量提升,关键在烟农。
为提升烟农种植技术,湖南中烟常驻余庆基地业务经理与烟叶基层支部党员骨干,深入田间地头,为烟农全过程“保驾护航”。一方面,积极推广壮苗培育、深翻高垄、适时移栽、绿色防控、科学采烤、优化结构等关键技术,另一方面针对每户烟农的具体需求,在育苗、移栽、烘烤、收购各个环节,为烟农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在提升优质烟叶资源率方面,湖南中烟与烟叶站党支部共同组成党员突击队,针对性开展烤烟生产收购业务攻坚,保障烟户利益的同时有力保障湖南中烟特色原料供给。
有了技术支持和收购保证,烟农的种烟底气大大增加。在外漂泊打工多年的白小庆前些年回到了余庆县,经过努力,现在不仅有了100来亩的烤烟,还加入合作社,搞搞专业化服务,增加额外收入。
“种烟不比外出打工差,既挣了钱,又顾了家,挺划算的。”谈起生活的变化,不出远门也能挣钱成为白小庆最大的开心事。
2006年至2021年,通过现代烟草农业的不断建设和推进,余庆县烟农达984户,户均规模从9.14亩增加到36.42亩,年均增幅18.65%。
公益帮扶 打造助农新典范
夏日艳阳下走进远近闻名的余庆县松烟镇白沙水乡,一栋栋黔北民居和别墅遍及烟区,似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老少边穷地区“两烟”生产经营是烟草行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则是烟草行业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光荣使命。
自2002年余庆烟叶基地建立以来,湖南中烟延续遵义这片红色土地的红色传统,始终
致力于产区教育帮扶,先后投入专项资金建设扶贫新村和白沙希望小学,开展“芙蓉学子”等公益性项目。
从2012年起,湖南中烟支持千万元在余庆县松烟、大乌江、敖溪、龙溪、花山、关兴、龙家、构皮滩等8个乡镇的新农村建设,远近闻名的白沙水乡便是其中一个。
2013年,由湖南中烟、余庆县政府、松烟镇政府共同出资的白沙水乡烟农新村落成,惠及烟农90户,占新村居民的83%。
现在,住着大别墅、进城有轿车、运输开大货、田间用三轮、平时走动骑摩托已成为余庆烟农的生活“标配”。2006年至2021年,余庆县烟农种烟户均收入从1.04万元增加到13.06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以品牌市场‘需要什么’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对基地的技术指导和实用技术的集成组装,进一步科学合理实施生产技术,明确市场定位,建立一个联办基地烟叶原料‘价值链’体系的典范,为湖南中烟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原料保障做出积极贡献。”湖南中烟原料采购中心余庆烟叶基地负责人表示。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