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受强冷空气影响,强降温天气来袭,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木央、田蓬镇边境高海拔地区,气温更是一路走低至0℃以下。在木央镇育苗基地里,水池里的水都结冰了,烟叶生产技术员和几位育苗工人正忙着搭建育苗棚,他们披着雨衣、穿着雨鞋,浑身泥泞。在他们当中,有一个背影特别引人注目,中等的个子,偏瘦的体形,嘴角还总是挂着微笑,他就是富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韦奇良。
韦奇良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用自己的辛勤、汗水、责任守护着一片片烟田,为边境一线百姓增收致富默默付出,被烟农称为“兄弟”,却被妻子称为“外人”……
烟农的“兄弟”
去年,有一次韦奇良和几个烟农约好,利用晚上农闲时间开展烤烟大田病害防治培训。晚上他提前半小时到达培训地点做准备,结果过了1个小时,不见烟农前来。打电话一问才知,烟农觉得培训浪费时间,还不如趁着晚上做其他事情,韦奇良对此既无奈又着急。
“烟农不听指导,落实关键技术难,这可怎么办?”每天晚上回到所上,他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为让烟农有兴趣参加烤烟生产技术培训,韦奇良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制作烤烟生产相关知识课件,通过电脑图文并茂地向烟农讲解,把专业难懂的理论知识化成烟农听得懂的土话方言,使烟农听得懂、学得会。他将自己“钉”到烟地里,认为只要自己腿勤、手勤、口勤,不怕烟农不听,说一遍不听就说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三遍不行就五遍……一直说到烟农听进心里为止。就这样,韦奇良依靠自己的韧劲儿、耐力,默默坚持到现在……
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烟农发现韦奇良所教授的生产技术和方法果真很有用,大家的烟长势越来越好了。
“真是没想到早追肥几天,烟苗变化这么大,真是一步早步步早呀,这刚进入旺长期的烟苗比前几年长得壮多了......”烟农王强高兴地说。看到韦奇良走过来他主动说道“老韦兄弟,以后只要有培训,我一定好好听。”
“太好啦,只要你们愿意听,我就是再累也给你们讲。”韦奇良高兴地答应着,“现在种烟可跟以前大不相同了,咱们一起更新理论知识,落实科学种烟技术,这样才能真正把钱装进你们自己的包包。”
办一件实事,暖一方人心,韦奇良将技术落到实处,让烟农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对于烟农的需求,应该做到随喊随到,事事上心,烟农增收了、高兴了,我们的付出就值得。”韦奇良如是说。
家人的“外人”
“我觉得他更像外人,家人才是他的‘负担’,所有的心思都在工作上了,烟农遇到困难,他回到家还一直在想怎样帮助烟农解决问题。可女儿的床栏螺丝掉了,让他修理一下,这都过了一年半了,掉的螺丝还没装上去。”
“今年年初,田蓬镇一户烟农经济上有些困难,为了帮助烟农解决经济难题,他跑前跑后帮忙联系银行贷款,还把家里仅有不多的积蓄借给了烟农,可是我们家里也不富裕呀,说起来心里就难受。”
……
韦奇良成了烟农的“亲人”,可是在家人眼里,他却成了“外人”。他一般两三个月才能回一次家,到了烟叶采收的季节,甚至三个月都回不了家。好不容易回家一趟,还要继续工作,也不能陪伴孩子,免不了妻子的戏谑:“你是野人,还知道回家啊?”话没说完,妻子背转身抽泣起来。
自知对家庭亏欠很多,但也深知烟农需要自己。
“今年烟叶收成还可以,烟农的‘钱袋子’鼓起来了,韦奇良他们几个功不可没啊。”面对同事们的称赞,韦奇良总是谦虚地说:“这是我们生产技术员的工作职责,对烟农来说,种好烟、能卖上好价格,家庭收入就有了保障,能为这些朴实的烟农们办点实事,是我一直坚守的初心。”
当问起是什么让他们这么拼,韦奇良说:“这么辛苦,不是不会累,而是要对烟农负责。”
在工作之余,韦奇良喜欢书法和写诗,偶尔借此放松一下。从一个“文弱书生”到基层生产技术员,在基层从事烟叶技术服务工作,他始终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用精心的指导和服务赢得烟农信赖,在服务乡村振兴道路上继续挥洒热血,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