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只要是在室内,有屋顶的地方都应该禁烟。”在调研中,陈静瑜发现,很多场所的室内都专门开辟了吸烟场所,比如机场有设置吸烟室。他认为,“这不合理,相当于变相鼓励抽烟。” 他将在全国两会上提交《关于尽快出台国家〈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建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越发关注,吸烟害健康基本已经成为全民共识,不在公共场合吸烟也得到了人们甚至包括大多数烟民的大力拥护,陈静瑜代表的提案应该会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和赞同。
对于陈静瑜代表关于室内公共场所必须全面禁烟的建议,我脑海里第一反映是闪现了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画面。
画面一
春节期间乘坐火车,到了火车站候车室,就看见有一位年轻人向工作人员询问吸烟室在哪里,被告知——我们车站没有吸烟室。于是,那位年轻人又希望提前进站,到站台上去吸烟。但遭到了拒绝。如果人人都像他这样,烟瘾上来了就提前上站台,那么车站的秩序岂不要乱套了?还记得一次,我和几个同事去西安,其中有一位烟瘾特别大,坐了一个小时实在熬不住了,正好中途停车,他立即跳到站台上过瘾。没想到列车很快关闭车门了,嘟嘟嘟声一响,他一看,坏啰,在车门关闭的最后一秒如豹子般传了进来。真是好险啊!如果他人没有钻进来,衣服被车门夹死,而车子又启动了,人就会有生命危险。(见报道比“吸烟影响健康”更可怕的是没有合规的吸烟场所)
画面二
春节期间,记者在北京市崇文门搜秀商场4层北侧的卫生间外,能明显闻到烟味。推开男卫生间的门,有两名男子正在里面吸烟,其中一位是商场餐馆的工作人员。这处卫生间面积不大,加上两个吸烟者就更加拥挤,狭小的空间内气味十分呛人。(见报道公厕、车库成“吸烟室” 商场人员劝阻难)
躲在商场卫生间吸烟的人
画面三
在北京一商场停车场的角落里,一位父亲正在哄年幼的女儿上车,但是父亲的手中却夹着一根儿还没熄灭的香烟。直到烟抽完掐灭了才上车离开。停车场内“禁止吸烟”的标识随处可见,然而保洁人员的簸箕里却经常出现烟头、烟盒等垃圾;部分车位周围的地面也能看到烟头和烟灰。一名保洁员说:“每次在地下车库走一圈,簸箕里至少能扫出十几个烟头。周末的时候更多,一天得有几十个。”(见报道公厕、车库成“吸烟室” 商场人员劝阻难)
其实以上三个画面非常常见,数不胜数。由此可见,有烟瘾的人,一日不得脱离抽烟的困扰。香烟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生活必需品,时时刻刻都不能远离。否则生活状态就会焦躁不安,感觉到难受。
也正基于此,我对陈院长提到的——“只要是在室内,有屋顶的地方都应该禁烟”,不允许餐饮场所、娱乐场所、住宿场所、机场航站楼等室内公共场所设置吸烟区域这一提法不敢苛同。
有时候,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美好的理想与真正的现实之间,是需要妥协的,是需要有一个缓步前进的过程,正如花儿的开放,并不是象电视里演的那样刹那间盛开,而是缓缓的有一个逐步盛开的时间。
着眼于我国有三亿多烟民的现实,尊重他们的需求和安全,也是人性化推进控烟进程的体现。从国情和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合理设置吸烟场所,一方面可以为吸烟者提供相对分离且安全的吸烟场所,一方面也能进一步倡导文明吸烟行为。吸烟室可以相对隔离吸烟人群和非吸烟人群,预防和控制被动吸烟,更好保障公众健康权益;还可以逐步减少和避免吸烟者随处吸烟、随意丢弃烟头,助力改善城市环境卫生、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并且能很好地缓解控烟执法难度大、成本高、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推动控烟政策更好落地。
到处找不到合法合规的吸烟之地,其实不止抽烟的人难,管理的人也难。餐厅、商场等地之所以控烟难,就是对吸烟者劝阻难,这也是现实问题。
在一定区域内设置吸烟点或吸烟区,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据调查,在全球最繁忙的50个机场中,日本东京羽田国际机场、阿联酋迪拜国际机场、法国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等27个机场设立了室内吸烟室,美国洛杉矶国际机场、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等23个机场设立了室外吸烟区。
相比于为一解烟瘾而在列车车门关闭的最后一秒飞身而入的乘客,冒着冷眼和嘲笑忍着异味在卫生间偷偷抽烟的顾客和在停车场的角落里一边哄女儿一边过烟瘾的消费者,我还是觉得,对他们来讲,比“吸烟有害健康”更重要的,是一个合理合法的公共吸烟室。他们也是人民群众,他们只是烟民不是坏人,他们的权益也需要得到重视和保障。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