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低价位产品销量不降反增,尽管增量微乎其微——只有几千箱的样子——但这已经是近年来的最好水平,有且唯一的有所增长,从1、2月份过后,每个月都保持在略高于去年同期的投放力度,甚至于9月份中秋国庆节也只是轻微地有一点点减量,最后一个月的跨周期调节也总体保持在基本持平状态,和前些年动辄大几十万箱、4%、5%的锐减,这已经是比较明显的改善。
一方面,这是消费分化、需求转弱的必然结果。相比于需求流失,消费降级已经是最好的结果,毕竟销量留了下来,具体到低价位市场这里,除了口粮化的刚需群体之外,既有上面降级掉下来的,比如原来抽10块、12块的,也有按照原来节奏要升上去,但最终没能升上去的。未来低价位市场是否继续增长,不好说,但短期内难以立马减少,却几乎可以确定。
另一方面,也是行业改善供需平衡、全力以赴稳运行稳增长的主动作为。从去年春节过后,针对市场和需求的新情况、新变化,行业深刻认识、积极应对消费下行带来的不利影响,更好地统筹做好各价位、各类别产品供应,合理、适当地加大了低价位产品投放,有力有效地改善了供需关系,缓解了低价位产品的供需矛盾,支撑起低价位产品的止降趋稳。
对于当前稳增长、中长期可持续,低价位产品——从作用到定位——正在从蓄水池向及时雨转变,而及时雨的意义,当下至少体现在了三个维度。
一是缓解增长压力。这里面,既有整体面上的减压,通过消除低价位产品供不应求、供非所求的问题,来即时地释放需求,提供立竿见影的增长,更好地平衡量与结构;也有具体点上的减负,通过低价位产品适当增加投放,从量的角度给大品牌尤其是中高端产品创造轻装上阵的空间和机会,有助于更好地调整状态、提升活力。
二是优化供需关系。目前的供求矛盾,主要集中在高端产品的供大于求与低价位产品的供不应求上,把握好节奏速度与市场承载度平衡点的关键,既在高端产品适当地控一控,也在低价位产品合理的稳一稳,适当增加低价位产品——从品牌到价位——的投放,见效快而副作用小,对于改善供需平衡和稳增长、稳运行、稳需求,都有积极作用。
三是改善客户盈利。从今年春节的情况看,部分「两高」产品包括一些主销、顺销产品的价格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反而低价位产品有更高的溢价和盈利贡献。这样的情况,预计短期内还将持续下去,适当增加、保证低价位产品供应,有助于改善零售客户的盈利水平,有利于调动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性,更好地建立稳定预期、形成产业合力。
当然,低价位产品有其必然的局限性。
不管是之前量价齐增的上升通道,又或者在行业发展由「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的过程中,低价位产品的结构水平、产业贡献——在持续的结构提升中——都决定了只能让位于中高端产品、服务于结构增长。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低价位产品在优先级上都处于靠后的位置,多一点少一点、快一点慢一点,完全取决于目标完成、任务实现。
可以预见,未来低价位产品在策略权重上也仍然不会高于中高端产品,甚至于行业所特别看重的蓄水池价值也有待观察,原本希望留下来再说,现在有可能留不住,留着留着就流失了,今天蓄下的水有可能没等到明天就已经干掉。
但与价值的局限性相比,更重要的还是要解决我们对低价位产品在思维上的局限性。
其中第一位的,是加深对大周期的认识和把握。必须要承认,我们正在进入到系统性的收缩通道当中,这是由我国的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和健康意识、消费习惯所决定的,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年轻人消费兴趣不高、消费意愿不强加深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当前的消费分化不是单纯的阶段性的消费降级,更接近于一种根本性的重构,量的缓慢下行交织着结构的增长乏力。
好的运行调控固然能够兜住下限,可以更大限度克服外部影响,烫平周期性波动,提升经济运行的韧劲与耐力,但市场空间维护、需求有效服务、经济平稳运行更加需要系统思维、从长计议,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是一个大的方面,统筹做好市场投放、产品供应是另外一个方面。也就是,处理好当前稳增长与中长期可持续的关系。
落脚到低价位产品,就是从产业定位到市场供给的整体感、系统性。
一个是,低价位产品的重新定位。这个定位不是说硬要把低价位产品拉到一个非常高的层面,前面也讲了,低价位产品毕竟有其价值的局限性,但考虑到现实的增长压力和状态压力,对低价位产品不能再延续之前橡皮泥状态,至少在时间跨度和空间摆布上要有通盘考虑,时间上适当拉长一点看待,空间上把上下衔接与向上推动结合起来,不能任务满了就冲一冲,销量少了就放一放,一旦指标支棱起来又搞一刀切。再具体一点,眼下——特别是进入3、4月份销售淡季之后——适当增加投放的数量和节奏也要体现合理性、系统性,不仅不是多多益善,同样还要在时间、空间的摆不上更加精准、精细。
另一个是,低价位产品投放的品牌、价位、数量要放在「稳运行、优结构、强品牌」的整体全局中来思考把握。比如,本土市场和省外市场的合理摆布,而不能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甚至于加重真烟外流。又比如,低价位产品的价格调整,如何更好地体现「全国一盘棋」,更好地平衡各市场主体的利益诉求。再比如,
再一个,就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更大力度的降本增效。从生产环节,比如推行简易包装,降低制造成本;到物流环节,比如推进属地产销,就近销售;再到市场环节,比如优化产品组合,控制市场投入,等等。这些环节,都还有不少的潜力可挖,还能挤出相当的水份。
归根结底,低价位产品还是要从长计议、系统思考、通盘考虑,既解决好眼前的问题,又谋划好长远的发展。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