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镇宁的山川之间,有这样一群“80后”店主,他们有情怀、有梦想,更有满腔的热情和干劲,他们放弃打拼多年的事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投身乡村振兴。
8月22日,侯海兰(中)与当地单亲妈妈共同直播。(蒋振 摄)
敢想敢干,“答卷”里写满感人的情怀
镇宁县扁担山镇普里村是一个布依族村落,这些年,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剩下老人与小孩留在家中。
孩子是生活下去的最宝贵的支撑和动力,不愿让自己孩子也成为留守儿童的侯海兰,于2012年放弃在广东服装公司月薪上万的工作返乡创业,开起了自己的小店。
“那个时候,不懂经营,没有经验,压了好多货卖不出去,头几个月全是亏的,自己还得一边带孩子一边进货、理货,真的很不容易。”虽然是经商“小白”,但侯海兰倔强务实,吃得下苦,又善于总结,每天跟着烟草部门的客户经理勤学勤记,很快便掌握了商铺经营的很多技巧,生意也逐渐好转起来。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一条宽阔的公路将普里村和周边的几个村子连接起来,人流量越来越大。2022年,镇宁县烟草专卖局(公司)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农网区域深入开展卷烟零售便民终端升级建设工作。
8月22日,侯海兰邀请当地老兵开展农产品带货直播。(蒋振 摄)
借此机会,侯海兰积极争取烟草部门的资金支持和大力协调,将自己的店铺改造成了“黔彩·便民终端”,无偿添置了快递收发、话费代缴、代存取款、代销农产品等业务,便民服务辐射了周边数个村落。
除了经营好自己的生意,侯海兰还积极和当地的农业公司联系,寻找空缺岗位,鼓励和引导周围村寨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们返乡务工;对一些有兴趣创业的返乡人,侯海兰又让自己的丈夫将生姜等作物的种植技巧倾囊相授。
为了做好农产品代销,让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们少一些后顾之忧,侯海兰数次前往沿海地区,学习电商供销技巧,帮助他们在网上销售自家的农产品。
为了不让自己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的侯海兰,已然成为一名关爱留守儿童和留守妈妈的爱心人士,这无疑是一种爱屋及乌的人性情怀。
现在,正值收获的季节,侯海兰的店铺热闹非凡,接货、送货、给农产品打码上条,一副繁荣景象冉冉而生……她正带领着留守妈妈们“折腾”起了直播带货,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
传播“土味”,“答卷”里写满生活的热爱
镇宁县黄果树镇街上,店主田富义的生意如火如荼。作为一名返乡创业者,田富义说:“热爱生活就是我最大的优势。”平常爱好地方美食文化的她,除了自己到处搜寻各地特色特产,还把乡村“土味”带了出来。
8月21日,田富义正在清理特产品是否临期。(蒋振 摄)
在烟草部门的大力扶持下,田富义不仅完成了小店的形象升级,还打造了乡村特产专卖区。专卖区里,一边陈列农特产品,如石头寨的布依蜡染、城关镇的波波糖、革利乡的老黄姜、六马镇的米酒、丁旗镇的香米和蜂蜜等应季农特产品琳琅满目;一边是农特产云货架,扫描二维码进入云空间,就可沉浸式体验乡村的青山绿水,品味各地鲜香美味,图文并茂、随意组合,扫码支付、快递到家,十分便利。
得天独厚的旅游区位优势带来了充裕的客源。旅游旺季时,她的店铺人头攒动,这不仅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还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吃货”“玩家”朋友,不少游客身在外地也会经常发起“邮寄单”。
“微信里一百多个外地朋友时常照顾我的生意,为咱们家乡特产找到‘不一样的销路’,我很自豪。”田富义说道。
“一地一品”的创业思路和云货架的科技融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充沛能量。
追求幸福,“答卷”里写满感恩的精神
镇宁县大山哨村“比邻便民店”的老板伍道美是一名80后,从事零售业已经10年。从一家不足10平米的小店到如今经营面积150平米,小小的杂货铺子蜕变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超市,依靠这门生意,她带着一家6口人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
9月6日,陈路波清点便民物资数量。(蒋振 摄)
在加入“黔彩·便民终端”建设后,她一直想着要帮助周边的困难群众。除了烟草部门指导的“便民服务动作”外,她还自发、无偿地帮助周边村里的孤寡老人售卖农产品。有人问她为什么要干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她说:“那些老人很可怜,都是我的乡亲,原来我自己刚开店的时候,没少得到大家的帮衬,现在我过好了,也想尽力去帮帮他们。”
除了伍道美,年轻的乡村创业者还在不断涌现。
镇宁县革利乡六院村的“琼乡便民店”门口有个村级公交站,店主石琼香在门口摆放了凳子和遮阳伞,让等车的村民有个歇脚的地方;双龙山镇大寨村的“燕飞便民店”老板陈路波在店内还贴心准备着药品、雨伞等应急物品,让附近村民、来往游客切身感受到宜居宜业和美好乡风。
一个人到一群人,“80后”店主们的奋斗故事还在继续……越来越多爱家乡、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群体,将会扎根乡村田野,厚植乡土情怀,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决心和勇气投身乡村振兴,领跑乡村振兴路。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