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川会东县种植烟叶27.8万亩,收购烟叶80.77万担。这一年,全县实现烟叶产量、烟农售烟收入、烟叶税、上等烟比例、收购均价、户均售烟收入、亩均收入“七个增长”,这也是会东烟叶收购量首次突破80万担的一年。全县1.68万户烟农售烟收入达13.68亿元,同比增长3.02亿元,户均售烟收入8.13万元。
这样令人欣喜的产业成果为地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了强劲助力,也掀开了会东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的一页。
老烟农 新气象
随着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会东种烟区域逐渐向种植意愿强,种植技术好的地区调整转移,为姜州镇民权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民权村的资深烟农孙发兵,种烟已经20多个年头了。受限于地理条件和烟叶种植计划,早年孙发兵种了几亩烟,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
作为烟区转移的直接受益者,孙发兵近几年逐年增加了种烟面积。2020年,孙发兵种烟30亩,年收入12万元以上,占家庭总收入的90%。家里还养了几十只黑山羊,通过实施“烟草畜”种养业循环发展模式,孙发兵实现了多途径增收。
一家6口人,父母身体硬朗,老两口还能帮着孙发兵夫妻一起管理烟叶,这让孙发兵更有了底气。2021年,孙发兵铆足干劲承包了土地,申请68亩烟叶种植计划。
“去年在县城全款买了一套124m2的商品房,花了近60万,计划着今年多种点,把装修钱挣齐了。”对生活有向往的人,每一步都走得笃定而踏实。两个孩子在县城上中学,孙发兵就把房子买在了学校附近,筹划着房子装修好了,能时常去陪陪孩子。
“忙的时候就请几个人,今年种烟收入近38万,除去人工、物资等成本,纯收入应该有16万以上。”孙发兵说。
通过产业带动烟农持续增收,民权村成为了烟叶产业“稳规模、稳增收”的重要阵地之一。
民权村六社村民张华林,依托烟叶产业,也造就了一个安稳富足的小康之家。2015年,张华林用多年种烟攒下的钱修了一栋乡村别墅,两楼一底的楼房使用面积近600平方米,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衣食充裕,日子安稳和乐,这也给他带来了更大的动力。2021年,张华林把种烟面积增加到了50亩。
“修房子花了六七十万,儿子在成都上大学每个月也要两千左右的生活费,没有别的经济来源,能把烟种好、卖好我就心满意足了。”张华林介绍,烟站技术服务到位,烟叶收购也公开透明,这些都给了他种烟的信心。
“2018年,民权村有烟农124户,户均种烟11.6亩;到2021年,民权村有163户种烟,户均种烟26.6亩,平均增加15亩。”姜州烟站站长郑福端介绍道。
2021年,民权村烟农种烟收入达1877.33万元,户均收入11.52万元。民权村的烟农,光景一年更比一年好。
老烟区 新作为
会东县作为全州、全省优质烟叶核心产区,老龄化烟农居多,逐年退出了农业劳动;同时,软籽石榴、蓝莓等经济作物的发展,使部分区域烟农可替代产业增多。为此,会东县烟草专卖局把稳定规模作为第一要务,提出“全员烟叶”模式,在“稳”字上下足功夫。
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员工人均分配3户至5户联系户,每季度对联系烟农开展一次走访活动;烟站烟技员每人每月走访烟农10户,做实“与烟农交心谈心、宣传行业政策、了解烟农需求”三件事,用实际行动贴近“铁杆”烟农,拉回“摇摆”烟农。
“目前走访了烟农1.6万户左右,占烟农总户数的95%以上。在稳定烟农队伍方面,全公司上下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县烟草专卖局烟叶科科长钟子正介绍。
全体员工通过电话、微信、群众会、宣传单等方式,在烟叶生产各个阶段,大力宣传烟叶价格、物资款奖补、丰产烟叶收购及高纯度下限收购等利好政策。
“全县共召开不同规模的群众会2500余场次,参会烟农1.5万人次,通过密集的宣传引导,最大程度地激发烟农种烟积极性,确保27.8万亩烟叶种植面积落到实处。”钟子正说。
同时,通过建立烟农数据库,了解农户家庭人口、劳动力、收入、土地、基础设施、种烟意愿、需求等情况,进一步摸清产业发展家底。
另一方面,从减工降本入手,增加烟农种植效益。推广膜下小苗移栽技术7万亩,为烟农节约成本133万元,计划再用3年时间,实现膜下小苗移栽面积80%以上;在山地烟实用小农机研发推广方面进行有益探索,机耕起垄比例达到90%以上,进一步减轻了烟农负担。
此外,继续巩固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构建以烟叶种植为核心,特色农产品为补充的多元发展新模式。仅“烟草畜”种养业循环发展一项,全县27.8万亩烟田中近半种植了光叶紫花苕,按照每亩光叶紫花苕可养5只羊计算,可满足65万只羊的草料供应,基本接近全县黑山羊存栏量。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