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贵州大地气象万千。烟地上烟农忙着采收烤烟;清洁能源密集烤房处,金黄色的烤烟散发出阵阵香味。
在烤烟生产上,多个环节实行专业化服务;在病虫害防治上,通过虫治虫实施绿色防控;利用土地接茬种植蔬菜,深入发展“烤烟+”增加烟农收入;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地有机质;升级节能烤房减排减工降本……记者采访发现,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上,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闯出新路子,将新发展理念深深根植于烤烟生产各个环节,通过一系列的“加减法”提质增效减工降本,推动农业现代化,想方设法让老百姓增收。
发展“烤烟+” 增加烟农收入
在黔西南安龙县钱相街道办事处,地里的烤烟还未采完,已经栽上绿油油的花菜幼苗。
“这连片的烟地里都是我栽的花菜。”在烟地里,记者遇到驱车赶来的王益双。现年48岁的王益双是一个职业烟农,今年除了栽种140亩烤烟外,还在烟地里接茬栽上200亩的花菜。
王益双在烟地里栽上花菜幼苗。
为什么想到在烟地里栽花菜?“这是我近两年来,在烟草公司的帮助下试验出来的结果。”王益双告诉记者,在烟地里接茬种植花菜好处多多:减少起垄人工成本;可以充分利用种烟的余肥;烤烟尚未采完就栽苗,可以起到遮阴效果,不用再去浇水,节省劳力;通过接茬轮作还可以保养改善土质……
“我去年在200亩烟地上接茬种植花菜,只用了88天,菜苗就成熟上市,亩产可达到三、四千斤,纯收入有30多万元。而且烤烟生产合作社还免费提供菜苗,节约了3万元的菜苗钱。”谈到“烤烟+”给自己带来的收益,王益双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烤烟+”不仅仅让王益双增收,还增加了附近农户的土地出租收入和务工收入。“因为我租的地连片而且种两季,收入也不错,每亩地的租金要比其他人高200元。”王益双说。
尝到“烤烟+蔬菜”甜头的烟农还有很多。其中,家住兴义市白碗窑镇岔米一组的烟农刘汉国就是一个。
去年刘汉国种植烤烟87亩,收入达40余万元,接茬种植蔬菜70亩,收入达40余万元。对此,刘汉国总结出自己的幸福感公式:综合收益=种烟收入+种菜收入+务工收入。亩均收入=种植烤烟收入(4500元以上)+非烟作物收入(6000元以上),使亩产值达万元以上。
“通过土地接茬轮作、集中规划连片、用养结合,既把产业发展起来,又保养了土地,还能增加烟农的收入。”黔西南州烟草专卖局(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高贵说,“我们一直在想方设法增加烟农收入。”
专业化服务 降低生产成本
“要成熟才能采收、要分成熟度来编烟……”在兴仁市雨樟镇上坝田烘烤集群点,记者看到袁超一边拿起烤烟,一边忙着叮嘱烟农。
烘烤师袁超在叮嘱烟农要分成熟度来编烟。
袁超出生于1990年,成为专业烘烤师已有8年,负责30栋烤房、22户烟农、1600担承烤量。
8年来,袁超烘烤的烤烟入库率高、等级质量优,是兴仁市最年轻的烤烟烘烤师,但也是当地烟农心中的“老师傅”。
烟农为什么愿意将烤烟给袁超烘烤?“一是相信我多年来的烘烤技术和业绩。二是集中专业化烘烤不但可以降低烟农的烘烤成本,还可以提高烤烟烘烤质量,增加收入,这一增一减,烟农的收益明显增加,烟农心中有本账。三是如果烤坏了还有人兜底。”袁超告诉记者,他参加了烟草公司组织的专业培训,并且在多年的实战中不断总结提高技术。合作社有一个仲裁委员会,一旦烤烟烤坏,如果是烘烤师的责任,就要赔偿损失。
“烟农把烟交给我,我就一定要负责。烘烤师的压力和责任都大,烤坏一炕等于一个月白干。”袁超说,虽然离家只有两三公里,但他经常两三天都不回家。
“乡亲们种烟很辛苦,我的压力虽然大但也不至于睡不着觉。”袁超对自己的技术信心满满。
不但在烘烤环节有专业人员提供专业化服务,在育苗、移栽、植保、分级等环节,都有烟农合作社的专业人员来提供专业化服务。
“通过有补贴的专业化服务,不但解决烟农的技术难题,还降低烟农种烟的成本,增加烟农收入,真正起到了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目的。”高贵说。
生物防控 减少环境污染
在兴仁市雨樟镇五里杠益蝽繁育基地,益蝽养殖利用原创的模拟人工气候室,一层层架子上摆放着一个个笼子,笼子中,无数的益蝽正在产卵繁殖。
益蝽是一种天敌昆虫,可以捕食烤烟生长过程中的多种害虫,产卵率高,行动范围广,捕食能力强。
“为了落实绿色防控措施,基地一直在天敌繁殖品种、繁殖能力、收蝽装置、放蝽装置、减工降本等全流程上进行创新。”基地负责人孙智荣告诉记者,基地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参考人工气候箱研发出模拟人工气候室,益蝽配对产卵从“一夫一妻”到“多夫多妻”,产卵率提高5.2倍,节约设备费、电费、人工费约360万元。“创新不但降低了成本,还大幅提高了天敌繁殖能力,实现了益蝽的规模化繁殖。”
2019年以来,基地共繁育益蝽264.9万头,累计释放益蝽到烟田238.8万头,在烤烟示范区防治面积达3.3万亩,在大农业上防治面积超过2万亩。
蠋蝽正在烟叶上寻吃害虫。
在黔东南州镇远县舞阳镇魏家屯村贾家寨组,在绿油油的烟田里,一个白色的小棚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专门用于繁殖蚜茧蜂的田间小棚,待长成烟蚜茧蜂后释放到烟田里。”镇远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技术推广员潘洪说,蚜茧蜂是蚜虫的一种寄生性天敌,可以起到生物防治蚜虫的作用。
已有13年种烟历史的烟农付庆成感叹道,“现在释放蚜茧蜂,效果还真是神奇,那么多密密麻麻的蚜虫都被制服了。”
兴仁市雨樟镇长箐村烟农白文友种植烤烟20余年,亲身经历经了烤烟病虫害防治从化学防治为主向绿色综合防治的转变不同阶段侧重的演变。
“在多年以前的化学防治阶段,用农药不仅费时费力费钱而且效果不好,施用时间不对,下一场雨就白费了,还会污染土地。”白文友回忆道。
如今,白文友用上了益蝽来防治虫害。益蝽可以消灭40多种农林害虫,放虫时间基本不受气候影响,防治时间长。不但如此,基地还创新使用无人机放蝽,大大节约了放蝽成本。“一台无人机放蝽又快又均匀。”
“希望益蝽飞满大农业,造福更多的农民朋友。”孙智荣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除了益蝽,生物防治的主角还有它的“兄弟”——蠋蝽。
在施秉县城关镇上翁哨村的烟草绿色防控试验基地,工作人员正在繁殖饲养蠋蝽。
“蠋蝽是专门吃烤烟上的棉铃虫、烟青虫、斜纹夜蛾、蚜虫等害虫的。”基地负责人谭燕介绍说,最初,蠋蝽在烤烟种植上运用,如今推广到大农业上。2021年以来,贵州全省已推广蠋蝽防治43.8万亩,对防治蛾类害虫起到了良好成效。
工作人员正在为果园放飞蠋蝽防治病虫害。
从蠋蝽到益蝽,从小规模示范到大规模繁殖,从烟草到大农业,从人工放蝽到无人机放蝽,从田间小棚到基地大棚,从化学防治病虫害为主到绿色综合防控,创新和绿色成为烟叶产业发展靓丽的标签,烟农获得满满的增收幸福感。
施有机肥 增加土地有机质
在兴义市敬南镇烤烟专用有机肥加工工场,用秸秆、菌菇渣、牲畜粪便和油枯等原材料生产出来的有机肥堆积如山。
“生产有机肥能‘变废为宝’,既解决农业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又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培肥土壤。工场今年已经生产有机肥料12000吨,并全部用作烤烟生产底肥。”工场负责人付万刚说。
大方县一个有机肥加工厂内,正在发酵的原料堆积如山。
而在威宁,记者在一个烟草生物炭基肥厂现场看到,大量的烟秆、烟梗和松塔,经过生产线后,变成了细小的颗粒状的生物炭,然后又与酒糟、酒糟粉、菌菇渣等复配混合发酵制成炭基有机肥。
“炭基肥不仅可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化肥使用量,而且可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提升作物品质,减少作物病虫害发生和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工场负责人吴留春告诉记者,炭基肥厂自2018年建设投产以来,在完成烟用炭基肥生产任务的同时,积极开拓大农业市场。
“我们在向土地要东西的同时,也要增加土地的有机质。”大方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副经理黄兰说。
无独有偶。黔西南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干部黄贤也告诉记者,公司正在建立土地用养结合机制,既要把产业发展起来,又要调整土地结构,增加土地的通透性,把土地保养好。
为有效解决化肥对土壤地力的影响,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大力开展“有机肥上山”行动,利用秸秆、菌渣、酒糟等材料,以合作社为主体集中堆制发酵有机肥,平价提供种烟农户,着力把无机肥用量减下来。这样一来,不仅避免了农民焚烧秸秆给环境带来污染,还对闲置资源进行循环利用,从根本上改善了土壤质量。
升级烤房 减排减工降本
在百里杜鹃管理区大水乡安山村永和组的一个集中烘烤点,既有传统煤烤房,又有生物质燃料烤房。
在燃煤烤房前摆放着煤块、干柴、煤铲、火钩和煤钎,地面上到处是煤灰。烘烤师戴着帽子,风一吹过全身都是灰。而在一旁的生物质燃料烤房前,仅有一袋袋生物质颗粒燃料,烘烤师穿着白衬衣在工作。
有10多年烘烤经验的烘师高隆松从用工、环境污染和烘烤质量等多方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使用燃煤烤房,加一次煤需要20分钟,一炕烟至少需要用工10个小时。然而生物质燃料烤房,加一次料最多要5分钟,一炕烟仅需2个小时,可节约一个人工。
在环境污染方面,燃煤烤房一炕烟产生的煤渣多达300公斤,燃煤排除的含硫废气会污染环境。生物质燃料烤房一炕烟只产生10公斤左右余灰,并且可以立即循环用到土地上去,不产生废气。
在烘烤质量上,生物质燃料烤房在添加燃料升温灵敏,保温效果好,不容易烤坏烟;燃煤烤房加煤时易造成温度波动,容易影响烘烤质量。
在毕节七星关区坝桥镇烤烟工场,一排排空气能热泵烤房正在运行,烤房外干干净净,闻不到一丝异味。
“使用传统的燃煤烤房,烘烤一炕烟要花费煤电900元。用空气能烤房只需要700元电费,不但节能还减少费用和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可以提高烘烤质量,减少损失。”七星关区田坝桥镇烤烟工场技术员刘勇告诉记者,用传统煤原料烤房,1人只能看管10间烤房;现在用空气能热泵烤房,1人可看管25间烤房,而且烘烤损失有所下降,更重要的是有害物质排放大幅减少了。
在黔西南一个生物质颗粒加工厂内,机器正在将废木屑打碎。
从0到1再到N。安龙县全力开展烤房“去煤化”,全面整体升级燃煤烤房为生物质烤房。
“2019年前使用燃煤烤房时,全县需要191个专业化烘烤师;2020年全面使用生物质烤房后,仅需要53个烘烤师。烘烤服务费从2019年0.6元/公斤降到2021年的0.4元/公斤。”安龙县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2019年我种植烤烟160亩,纯收入26万元;2020年种植面积少了10亩,收入反而增加了10万元。”烟农刘承业认为,“这与生物质烤房控温精准,专业化烘烤质量高,损失率低效益好有很大的关系。”
筚路蓝缕,厚积薄发。为解决煤炭烘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对现有烤房设施持续实施改造,积极探索生物质能、空气能热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燃煤烘烤,减少大气污染。不但大力推广生物质烤房,还就近建立生物质颗粒加工厂,一方面保障生物质烤房燃料供应,另一方面将秸秆、废木料等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无人机空中拍摄的大方烟区夏天美如画。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