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
科技创新,最根本、最关键的是人才。
近年来,烟草行业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着力打造行业战略人才力量,激发科技创新动力活力。
抓好科技领军人才选拔,有序扩大学科带头人规模,实施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加大“高精尖缺”人才培养引进力度……行业坚持在实践中发现人才、锻炼人才、凝聚人才,为行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育种专家、行业科技领军人才李永平(左一)现场指导青年科技人员选种 /云南省局(公司) 供图
选树“领头羊”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谢剑平、李永平、杨占平、罗登山……这是一份行业科技领军人才名单,也是一份奋战在行业科技战线的功勋名单。
这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或闪耀在灯火通明的实验室,或记录在研究报告的字里行间,或回响在充满希望的广袤田野,或传播在机器轰鸣的工厂车间。
多年来,以行业科技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首席专家为代表的行业科技工作者们立足工作实际、紧盯科技前沿,不断跨越新的“雪山”“草地”,努力攻克新的“娄山关”“腊子口”,用行动诠释着加快实现行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与担当。
行业历来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工作。近年来,行业加大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使用力度,始终将建设行业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点工作抓实抓好。
全国烟草行业干部人才工作会议指出,“战略人才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行业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行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要把建设行业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1名工程院院士,80多名科技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及重大专项首席专家,数百名青年科技托举人才……这是行业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果。
根据规划,围绕未来一个时期科技攻关任务、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行业将继续培养造就一批行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培育一批优势创新团队,筑牢创新发展的人才根基。
以面向世界烟草科技前沿、面向中式卷烟主战场、面向降焦减害、面向行业重大需求这“四个面向”为战略方向,行业持续培养和发现学术水平高、专业素质强、能够引领烟草科技发展方向,具有相当学术影响力的知名专家。
同时,加大科技领军人才选拔力度,鼓励和支持其申报承担科技创新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全面参与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产业技术升级工程及行业各级各类创新平台建设运行工作。
此外,在行业现有的工业、农业、相关技术三个领域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学科带头人规模,并依托行业共性技术平台,进一步发挥行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面临“十四五”科研攻关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战略人才的“头雁”作用更加凸显。
锻造“后备军”
人才蔚,事业兴。
青年科技人才是行业战略人才的源头活水。近年来,行业科技重大专项的不断推进、重大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背后都闪现着众多青年科技人才的身影,汇聚着众多青年科技人才的智慧和心血。
为加快推动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行业持续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强化政策导向,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着力培育和造就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一大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2016至2017年,行业20名青年科技人才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这20名行业青年科技人才,来自行业不同单位,研究领域和方向也各不相同,包括燃烧化学、材料化学、分子育种、土壤养分管理、农产品加工、加热不燃烧、生物质材料、基因组学、环境毒理学、化学工艺等多个方面,均为各自研究领域的“佼佼者”。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托举工程,既是一个“识人”工程,也是一个“育人”工程。只有多压担子,才能使青年人才得到有效锻炼和培养,实现“英雄有用武之地”,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
正因如此,国家局高度重视托举工程,并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努力为富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搭桥铺路。
近年来,通过青年人才托举计划,行业直属单位托举培养数百名青年科技人才。2022年,国家局、总公司确认49名同志入选首批“烟草行业青年科技托举人才”,为行业重大科技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企业科研创新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在国家局引领下,行业各单位积极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创造条件。除了资金支持,还按照“一人一策”的方式,通过导师指导、课题攻关、培训交流等途径,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激励青年科技人才在创新实践中快速成长,为行业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等储备力量。
青年人才是行业的未来、事业的希望。托举青年人才,就是托举行业未来,才能使烟草科技创新始终充满活力与动力。
引进“高精尖”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行业现代化建设,对行业科技创新型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等提出了全方位需求。引进高端人才,行业上下求贤若渴、招贤纳士。
在部分新兴前沿领域,行业用好用足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政策措施,在人才引进、激励考核、项目管理、成果转化等机制创新中“先行先试”,着力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型人才干事创业的评价、激励制度体系,打造集聚高水平人才和成果创新高地。
在人才招聘工作中,国家局要求注重围绕行业急需紧缺领域,结合生产经营需求,扩大人才基础储备,修好急需紧缺专业人才“蓄水池”。
行业科技领域,对基础研究、信息技术、生物学等领域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引才态度更加积极、政策更加对路、措施更加有效。
作为生产单元,行业工业企业加大对信息化、人工智能、新材料、生命科学、生产工艺研究、调香、化学化工、印刷等领域的人才招聘。
行业科研机构重点在生物工程、生命科学、合成生物学、材料学、数字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不遗余力引进人才。同时,加大对生物医学、细胞工程、人工智能、新材料、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等领域的人才引进。
只有真正尊重人才,才能留住人才。
为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行业深化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四唯”现象,着重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等问题,加快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激发各类人才活力,让人才安心做学问、静心搞研究。
同时,发挥用人主体积极作用,积极为人才松绑,赋予重点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军令状制度,确保取得实效。
“今年,我们将研究制订进一步完善行业科技激励机制的政策措施,从制度、项目、平台、人员、成果等方面,提出全面系统的激励举措,激励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国家局科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当前,行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需要人才,也造就人才;呼唤人才,更成就人才。
全行业要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用伟大的事业凝聚人才,用崇高的精神激励人才,用良好的机制培养人才,用真挚的感情关心人才,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行业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新格局,让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大增量”。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