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烟田、烤房”是杨之强坚信的“致富密码”。
家住云南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茨菇塘村的杨之强,种植烤烟已经有15个年头,15年来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因为他相信,只要安安心心、勤劳认真地种植烤烟,就能实现自己的“致富梦”。
2006年,杨之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种了5亩烤烟,当年收入2.7万元,感觉一下子心里有了底,几年来外出打工、种植其它农作物,各种尝试,但从没有像这样有种踏实感。当年烟叶交售后,他没停下来,开始开垦自家的荒地,建盖烤房。
当时耕种落后,翻犁土地都是靠人挖、牛犁。加之茨菇塘村地处偏远山区,交通条件极度落后,烟叶种植所需的肥料物资及烟叶的运输都是靠牲口和人力托运。为了按时完成烟叶生产各环节工作,当别人还沉浸在春节的节日氛围中,杨之强已在准备耕种的肥料,整个生产过程,夫妻俩不畏艰难和辛苦,向技术指导员认真请教,克服种种困难,辛勤耕作。
杨之强的种植技术在不断提升,加之近年来政府和烟草部门的大力扶持,小型旋耕机解决了山区耕地问题,烟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水源问题,合作社的植保队、烤烘工厂等解决了劳动用工和土地流转问题。杨之强家的种植面积也从5亩、10亩、16亩逐步增加到这几年的30亩左右,烟叶收入也从最初的2.7万元增加到现在每年的15万元左右。不但补贴了家用,供了两个孩子上学,家里也盖起了新房,脱去了曾经贫困户的“帽子”。连常年在外务工的好朋友杨新有看到他这几年的成功,也回到村里,开始和他一起发展起了种植业。
“家里马上杀年猪了,到街上买些菜,备下年货。”杨之强对着妻子说。有耕种,就会有收获,肥沃的土地,绿油油的烟田,火热的烤房,是杨之强实现致富梦的“密码”。接下来,他和他的朋友会乘着乡村振兴这股东风,大力发展“金叶”产业,奋力追逐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