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惠民政策先进技术引领乡村振兴 河南社旗县村支书带动乡邻种烟致富

2022年05月26日 来源: 中国日报网
A+ A

“这是您仨今天的210块工资,明天早上六点半上班,都记着,就不再喊了。”2022年5月15日傍晚,在河南省社旗县朱集镇袁老庄村支书袁文保烟田务工的务工队长侯太久,一边给队员们发放当天的工资,一边提醒大家伙儿。

今年60岁的袁文保1994年担任村支书,立志带领群众走勤劳致富奔小康之路。由于当时农民思想落后,固守“小麦-黄豆-小麦”的传统种植模式,一年下来,一亩地不过是两三百块钱的纯收入,真可谓“瞎胡忙”。

通过外出考察调研和走访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周边的“土专家”、“田状元”,袁文保最后决定“先吃螃蟹带头干,种植烟叶把身翻”。

说了算定了干,目标铆定履诺言。袁文保召集村两委开会,传达学习中央富乡、富村、富民政策,带头走村入户向群众宣讲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倡导他们统一思想转观念,种植烟叶脱贫干,实现小康美心愿。

1995年,小打小闹的袁文保按照当时的落后育苗方法、粗放管理模式、用煤烘烤先吃螃蟹带头种植NC89烟叶若干,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发,让自己在点滴中树立“领头雁”榜样。

经过摸索、总结与尝试,袁文保逐渐积累了经验、锻炼了胆量、掌握了技术、看到了曙光。2000年,他种植烟叶已达到30亩,并在自家院内盖起6座烟炕,开始走上规模化种植之路,由“小打小闹”转身嬗变,无形中带动全村发展烟叶120亩。

“栽烟时,在架子车上放个大油桶拉水,炕烟时,隔一个时间填一次煤,只恐怕火灭了。”回忆当初,袁文保记忆犹新地说,当时有人讽刺说“麦能存,豆能放,看你烟叶卖不出去了咋吃它?”

袁文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上行。他默默无闻地用辛勤的付出来证明自己的眼光超前,用科技的手段来证明政府的决策正确,用高倍的收入来证明一些乡邻的“死脑筋不开窍”。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月的育苗、整地、浇水、施肥、烘烤、分拣、出售,袁文保所种植的30烟叶亩均纯收入1500元。不仅如此,烟柴拔掉后,还能按节令种上萝卜、白菜等蔬菜,亩均纯收入又可以增加1000元。这样,一年两季收入共2500元,比“麦-豆-麦”的传统模式增收2200元。

除此之外,袁文保本人种植的30亩烟叶出售11400斤,镇里每斤按0.15元标准奖励1710元,全村种植的120亩所出售的45600斤烟叶,镇里又按每斤0.1元标准返回村集体4560元,加之完成任务奖,当年村集体仅烟叶生产一项,就获得了2万元收入。

烟叶卖了,袁文保笑了,讽刺挖苦的人“哑巴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001年,该村发展烟叶达到300亩,村集体获得落实烟方奖、任务完成奖、每斤返还款等收入6万元。2002年,该村烟叶发展到700亩,不仅还清了村集体外债,而且还有余留。接着,袁文保把村预留资金,通过村议事会议定为村里修建入地小桥4座。

借着国家对发展烟叶生产的重视力量,在袁文保积极争取下,整修了烟田道路,配全配优了烟方机井、配电房,改造建成了新型烟叶烘烤房,购置了烟叶生产大型机械,成立了烟叶生产专业队……

“看到袁老庄种烟发了财,我们在2004年也开始学着种,头一年就挣了不少钱,今年俺村发展烟叶近400亩,大家都跟着发了‘烟叶财’。”谈起种植“黄金叶”,唐河县少拜寺镇枣庄村的李发营滔滔不绝。

在烟叶实际种植的同时,袁文保在知识海洋里不甘落后,除积极参加农业科技函授学习,拿到了大专文凭,他还经常与河南农大植保系毕业的县人大副主任、朱集镇党委书记赵向龙和县烟草专卖局生产科科长王金星等行家里手切磋烟叶种植技术。

2021年,该村种植烟叶700多亩,袁文保本人种植190亩,并以中部烟叶采完后插上红薯和烟柴拔掉后播种萝卜、白菜、菠菜等的“烟菜轮作”模式,亩均纯收入在4500元以上,比种植其它作物收入高出两三倍。

“眼下,正值乡村振兴和实现烟叶生产‘双碳’之时,我们村有决心有信心把烟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做大做强,种出生态烟,走好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为社会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袁文保对未来充满信心。(封文昌 赵兰奇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