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结束后,我抓紧时间和青年工匠工作室的同事一起谋划如何进一步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作为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宁波卷烟厂的一名青年员工,我积极发挥自身在信息化技术方面的优势,努力让工厂更加智能。
去年是浙江中烟的“数字化转型攻坚年”。在促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有三个关键词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第一个关键词是“破堵点”。数字技术日益成为突破堵点的重要工具。针对一直困扰加工环节的堵点问题,我们制作了工厂全流程原料损耗分析看板,它能够客观、及时、精准监控生产全过程的烟叶原料损耗情况,通过数据监控和分析,帮助工厂减少损耗。该项目获得浙江中烟数字看板创新实践大赛一等奖。用“小工具”解决“大问题”的案例在我们厂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同事都在努力学习运用数字工具解决问题。去年,我们一共制作了150余个看板和50余个低代码应用,涵盖质量、消耗、工艺、设备等业务领域,真正让数字化助力管理工作。
第二个关键词是“攻难点”。为了推动智能化生产,我们做了许多工作。在制丝车间,人工挑杂劳动强度较大,运用机器视觉替代人工挑杂是工厂智能化的目标之一。我带领技术团队经过反复研究,最终实现系统在4秒内完成杂物识别,准确率达99%以上。我们对采集设备进行了多次调整,成功在生产线上实现“无感爆闪”,有效提升了物料纯净度。此外,我们还将烘丝机智能控制技术推广到回潮、二次加料等工序,推动智能化生产水平迈上新台阶。
第三个关键词是“抓重点”。数字化转型关键在于人。无论是技术的引入还是流程的完善,都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员工队伍。作为厂里青年工匠工作室的主理人,我利用“项目带动”培养锻炼骨干成员,用一系列培训扩大后备力量。我带领青年骨干完成了“多域融合的青年人才选用平台”“提升投资采购全过程管控水平”等重点项目的开发工作。这些项目不仅提升了系统功能,而且优化了业务流程。与此同时,我们推出“青学青技匠有我为”系列培训、“以赛促练”数字开发培训等,共开展培训40多个课时,参加员工400余人次。
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信息工作一线的技术人员,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数字思维正在改变我们的认知模式、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今年,我计划从三个方面努力助力工厂数字化转型:第一,深化数字化应用推广,推动全员参与。通过进阶培训和讲座活动,让更多员工立足岗位思考数字化工具的作用,让“小工具”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二,探索更多智能化应用场景,攻坚克难。从智能产线联动控制、卷烟产品质量智能管控等角度切入,拓展智能技术应用范围,推动更多蓝图变为现实。第三,激发青年员工积极性,努力营造青年员工参与数字化转型的良好氛围,聚焦青年数字人才培养,搭建丰富的项目平台,吸引更多青年员工参与数字化转型工作。
丁男哲在机房维护设备。 图片由本人提供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