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湖畔,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卷烟厂坐落于此。近年来,武汉卷烟厂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按照建设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通过“以技术换资源、以资源换环境”,积极构建绿色生产制造体系,着力推动“厂区变园区、产业生态化”,在“披绿焕彩”中释放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生态水系渗透绿色理念
从高空俯瞰武汉卷烟厂,联合工房矗立在厂区正中,环绕的绿道、路边的花木等生态景点,巧妙地将厂区掩映在茂林之下。
“自易地技改以来,我们就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项目策划、设计、施工、后期运营等全过程。在厂区建设时尽可能保持原有的自然生态,从节地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节能与能源高效利用、节水与水资源综合利用、节材与环保材料利用等方面入手,着力实现厂区建筑全寿命期节能。”技改办公室副主任叶茂表示。
步入武汉卷烟厂共享大厅,一块屏幕实时展示工厂环保数据。万支卷烟综合能耗远低于国家标准,实现了污水全部达标排放和锅炉烟气治理超低排放。这些成效得益于新厂区建设初期各项安全环保设备设施配置率、完好率的优化设计。厂区内,他们优化异味处理装置,加强了对生产加工产生的粉尘和异味等废弃物的减排治理。增设外遮阳设施降低照明功率;通过水泵变频技术,提高冷水机组能效比;依托变风量空调系统、锅炉余热利用技术等,设备节能减碳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同时,他们充分利用项目空地,见缝插“绿”,绿色园区建设成效初显。
不仅如此,武汉卷烟厂聚焦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引入生态水系。
“用于厂区绿植养护浇灌的水都是经过污水处理站净化处理后的中水。”近日,后勤服务办公室绿化管理员余勇停下洒水车,一边拧紧水管阀门一边说,“像园区道路清洗、草地灌溉喷洒等,可以让生产生活废水循环再利用!”
为最大程度降低废水排放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武汉卷烟厂污水处理站主要采用CASS工艺对生产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将污水处理检测系统并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监测联网系统,设置了加药、搅拌、沉淀等废水预处理工艺流程,并分区域在废水排放口加装滤网、隔油池,避免胶垢、烟末、油脂等进入污水管网。
“随着运行年限增加,水中污泥量的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原有的部分污泥处理装置已无法满足当前的运行需求。”余勇补充道。
面对实际问题,后勤服务办公室联合设备工程科等相关部门,协调生态环境部门,统筹完善污水资源利用基础设施。经过污泥处理气动隔膜修复、集水井一级提升泵提升、在线监测设备升级等新一轮技术改造,处理后的中水化学需氧量浓度明显降低,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且排放指标持续稳定。
经过污水处理站深度处理后的中水,经过中水管网输送至各个中水用水点。同时,兄弟单位湖北中烟卷烟材料厂引入武汉卷烟厂中水应用。由此,大部分处理后的中水得以在绿化、消防、道路清洗等环节循环利用,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水系生态绿色循环系统。
精准供给澎湃绿色动能
“技改设计充分考虑了节能设备选型及节能技术运用,节能配置使用率为95%,如何继续挖潜?”动力车间主任侯忠平表示,节能增效一直是动力车间关注的课题。
“绿色工房建设,需要在绿色投入与成本节约之间找到平衡。”侯忠平说。在与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充分沟通后,动力车间明确了依靠智能化系统按需供能、精准控能的工作方向,让整个生产链向“绿”而行。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要强化数字赋能,挖掘绿色潜力。”有了方向,动力车间工作人员对4万余个设备点位梳理整合,引入数字孪生模型、算法分析等工具,搭建基于需求拉动的精准能源管控系统,实现各生产系统能耗指标的事前需求预测、事中监测预警和事后分析优化,让数据服务生产业务。系统正式上线后,武汉卷烟厂万支卷烟综合能耗下降7.25%。
点开武汉卷烟厂精准能源管控系统,可以通过“能源概览”页面清晰、直观地看到实时能源消耗情况,还可以看到一片“留白”区域——应用设计平台。在这里,员工可根据需求调取数据源,通过低代码开发技术强化数据应用,宛如一个大大的创新孵化池,助力员工持续激发创新灵感。
从精准能源管控到能源计量管理“双网格”,从循环烟箱利用到新能源配送车使用,从“绿色仓间”到“黑灯仓库”……当智能化与绿色化交织互融,去年以来,武汉卷烟厂万支卷烟综合能耗、万箱废气排放量、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下降,环境污染物排放合格率100%。
行动书写绿色答卷,时间见证美丽蜕变。低碳治理、绿色“智”造,武汉卷烟厂表示,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深挖潜能,持续提升生产制造“含绿量”,进一步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