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河南省社旗县朱集镇段洼村北田庄自然村的吕国福和吕周帅父子俩,都是从20岁时起当烟农,但他俩的种烟观念却不尽相同。如今,这对父子俩在各自种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在科学种烟上较起了劲,暗争明赛不谦让,都想争状元当先锋。
父亲呂国福,生于1969年,从八十年代末的1989年开始种植烟叶,30多年过去了,年年如此,从未间断,始终坚守种烟路,人称“铁杆” 烟农,曾多次荣获种烟“土专家丶田秀才” 称号, 去年他又多了一个头衔,被朱集镇政府聘任为“烟叶生产收购明星技术员”。
儿子吕周帅,生于1991年,2011年高中毕业后,子承父业当烟农,已积累了10年植烟经验,现成为全镇第一植烟大户,还创办了“周帅烟叶生产种植农机合作社” 任董事长。
世世代代农民出身的父子俩,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生活扎根黄土地,以种田养家糊口维持生计为本,虽生活在不同年代,并有着不同爱好,但唯一相同的兴趣追求,便是对种烟怀有无比深厚感情。吕国福种烟,强调以技术精益求精为目标,不怕苦和累,肯下力气,而吕周帅种烟,则依靠机械化操作为重点,把减轻劳动强度和科学种烟作为长入植烟经济的出发点,在植烟的道路上拼博前行。
九十年代初,老吕刚接触种烟那阵子,因家庭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日常生活和经济都不宽裕,为坚守家庭能过上温饱,摆脱贫穷而选择种烟,靠小打小闹每年都种上几亩烟,挣点辛苦钱,省吃俭用,养家糊口。结婚后有了子女,更是把种烟挣钱当作供养子女上学的唯一举措,为的是让子女们能走出农村,脱离穷窝,将来找上一份好工作,这就是老吕当时的种烟初衷。
十年前,小吕高中毕业,放弃了外出务工挣钱的机会,回到父母身边,一心要子承父业,决定沿着父亲的种烟路继续走下去,选择了种烟这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并立志把种烟作为生活奔小康的远大追求目标,实施科学种烟则成了他的最大梦想。
过去,老吕种烟认准的路是积极学好技术,一切靠钻研田间种植技术,管理技术,烘烤技术,分级技术为落脚点,围绕学技能埋头苦干,用勤劳的双手劳作耕耘,既不怕苦不怕累,丈不怕风刮日晒,白天蹲田里,晚上守炕上,无怨无悔,甘洒汗水,渇望用自已辛勤汗水和技术本领,获取种烟高效收入的钞票子。
在吕周帅童年的记忆里,父亲对种烟非常上心又十分执著,一切种烟过程中的农活,他都样样精通,开挖育苗畦,培育育苗营养土,施足苗肥“三洇底”, 扎弓盖膜,暖烟籽,还有移栽烟苗,田间管理,中耕除草,身背药桶穿梭田间打药,采烟编杆,烧火炕烟等等,一切都是人工劳作,十分辛苦,春种夏管,秋收冬耕,一年到头忙个不停,田地里有父亲忙碌的身影,炕房边上有父亲躬背的烧火人影,分检烟叶时有父亲焦悴的背影等,这些记忆让吕周帅对种烟产生了科学梦想,从小许下志愿,要改变传统的种烟模式,决定在走科学规模化种烟之路上一展风彩。
曾经亲眼目暏过父亲种烟辛苦劳作的困惑,吕周帅从种烟之初,便把科学种烟作为自已种烟的最高追求,随着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的完善,植烟科学技术水平的普及提高,2012年,在县烟草公司的扶持下,吕周帅率先成立了” 烟叶生产农机合作社”, 并承包了全镇笫一家烟叶育苗工厂的20座育苗大棚和30个智能化标准烟炕群,先从育苗和炕烟入手,实行科学机耕起垅,移栽喷洒药物等规模化种烟,为实现机械化种烟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新时代的烟农,必须具备新时代气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需要科技先行,以科技为先导,减轻种烟劳动强度,提高植烟的综合效益,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到目前,吕周帅已完成了烟用机械的全套配备,已拥用 “久保田” 牌95匹马力的拖拉机4台,“时风” 牌拖拉机6台,“美国进口2204” 牌220匹马力拖拉机1台,还有德国进口的”园盘耙丶镇动耙”及大型深耕犁等设备, 各种烟田起垅机12台, 中耕培土机7台, 大中小型烟叶移栽机8台, 植保消毒机4台, 育苗播种机4台,喷洒药物的” 无人机飞机”1台,热泵式电炕房等, 烟用农机具样样俱全,这些机械除保证个人种烟使用外, 还能为当地的烟农提供有效的科学服务, 使烟叶农机合作社的功能, 更加具体化, 规范化, 标准化。
作为具有30多年植烟经历的老烟农吕国福,各项生产技术本领样样精通,既会种烟会炕烟会分级,更懂生产操作和管理,近年来他与儿子合作,每年植烟面积均在150亩以上,2019年儿子周帅与他分开单干,独自种烟230亩,父丶子二人便暗地里展开了种烟竟赛,父亲吕国福依靠先进的生产技术作支撑,凭过硬的技术本领种烟赚钱,儿子吕周帅则依托机械化种烟,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作资本,父丶子二人你争我赛,一个懂生产技术,一个会操作各种机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探讨科学植烟的新技术,种烟路上各显身手,赛本领赛科技。
“我生在农村,根在农村,学好父辈们种烟的真本事,立志在迈入植烟新时代的征程中,当好科技带头人,做科学技术推广普及的标兵”。 吕周帅说。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