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上阵父子兵。在烟农队伍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父子烟农”,父子两代人都种植烤烟。儿子在父亲的影响下,子承父业主动加入到种烟队伍中,凭借着发展烤烟产业和自己的勤劳双手,开创了一条致富之路。
眼下,正值烟苗移栽的关键时节,在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合水镇鱼泉村,记者采访到了一名种烟专业户,他就是子承父业的邵尧学。
4月22日中午,记者在合水镇烟叶站副站长冯友超等人的带领下,驱车沿着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来到了邵尧学的家。
刚下车,就看见一群群众坐在院坝里有说有笑,甚是开心。见到记者的到来,大家热情地打着招呼。这时,忽然从屋子里走出一个人来,大高个子,满脸笑容,精神抖擞。
“这就是我们的烤烟专业种植户邵尧学。这是我们市里的新闻记者,想采访一下你的种烟经历。”合水镇烟叶站副站长冯友超介绍道。
“来来来,大家快到屋里坐。”邵尧学热情地招呼着大家进屋。
“邵老板,记者又来采访你了。”此时,人群中一名群众微笑着问道。
“他们都是我请的工人,早上刚栽完烟苗,大家伙吃完饭刚拿到工资,正高兴着呢,休息一会还得开车送他们回家去。”邵尧学说。
“我们4个是三坪村的,他们几个是新联村的,老板包接包送还管饭,工资都是当天发,在家门口做工每天都能拿到现金还不错。”合水镇三坪村一名女工人微笑着告诉记者。
邵尧学今年45岁,自打跟着父亲发展烤烟种植以来,至今已有30余年了。
“我也说不清为什么选择种烟,反正是看着父辈们种,我也就跟着种了。”谈及自己种植烤烟的初衷,邵尧学笑着说道。
据邵尧学回忆,起初跟着父亲种烟时,一年也就种5、6亩地,规模并不大,最早的时候还是土烤房。2008年,他不仅新修建了大型卧式密集烤房,还花了10万余修建了一栋砖混结构的小洋房。
2015年,邵尧学又花费20余万元,在合水镇上购买了一套120平米的商品房。
从最初的人工肩挑背驮,到胶轮车、牛拖车再到摩托车运送烟苗、烟叶等物料,近年来,随着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改善以及种烟技术跨越的发展,邵尧学的烤烟种植规模也在稳步扩大。目前,其已修建大型卧式密集烤房4座。
“去年,进库烟叶10000余斤,收入15—16万余元,仅工人工资就付了3万余元。”邵尧学说道。
“今年,我又栽种了40亩烤烟。镇烟叶站会及时派技术员开展苗期培训、栽种指导、长期跟踪培训等,技术完全不用我超心。”谈及起烤烟种植技术时,邵尧学信心满满地说道。
如今,依托发展烤烟种植,邵尧学一家的日子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越过越好,全家人对发展烤烟更是充满信心,干劲十足。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