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创新 > 正文

云南省局(公司)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工作纪实

以改革促发展 以创新增动力
2021年03月31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杜星霖 姚毅
A+ A

(云南玉溪烟区烟叶品种现场试验)

(云南省局(公司)科研人员在试验现场展开讨论)

(依托“双创新”基地,红河州局(公司)建立了烟叶生产数字化平台。图为相关人员在智慧烟草农业“双创新”基地展厅参观、体验。 特约通讯员 邓楚瑜摄)

对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科技处负责人而言,今年的科技创新项目比往年更加注重成果应用性,注重将市场需求与创新项目紧密结合;

对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烟草专卖局(公司)技术中心负责人而言,新的科技委员会更加聚焦重点课题研究,项目评审更加专业;

对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烟草生物技术育种创新团队的首席科学家肖炳光而言,经过机构调整,他从行政人员变成了专职科研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

这些变化,源自去年年底以来云南省局(公司)实施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工作。

在云南省局(公司)党组看来,科技创新是发展的驱动力,只有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才能让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基于此,一场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为主线,以科技布局“一盘棋”、科技创新“一条龙”、成果应用“一体化”为导向,以支撑云南烟草引领中国烟草科技创新发展为主要任务的系统性改革正在徐徐展开。

自我加压,迈向由“大”变“强”目标

由“大”变“强”,这是近年来云南烟草商业系统科技工作者常常提及的一个说法。

“十三五”期间,尤其是云南省局(公司)新一届党组成立以来,在国家烟草专卖局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云南烟草商业系统切实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着力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入开展科技交流合作,建立了多个国际国内一流科研平台,培养了一支包括行业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等创新人才在内的梯次化高端人才队伍,取得了一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有力支撑了云南烟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展示云南烟草商业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提升了云南烟草商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什么还要进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一方面,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顺应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对自身的科技创新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虽然我们的科技创新一直处于行业发展的领先地位,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云南省局(公司)局长、总经理李光林说,云南烟草商业系统当前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的引领和驱动,这场改革,就是为了破解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

“贯穿这次科技体制改革始终的思路是围绕构建一个开放的、面向市场的科技体制机制,整合行业内外科研资源为我所用,突出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关键点和难点是如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云南省局(公司)法规处负责人介绍说。

为了让改革举措更快落地,早在2019年6月,云南省局(公司)就成立了法规处牵头、相关部门和咨询公司参加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项目组,按照“政策研究、深度诊断、对标借鉴、优化提升”的工作方针,对云南烟草商业系统科技创新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开展了现状调研与问题诊断工作。

5个月的时间里,项目组调研了云南省局(公司)、云南省烟草农科院、玉溪市局(公司)、楚雄州局(公司)及中烟种子公司5家单位,访谈各级领导及业务骨干33人,梳理上级部门发布的16项政策文件,研究分析制度、工作文件100余份,就发展问题形成了详细的诊断报告,查找出“科技创新规划不明确,四层组织职能定位不清晰,科研管理机制行政导向强、市场导向弱,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为改革找准了着力点。

自去年开始,针对这些“痛点”“短板”问题,云南省局(公司)深入研究,迅速拿出解决办法,制定相应措施并逐步实行。今年3月,这场涉及云南烟草商业系统的科技创新改革全面启动。

聚焦重点,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2020年年底,云南省局(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带领的团队合作,依托红河州局(公司),建立了“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烟草创新基地”和“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烟草创新基地”。

依托该“双创新”基地项目,云南烟区紧紧抓住数字化农业发展战略机遇,探索创新“全程机械化”生产方式、一站式专业服务平台、“种采烤回分收打调”全流程一体化生产收购管理体系等,加快智慧烟草农业建设、优化烟区布局,为智慧烟草农业注入新活力。

“双创新”基地项目的落地,正是云南烟草商业系统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成效之一。聚焦云南烟草商业系统科技创新战略决策层面的“堵点”,云南省局(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经过‘问诊’,我们发现科学技术委员会存在行政人员过多、专业人员较少的问题,遇到重大专项课题的审议,难以给出专业性意见。”据云南省局(公司)副总经理包毅介绍,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去除“行政化”,让科研工作回归本真,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基于此,新的科学技术委员会由云南省局(公司)科技管理相关处室负责人、烟叶产区州(市)局(公司)专家、行业外知名专家、烟草工业企业专家组成,并且规定外部委员占比不低于40%、相关处室负责人占比不高于20%;在云南省局(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下,根据科技项目及学科特点,建立烟草农业专业委员会、综合专业委员会、企业管理专业委员会三大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由该专业一流专家(烟草农业专业委员会大农业专家应占一定比例)、云南省局(公司)相关处室代表、工业企业等市场客户方专家组成,其中市场客户方专家占比不低于20%、相关处室代表占比不高于20%。

如果说,机构的调整解决了云南省局(公司)科技项目专业性的问题,那么流程的再造则使得科技项目审议工作更加聚焦。

“以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现在则是‘有的放矢’。”云南省局(公司)计划处负责人说,科技创新方向缺少科学、整体的规划,造成现行自下而上的项目申报机制,使得科研项目碎片化,由上而下的科研指导作用不足,项目周期性规定又会影响创新。

基于此,云南省局(公司)在全省范围内推进科技创新领域“放管服”改革,明确规定云南省局(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科技创新规划、政策建议咨询、明确科研方向,确定并评审重大科技项目,授权专业委员会确定并评审一般科技项目。

“科学的分类分层管理,不仅让我们的效率大大提升,也促使我们优化了科技项目申报与立项,大大增加了技术中心的自主性。”云南省局(公司)计划处负责人介绍说。

以人为本,激发科技创新工作活力

肖炳光曾是云南省烟草农科院育种中心的主任,去年年底,他不再担任行政管理岗位领导,而成了烟草生物技术育种创新团队的首席科学家。

“感觉现在的工作方式更加纯粹,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肖炳光笑着告诉记者。

从去年年底开始,云南省局(公司)依托云南省烟草农科院,逐步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科研团队管理机制。云南省烟草农科院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云南省局(公司)部署要求,他们对所有部门的发展定位进行了再定位,着重梳理、撤销原本带有行政色彩的部门机构,结合云南省局(公司)建立的全省科研人员流动机制,与各州(市)局(公司)共同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团队建设。

根据科技项目工作特点,云南省烟草农科院以项目全流程管理为核心,配套设置架构统一、层次分明的“首席专家—团队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参与人”科研团队管理职务结构,建立科研团队管理职务任免机制,首席专家、团队负责人属于固定职务,实行任期制,由云南省局(公司)制定选聘办法并开展选聘工作。

“在团队形成前,我们积极引入外来优秀科研人员,打破原有体制机制,增强科研人员的紧迫感、危机感,团队形成过程中,首席专家与团队成员实行双向选择,最大限度确保团队人员可以自我加压、发挥所长。”云南省烟草农科院负责人介绍说。

与机构变化匹配的是考核方式的变化。

在云南省局(公司)党组看来,科学研究要搞好,必须充分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

因此,云南省局(公司)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按照科学合理、能上能下的原则,设计科研序列职级体系,科研序列定期进行考评定级,根据考评结果职级可以晋升、保持及下降。

“科研工作不同于一般性工作,很多科研项目周期较长,难以通过量化的考核进行定义,以往的考核方式比较繁琐,占用了科研工作者的很多精力。”在云南省局(公司)科技处负责人看来,新的考核方式用“实效”和“评价”来说话,更加符合科研工作规律。

现在,云南省烟草农科院已经形成了十个重大专项科研团队,其中“硃砂烟”团队和“雪茄烟”团队承担了云南烟草商业系统两个重大科研课题,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了进一步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探索、自主创新,云南省局(公司)还改进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建立符合科研规律、高效规范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督管理效率,避免重复多头检查,最大限度降低对科研工作的干扰。与此同时,他们加强科技项目验收及考核,建立并使用统一的项目考核制度及考核指标体系,根据不同类别的项目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并建立考核结果与科研人员薪酬的关联机制,提升考核科学性及激励性。

搭台唱戏,注重科研工作成果转化

在云南省局(公司)新的科技创新战略布局中,将形成以科技创新战略平台、烟草科学基础研究平台、烟草科学应用技术研究推广平台、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四个创新平台”为资源载体的科技创新链条。

“只有搭好舞台,才能让科研人员唱好科技创新这出‘大戏’。没有平台的搭建,无论是科研人才的培养还是项目的运行,都无从落地。”云南省局(公司)烟叶处负责人说,好的平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保障,也是这项工作的“底气”所在。

聚焦“四个创新平台”的建设工作,云南省局(公司)做了大量工作——

加强科技创新系统能力整合,深入推进创新资源开发流动聚集,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战略性、国际化的视野谋划科技创新人才与技术开放合作,以良好环境吸引人才,以事业发展凝聚人才,以科研实践培养人才;

突出前瞻性、原理性、开放性,紧紧围绕行业科技创新战略需求,推进国家烟草基因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生物技术育种行业重点实验室、烟草农业标准研究室和世界烟草品种园建设,构建装备先进、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国际化烟草科学基础研究平台;

聚焦行业科技创新重点需求和关键技术,加强州(市)局(公司)技术中心与云南省烟草农科院协同创新,聚焦重要领域方向长期持续攻关,组织相关专家或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对所有已验收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价值评估;

根据系统规划、产研融合的原则,建设1至3个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突出科技成果集成、孵化、辐射,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的技术供给、渠道打通、资金支持等关键问题,探索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与模式;

……

“四个创新平台”构建过程中,科研工作应用转化成果被放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上。

“近年来,我们的发展方向逐渐向非生产经营类科研机构靠拢,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投入比例失衡,科研成果与生产经营实际脱节逐步扩大,成果应用转化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在云南省局(公司)科技处负责人看来,云南省局(公司)作为以生产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更需要通过发展研究烟叶生产关键核心技术与品种提升核心竞争力及盈利能力,对成果应用转化有较高需求。

基于此,云南省局(公司)承担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领导责任,云南省烟草农科院、州(市)局(公司)及其他直属单位是各自研发产出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第一责任主体,在制定科技成果管理相关制度时,坚持“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科技项目立项和验收评审以及项目考核都应把成果转化应用及产业化前景作为重点考虑因素,同时加强项目考核指标中成果转化导向,最大限度鼓励科研项目落地。

罗马并非一天建成的。在李光林看来,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试水”,云南烟草商业系统科技创新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既定目标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一步,他们将继续聚焦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以更强的责任感、更大的力度推动云南烟草商业系统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以真抓实干精神推动改革,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手记

千方百计激发员工活力

杜星霖

企业发展,靠人;政策落地,靠人;改革创新,还是靠人。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一直以来,云南烟草商业系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千方百计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采访中,云南省局(公司)副总经理包毅的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我们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激发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促使云南烟草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在改革中,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比比皆是: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成结构上,强调增加专业性、学术型科技人才比重;在创新平台搭建方面,强调定期开展高端论坛、讲座、学术年会,促进科研重点专项技术交流和合作,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库,开辟高端科技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在人才交流方面,强调建立全省科研人员流动机制,定期对科技创新人力资源进行盘点,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在科研考核方面,强调不再以繁琐的数据进行考核,积极引入“评价”机制,为科研人才创造了更为宽松的工作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拓宽人才竞争通道,云南省局(公司)以项目全流程管理为核心,配套设置架构统一、层次分明的“首席专家—团队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参与人”科研团队管理职务结构,建立科研团队管理职务任免机制,由云南省局(公司)制定选聘办法并开展选聘工作。

以人为本,让云南烟草商业系统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有方向、有措施,也让其科技创新之路越走越宽。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