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零售终端 > 正文

乡间小店“大变样”旅游终端焕新貌

2025年04月01日 来源:中新网江西 作者:邓光华、王晨
A+ A

在江西遂川县戴家埔乡阡陌村,村民李春华最近成了十里八乡的“名人”——他经营了二十年的杂货店经过“爆改”,摇身变成集土特产展销、旅游服务、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云上驿站”,单日最高接待游客突破300人次,月均营业额同比增长480%。这个曾经堆满农资杂货的乡村小店,如今已成为井冈山旅游环线上的网红打卡点,折射出遂川县烟草专卖局(以下简称遂川烟草)推动农网终端转型升级的创新实践。

党建引领 绘就振兴“同心圆”

遂川县作为革命老区,近年来依托红色旅游资源优势,逐渐形成“红绿融合”的旅游发展格局。遂川烟草党支部书记陈龙在调研中发现:全县1396家农村零售终端中,有75%存在经营理念滞后、设施陈旧等问题,与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极不匹配。

图为遂川烟草客户经理在零售终端店指导

图为遂川烟草客户经理在零售终端店指导

找准症结后,遂川烟草启动“红色领航·终端焕新”工程。通过“党员责任区+客户经理网格化”管理模式,组建党员先锋队,对全县旅游环线、特色村寨进行地毯式走访。在戴家埔乡,党员客户经理王经斌连续蹲点15天,帮助李春华设计改造方案,协调解决证照办理、资金周转、商品陈列等实际问题。

“我们建立‘三色管理’机制,将终端分为示范型、提升型、基础型三类。”陈龙介绍。针对旅游沿线的36家终端,采取“一户一策”改造方案,引入“党建+文旅”元素,统一设计带有当地非遗元素的门头,设置党员示范岗、旅游咨询台,让小店成为展示老区形象的窗口。

数字赋能 激活乡村“新引擎”

走进改造后的“香草吉家”,智慧元素随处可见:电子价签实时更新商品信息,云POS系统自动分析消费数据,直播间里土特产正在热销。店主李春华点开手机上的“云OPS”APP:“你看,这个月游客最喜欢买的是竹荪和皇菊,明天该补货了。”

遂川烟草打造的“数智终端”体系正在改变传统经营模式。通过为终端配备智能设备,构建“云端数据库+移动终端+可视化看板”的数字化矩阵,实现进销存全流程管理。目前已有83家终端接入“智慧旅游”平台,与周边民宿、景区实现数据共享。

“数字化转型不仅提升效率,更带来经营理念的革新。”零售客户陈晓雯感慨。她的店铺接入“遂川好物”电商平台后,土蜂蜜、笋干等农产品通过直播带货走出大山,旺季时日销售额突破万元。据统计,改造后的终端平均客单价提升65%,非烟商品占比达42%。

文化铸魂 打造乡愁“会客厅”

在双桥乡马埠村,“马家圩茶馆”的改造别具匠心:青砖灰瓦的赣派建筑里,老式柜台变身文创展示区,传统制烟工具与非遗竹编相映成趣。店主马卫东正在为游客演示手工卷烟的古老技艺:“很多年轻人没见过这些老物件,体验式消费特别受欢迎。”

遂川烟草深挖“庐陵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一店一主题”特色终端。在草林红色圩场,“红军供销社”还原革命年代场景;堆子前镇“客家风情馆”展示围屋建筑特色;汤湖镇“茶香小筑”将茶叶品鉴与卷烟陈列巧妙融合。这些“有故事”的终端,已成为传播地域文化的新载体。

“我们不是简单装修店面,而是在重塑乡村文化空间。”遂川烟草营销部主任罗莹说。通过与文旅部门合作开发文创产品,举办“最美乡店”评选,开展非遗技艺体验活动,让终端成为留住乡愁、传承文化的“精神地标”。

截至目前,遂川烟草已完成旅游终端改造118家,带动周边就业千余人,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价值超千万元。这些散落在青山绿水间的“珍珠”,正串起乡村振兴的美丽项链,书写着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