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部分开店的老板们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我们做生意到底是薄利多销好呢,还是量少利润高好?我也会时常问自己,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便利店在这个新零售变革时代下到底该走那条路?
“薄利多销”是从很早就延续至今的一种深入人心的营销模式,薄利多销到底好不好呢?薄利多销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如果说简单的将利润放到很低,然后靠销量增加来确保最终的收益,那开店赚钱也太简单了吧……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网友们对这两种销售模式的看法:
陈老板:我认为薄利多销其实并不是简单的降价销售,确切的说应该是:降价→多销→增利。薄利多销的降价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公开降价;另一种是隐蔽降价。公开降价就是在商品质量功能不变的前提下,直接降低商品的销售价格,来达到薄利多销的目的,这种方式的优点就是降价较为明显,但是在降价后往往会遭到同行的抵制,容易引起价格战,造成行业内的无序竞争,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隐蔽降价的话是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在其他方面给客户予以补助,就比如会员送礼品等等,它的缺点就是效果不是很直接。
萧老板:咱们先说说积极作用吧,销量大,如果是新产品刚刚起步或者就是自己刚开始涉足某个行业的产品,可以采取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提高产品和店铺的知名度,至于是否赚钱就先不管了,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先打出自己的招牌特色,随着客户的增加和供应量的增加可以适当提升价格,但不能过分的提价,既然是薄利多销,销量大的话就算利润薄也能赚到钱。至于消极作用嘛,赚钱慢是肯定的,但是要有耐心,因为薄利多销本就是一个长期坚持的结果。
欧阳老板:以现在的市场状态来看,薄利也不一定多销。其实大家都知道,顾客要的并不是真的价格便宜,他们要的是感觉自己占了便宜。很多人都抱着“便宜没好货”的观点来挑选商品。明明就是优质商品,如果真的把价格定得很低,他可能就会怀疑商品的质量是不是有问题,反而会对商品不屑一顾。我认为品牌决定价值,价值影响价格。与其考虑如何压榨自己的利润来取悦顾客,还不如想想如何把自己的商品和服务做的更有价值,让消费者享受到超值的感觉。
欧阳老板还说:无论定什么价位,都会损失部分客户,千万不要指望所有人都能成为自己的顾客。薄利多销的最终目的就是“利”,薄利确实是可以加快商品的流通,不过商品的流通取决于商品的需求。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薄利就一定会多销。其实供求关系才是决定利润与销量的关键。
所以薄利多销的好处就是能迅速占领市场,抢占一定的份额,让顾客更快的接受商品。坏处就是容易引起其他同类商品的价格竞争,商家之间互相打价格战会对双方都造成不利的影响。
“量少利润高”也可以理解成“物以稀为贵”,其字面意思是指事物因稀少且有益,从而显得珍贵。用在开店经营上,这里的“稀”不是指物品数量稀少,而是指供小于求,有需求的“稀”才有价值。
再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有一位商人和一位卖烧饼的小贩同时被洪水困在一个野外的山冈上。洪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退去。过了两天,商人身上所带的食物都吃光了,他饿的受不了。而小贩手里还有一大袋的烧饼。于是,商人提出一个建议,要用10块钱买烧饼小贩子的一个烧饼。到哪里还能有这么便宜的事情,烧饼贩子却不同意,他认为发财的机会到了,就提出要买下他所有的烧饼才行。商人同意了。又过了一天,洪水还是没有退下去。商人吃着从烧饼贩子手里买来的烧饼,而烧饼贩子则饿得饥肠辘辘。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希望从商人那里买回一点烧饼。商人答应了,但是商人告诉小贩得出50元钱才能买到一个,小贩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又过了好几天,洪水终于退去了,烧饼也都全部吃光了。商人不止从小贩那里收回了他买烧饼的钱,反而白白多得了好几十元。
物以稀为贵,在商品极其丰富的今天,供大于求的市场状态下,消费者拥有足够多的选择,对商品的各方面要求会越来越高,越来越个性化。聪明的人懂得适时利用手中的资源,重构“人、货、场”。传统零售时代,一般都是人口聚集的地区形成了较高的购买力,“场”的地位突出。现在是互联网时代,顾客可借助互联网,上线即可消费,“场”的重要性开始削弱,而此时作为消费者的“人”开始成为零售的关键,也就是说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了市场状态,消费者需要什么,商家就会卖什么,消费者需要的商品越稀缺,货物的价格就肯定会有所上涨。所以有些商家也会采取“饥饿营销”来提高成交率,同时注重商品个性化定制与服务,所以走高端路线追求量少利润高的商家也越来越多。
就好比现在的卷烟,它是只有单一渠道供应的特殊商品,应该有其特殊的价值。珍惜货源,锁定利润十分重要。不学会“蓄水池”的经营理念,在总量控制的游戏规则下很难赚钱。作为从业者要体会、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脉搏,汛期蓄水、枯水期放水,终端客户团队就是定海神针,各个终端客户要团结一致充分发挥蓄水池功能。
面对现在消费结构重建的市场需求,各位大佬们觉得哪种营销模式更好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说说您的意见!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