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日本禁烟范围和力度不断加强,完善了大量的相关条例和法律,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以防止被动吸烟。尤其是伴随着东京奥运会的召开,为寻求为主办国留下一份“健康”遗产,东京奥运会组委会决定,赛场内外、室内室外一律禁烟,以保护运动员、观众和观礼代表的健康和安全,促进全国范围内禁烟的“无烟奥运”,给全世界一个完美文明的国家形象。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并不满意日本政府的控烟力度和效果,评定日本政府控烟力度和效果乏善可陈,但是自从2020年4月《卫生促进法》修正案全面施行以后,日本的控烟进程一口气加快了,首都东京也出台了更严格的禁烟措施。
依照新规定,东京奥运会期间,只要有观众出现的场地,即全面禁烟;没有观众的地方,如运动员公寓总体禁烟。同时,会划定远离非吸烟人群的吸烟区。除管住会场内外,日本奥组委也与管辖场馆所属地域的各级地方政府协商,规范市政街道吸烟管理。
虽然说控烟力度加剧了,但还是给烟民留下了一定的空间。这就不得不介绍一下日本的“分烟”政策。
由于日本吸烟人口众多,但吸烟分隔问题依然是社会常见纷争或是争议源,因此在落实控烟时,就需要一种平衡,既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吸烟者对不吸烟者的影响,又能使吸烟者不至于太难受。于是日本政府提出由禁烟到分烟,力争做一个分烟发达的国家。
“分烟”是什么意思?简单说就是把吸烟的和不吸烟的分开,让这两个群体的人各得其所。分烟虽然比较合理,但要细致考虑各方平衡,做起来也不容易。
此次的东京奥运会也做了分区措施。北京日报的记者在东京奥运会的现场介绍了吸烟区是什么样子,根据北京日报记者的介绍,因为有严格的控烟措施,奥运会会场外只设立了一个小小的吸烟区,从空间上限制了烟民的活动能量,实行了严格的控烟措施以后,大家的一些习惯也就随之改变了,目测到的烟民大大减少了。这一点也值得北京冬奥会相关部门借鉴。
除了分区措施之外,还有一项人性化的举措就是“分烟巴士”。所谓“分烟巴士”,就是把巴士车改造成可以移动吸烟的场所,是为了迎接“无烟奥运”而导入的,从2018年就开始开发。
巴士车内清洁感十足,可以容纳20人左右一起吸烟,巴士入口设立了风障装置,防止烟气外流,车内的空气通过清洁机从车辆上方排出,烟灰的清理也非常简单,LED照明、空调、监控设备、消防器材均设备齐全,从而达到舒适感和安全性的目标。
不是“吸烟巴士”而是“分烟巴士”,是为了保护吸烟人群与非吸烟人群两方的权利。在“分烟巴士”的展示会上,新宿区议员永原たかやす前来视察,并且接受媒体采访,说“在大型活动召开的时候通常都会面临吸烟场所不足的情况。(奥运期间)不仅是日本人吸烟者,还有从国外来的观光客,在遵守吸烟礼仪的情况下,也需要为他们构筑合适的吸烟环境。烟草贡献了大量的税收,为吸烟者和非吸烟者构建能够共处的环境(即烟雾不排到外面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巴士车外观-明亮的色调
车辆前方-设置有LED照明、空调、监控摄像机、紧急按钮
车辆后方-现代感的设计。车顶附近有圆形的排气口
烟灰缸-烟头丢下去就能灭火,而且集中丢弃收拾起来十分便利
出入口-设置有空气风障,烟气不会泄露到车外
车辆后部-搭载了全部机器使用的电池,对环境比较友好
与国内的控烟措施相比,日本的控烟相对人性化。我们必须看到,控烟并不是一道1+1=2的简单的算术题,在这个过程中,有多方角色和多元价值在角力:政府部门、烟草企业、烟民、非烟民、控烟人士……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合理诉求,控烟组织有自己的诉求,同样,烟民也有自己的诉求。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他们担心的点无外乎烟民在吸烟过程中产生的烟雾有可能影响周围人群的身体健康、在公共环境吸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和负面影响,他们的主要的诉求是获得一个干净无污染的工作生活环境。
而站在烟民的角度上去思考,不受打扰且整洁舒适的吸烟环境乃至场所才是其真正需求点所在。但是在日益严苛的控烟环境下,烟民不仅缺少正常的吸烟环境,更不用谈及舒适度等高阶需求,不受尊重已成为吸烟者面临的常态。
很多人吐槽二手烟危害,抱怨烟民不顾他人感受,不否认有部分烟民素质不高,但这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完善公共设施、改良公共政策来解决,日本的“分烟巴士”无疑是一个非常正面的例子,还同时树立了富有人文关怀和责任的公司形象。在控烟的政策下,如何平衡国家、企业、烟民和非吸烟人群的利益,日本的做法的确值得借鉴和推广。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