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产业是贵州安顺市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贵州安顺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发挥烤烟产业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市实际,合理布局烟叶产业,确保烟叶产业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增动力。 4月中旬以来,在西秀区的双堡、东屯、杨武、鸡场、刘官、黄腊六个种烟核心乡(镇),随处可见农户们忙碌地进行烤烟移栽的景象。
家在西秀区杨武乡的烟农汪德平家里有4口人,由于缺资金、缺技术,2013年底被认定为贫困户。2014年他得到政府和烟草公司的帮助,协调资金贷款和技术支持,解决了发展生产中存在的资金和技术难题。通过技术人员的帮助指导,他掌握了烤烟种植技术后,开始依靠烤烟种植获得收入,2016年实现脱贫。 汪德平告诉记者,2020年他种植烤烟25亩,挣了6万余元,经济收益很不错。今年他将扩大面积,种植35亩。
据悉,今年西秀区将烟叶产业的发展纳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范畴。按照“小连片、大集中”的要求,做好烟叶的集中连片种植,优化烟区、烟地。同时,西秀区将烟地纳入各种烟乡(镇)500亩以上农业产业坝区规划,育足烟苗、供足物资、栽实株数,切实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确保该区年度种植面积有效落实,保障烟农增收和烟叶税收。 今年以来,为确保烤烟种植面积落实,该市早安排、早部署,以基本烟农、基本烟田和基本设施为基础,烟草部门积极推动烤烟关键适用技术落实落地,以技术为动力,确保整体生产水平和烟叶质量提升。
自2020年起,该市烟草专卖局把稳定优质烟区、稳定烟农队伍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推动“烟叶+多元产业”发展,分别在西秀区杨武乡、平坝区十字乡打造烟叶产业综合体各1个。 平坝区十字乡青山村烟叶产业综合体于2020年1月20日正式成立,主要建设区域为1850亩,依托青山村本地烤烟产业优势,打造以烟为主、产业配套、多业融合的现代化农业坝区。 该综合体建成后,划分出6个片区,分别实行“烟蔬”“烟药”“烟稻”等轮作茬作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还依托烟叶基础设施构建“烤房+食用菌种植”“大棚+社会化育苗”“农机+社会化服务”等综合利用模式,为附近农户创造就近务工机会。 西秀区杨武乡石平村烤烟产业综合体也在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2020年3月底,杨武乡从农户手中流转田地700亩发展石平村烤烟产业综合体,该综合体年规划种植烤烟350亩,轮作烟地配套水稻、密本南瓜等其他产业350亩。2021年,该综合体已上升为国家级综合体,规划面积2000亩,其中种烟面积850余亩,“烟草+”产业900余亩,让百姓多渠道增收。
烟叶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不仅仅是发展综合体。 在西秀区鸡场乡十二茅坡的阳光烤烟农民综合服务合作社,年产能3万吨碳基有机肥厂里,生产机器轰鸣,运输车辆来来往往。 “我们结合当前发展需求,认真谋划一二三产业融合,在农产品产、供、销一条龙方面做文章,开展多元经营,最大限度为烟叶生产减工降本提供便利,增加农户收入。”合作社理事长王国春介绍,一产就是利用烟地茬口期开展多种产业种植;二产是引进贵州安杭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在合作社烘烤工厂共建碳有机肥厂,为全市供应肥料;三产就是在杨武乡、鸡场乡开设两个黔彩农资服务站,为广大社员及农户提供农资服务。
安顺在做精做优烤烟产业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利用轮作、空茬烟地配套种植蔬菜,切实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值,多元化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利用闲置育苗、烘烤设施,烟用农机具等设施设备,深入开展特色蔬菜、中草药等种植,农机社会化服务,延长烟叶产业链,唱好融合发展曲。 做足资源整合文章,建好利益联结机制。在安顺,烤烟产业的发展成了许多百姓增收的渠道之一。
“我去年种了120亩烟叶,每亩卖了4000多元,种植蔬菜每亩也赚了4000多元,收成不错。”青山村村民陈兴全说。“我自己种植烤烟20亩,同时也是阳光烤烟农民综合服务合作社的一名机耕手,自己种烤烟、还为我们合作社的社员提供机耕上门服务,合作社的社员有361户,他们使用合作社的机器要便宜许多,我为他们服务也能多一份收入。”杨武乡烟农周国富说。
据了解,安顺市按照烤烟“种植在户、服务在社”和配套产业“种植在户、经营在社”的生产组织模式,烤烟合作社和产业所在地村委共同构建土地流转平台,对土地进行集中、统一、长期性流转,再通过“返租倒包”二次流转给种植主体,农户年均获得土地流转收益600至800元/亩,并随土地经营收益的提高相应提高。同时,引导农户积极参与烤烟及配套产业经营,获取经营收入。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