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劳动模范、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宝鸡卷烟厂祁磊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祁磊带领团队走进中铁高铁电气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协助他们解决了“薄壁钛套加工变形的控制技术”难题。这体现了祁磊创新工作室高超的技术水平。
近年来,祁磊创新工作室大力发扬首创精神,争当攻坚“排头兵”,让创意变项目、让项目变成果、让成果变效益,在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强攻关 重创新 发挥攻坚作用
“这次改造太关键了,以前因为烟支褶皱问题总是提心吊胆,现在得益于祁磊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成果,工作起来顺畅多了。”提起烟支皱褶问题改造项目,卷包车间主任杨安礼难掩喜悦之情。
针对烟支褶皱问题,祁磊创新工作室成员积极开展技术攻关,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多种鼓轮改造模型,经过反复试验与优化,成功解决了问题,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
此外,祁磊创新工作室充分运用头脑风暴、3D打印技术、结构创新改进等,攻克了翘边、接装纸夹末、滤嘴端压痕等问题,为产品质量持续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祁磊创新工作室持续发扬首创精神,在项目攻关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以祁磊为第一完成人的创新项目“卷烟机搓接前剔除功能的研发”被评为第二届烟草行业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创新成果“祁磊工作法:国产高速卷烟机接装质量提升改造”被编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编写、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优秀技术工人百工百法丛书》,并被评为全国职工“五小”优秀创新成果。
优机制 激活力 营造创新氛围
“在祁工的带动下,我们都积极参与到创新工作中,感觉自己的价值得到了更大的体现。”祁磊创新工作室成员林彬说。
祁磊创新工作室成员充分发挥带头攻关作用,毫无保留地为员工传授技能,带动广大员工踊跃参与创新活动。
为了激发创新活力,宝鸡卷烟厂卷包车间不断健全完善祁磊创新工作室的管理机制,采取以岗位职责为导向的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创新工作室的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从制度层面为创新工作筑牢根基,营造出井然有序又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
祁磊创新工作室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打造数字技能平台,将不同生产场景中的机理模型、数值参数、程序配置等关键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妥善管理。激光打孔器校验法、蜘蛛手传送臂压力检测法、花胶辊同步校正法等一系列先进技术,都被固化为操作管理模式,为生产管理源源不断地输送“智慧养分”,有力推动技能技术革新。
祁磊创新工作室加强与车军平创新工作室、张靖物流创新工作室之间的联动,不断拓展技术创新的边界,为技能技术革新开拓更宽广的空间。同时,祁磊创新工作室勇挑重担,牵头组建了宝鸡市烟酒食品工业跨区域创新工作室联盟,多次组织联盟成员单位技能专家深入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
重传承 建队伍 拓宽成长空间
为了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宝鸡卷烟厂卷包车间不断优化完善“师带徒”活动年度考核评价内容和标准,借助祁磊创新工作室,探索实行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师带徒”方式,将工作室创新创效、人才发展和技能传承有机对接,进一步释放创新潜能。同时,深度挖掘人才资源优势,搭建技术技能人才梯队,充分吸纳机械、电气、工业设计等各方面专业技能突出的职工,促进形成“劳模带动创新发展—发展促进人才培育—培育营造创新氛围”的良性循环。
提起人才队伍建设,祁磊深有感触地说:“车间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相关专家来厂开展技能培训,组织操作和技术人员多次赴兄弟单位开展技术交流,不仅拓宽了工作室成员的视野,还学习借鉴了好的做法经验,为我们开展创新攻关提供了助力。”
为了全方位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宝鸡卷烟厂卷包车间积极构建平台搭建、制度创新、政策支持、激励保障、沟通协调“五位一体”的工作格局。近年来,祁磊创新工作室年均开展QC课题、小改小革、五小发明、技术讲堂等技术创新活动20余次,通过“师带徒”培养的多名技术骨干顺利通过各项考评,取得了技师资格,通过率达100%。
得益于祁磊创新工作室的辛勤耕耘,首创精神在宝鸡卷烟厂生根发芽,创新氛围愈发浓厚,创新成为广大员工共同的目标。
目前,祁磊创新工作室共吸纳41名高技能人才,累计开展攻关课题163项,取得创新成果102项,获得专利授权64项,培养技师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资格人员15人,累计为企业降本增效3500多万元,已申请创建“国家级创新工作室”,2024年10月被陕西省人社厅推荐参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如今,祁磊创新工作室正以创新为翼、以奋进为帆,积极投身工厂“创新奋进年”的各项工作,为推动一流工厂建设贡献力量。
祁磊创新工作室成员研究设备改造思路。 徐宝军摄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