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创新 > 正文

用心耕耘科技 用情服务乡村——记重庆彭水烟草科技小院

2024年06月05日 来源:新华财经 作者:王志勇
A+ A

“摩围山下色,明月峡中声。”地处“百里乌江画廊”的摩围山,是重庆有名的旅游胜地,也是重庆市彭水县润溪烟叶基地单元的所在地。

初夏时节,摩围山麓的烟田中一片繁忙,一队工作人员往来其间,面对面为烟农讲解烤烟种植知识。这其中有头发花白的资深教授,也有充满活力的青年研究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重庆彭水烟草科技小院成员。

重庆彭水烟草科技小院挂牌成立

这座科技小院是由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依托西南大学,以重庆市彭水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作为共建单位,在润溪烟站建立的研究基地。2015年以来,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派出技术团队常驻,为当地烟叶生产开展技术指导,助力烟草产业发展。2023年7月11日,重庆彭水烟草科技小院正式挂牌成立。

潜心攻关 实现育种“零”的突破

“我想种‘渝金香1号’!”“这个品种易烘烤、等级结构高!”……2月16日,在彭水县润溪基地单元烟农大会上,烟农们积极表达着种植“渝金香1号”品种的意愿。

“大家不要急,我先介绍一下这个重庆‘自家品种’的特点和优势。”科技小院的青年博士肖庆礼详细介绍了“渝金香1号”的种植要点及注意事项,图文并茂地展示了示范种植成效。

上世纪70年代,彭水县就开始种植烤烟,但在彭水县乃至重庆市烤烟种植史上,从未培育出适应当地水土气候、“真正适应自己”的品种。近年来,常年种植的烤烟品种逐渐出现性状退化现象,病害严重、长势偏弱,品种成为制约烟叶生产的瓶颈性因素。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换土不如换种”,烟农们用朴素的话语表达着对品种改良更新的期待。在此背景下,彭水科技小院首席专家戴秀梅带领团队主动“答题”、迎难而上,培育出重庆烟区首个通过国家级审定的烟草品种——“渝金香1号”。

“渝金香1号”具有农艺性状优良、叶部病害抗性强、香气物质含量较高、比例协调、香气质量较好、醇甜香型风格特色明显等特点,得到了烟农和工业企业的高度认可。截至目前,该品种在重庆累计推广1万亩。此外,科技小院还示范种植了“湘烟7号”“云烟116”“中烟300”等新品种,为品种更新换代打牢了基础。

“过去,为应对品种退化问题,我们在施肥、化学防治和生产技术上做了大量调整,但成效不及预期。通过‘渝金香1号’的示范推广,烟农收益、工业满意度大幅提升,而且实现了生态友好、绿色生产。”彭水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科科长曹学鸿介绍。

俯首钻研 探索粮烟融合

2023年10月,科技小院会议室人员满座,来自彭水县县委县政府、乡村振兴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代表们齐聚一堂,认真听取科技小院硕士刘洋关于烟套薯项目的汇报。

“田间试验和推广示范结果表明,基于武陵山区的烟薯配套技术体系对烤烟产量无显著影响,有助于提升烟叶质量;淀粉薯亩产量可达903.3千克到1353.8千克,鲜食紫薯型红薯亩产量达761.5千克,鲜食红心薯亩产量可达727.7千克。通过反复论证,烟套薯的路子完全走得通。”刘洋兴奋地介绍着。

时间回到两年前,烤烟不能套作红薯,这还是当地烟农的“常识”。由于没有配套技术,农户往往不能处理好烟、薯之间光温水肥的竞争关系,导致烟叶开片差、身份薄、内在质量不协调,红薯也没有好收成。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2年起,立足重农抓粮大局,彭水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协同彭水科技小院,围绕彭水县争创“中国苕粉第一县”的目标,开始探索烟薯田间套作。

烟-薯及烟-菜复合种植

为打破技术壁垒,科技小院科研人员一遍遍查文献、一趟趟跑试验田,全程参与烟草育苗、起垄备栽、甘薯备苗、烟苗移栽、甘薯移栽、田间数据调查、生理指标检测、土样烟样甘薯样品采集等工作。经过两年的试验,科技小院攻克了适宜与烤烟间作的甘薯品种筛选、适宜移栽期和栽植方式、养分契合等难关,形成了“烤烟—红薯”间作技术规程。

“这一粮烟融合的新探索,在光热条件有限的山区,让农户一份土地有两份收入。”彭水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副经理杨超介绍,2024年彭水县推广烟薯套作面积达1万亩,预计可为烟农增收1000余万元。

热心公益 “阳光行动”暖人心

“我们每天都在盼望着他们来!”望着分发书本的科技小院志愿者,白果坪村留守儿童邵涛开心地说。

科技小院的工作,不仅仅只是深耕于科研沃土。“长期的基层生活,让我们发现有一群特别值得温暖、呵护的‘可爱花朵’,那就是农村留守儿童。”戴秀梅说。

对于许多农村儿童而言,本该充满欢笑的暑假,却成了孤独与迷茫的代名词。他们缺乏师长引领与父母陪伴,不仅学业无人指导,也容易被周边的消极因素侵扰。

2020年起,在戴秀梅的号召下,“阳光行动”计划应运而生。小院青年们走入村民家中,用丰富的知识、阳光的笑容,照亮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成为了孩子们心中最亮的星。

每年暑假,科技小院的志愿者们都化身“知识引路人”,开展一对一作业辅导,开设启迪心智的知识讲座,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孩子们的假期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同时,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教职工还发起公益募捐,收集图书与玩具,捐赠给白果坪村乡村书屋。

这份坚持与热爱,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也成为科技小院扎根乡村、服务乡村的生动写照。

乡村振兴靠科技,科技服务有小院。

扎根生产一线,重庆彭水烟草科技小院将继续以专注、执着的科研精神,服务于乡村振兴和烟叶生产,用心耕耘科技、用情服务乡村,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乡野中留下了科技工作者的实干烙印。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