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卷烟品类创新的声音不绝于耳,低焦烟的热度有所下降。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低焦烟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相反,低焦烟一直伴随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发展壮大。
近期,南京品牌推出的一款高端新品——南京(雨花石3mg),再度引发了人们对低焦烟的讨论。
低焦烟的发展前景如何?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怎样的体验?低焦烟该向着怎样的方向进行创新与升级?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开启本期的话题。
减害降焦,一个永恒的话题
1986年,行业内首次提出了“低焦油”的概念,并要求国内生产的卷烟需要标注焦油含量等级,在当时以“高、中、低”三个不同档次作为划分标注。
1997年,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要求国内生产的卷烟必须标注焦油量数值,并将焦油量12mg以下的卷烟,定义为“低焦烟”。
2003年4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在昆明召开全国烟草行业降焦减害工作会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以发展中式卷烟为主攻方向的科技战略,明确了中式卷烟发展方向是“一高两低”,即高香气、低焦油、低危害。
同年11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引发《中国卷烟科技发展纲要》,确定“高香气、低焦油、低危害”作为中式烤烟型卷烟产品开发原则。
此后,低焦烟标准在逐渐“向下压缩”,从12mg到10mg再到如今的8mg,行业在推进中式卷烟减害降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在销卷烟当中,焦油量8mg及以下的低焦烟已经超过1000万箱大关。
这其中,细支和中支卷烟占据了较大比重,其规模和影响力已经不容小觑。
事实上,低焦烟从未脱离消费者的视线范围之内,只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在陪标着行业向上突破、发展壮大。如今,低焦烟再度引发行业关注,可以说是一场天时地利人和的激情碰撞,是美好消费引领下的大势所趋。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长达三年的新冠疫情,让广大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大幅提升,“抽少一点,抽好一点”的共识得以持续巩固,卷烟消费“低焦油、低危害、高品质、高香气”的需求快速上涨。
同时,以细支和中支为代表的创新品类的发展,也让低焦烟有了更新的载体,更直观的触感和更高品质的享受。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减害降焦的科技创新方向一直没有改变,低焦烟的规模做大与产品做强恰恰是行业坚持中式卷烟发展方向的产物。与此同时,随着行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低焦烟有了更多的实现路径,能够拿出更多的方案,满足“两低两高”的卷烟消费需求,以中式卷烟科技创新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享受。
从品牌运维的角度来看,低焦烟再度引发行业内外关注,为产品技术创新、品质升级、营销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角度。卷烟作为一种消费品,是以消费者的感官体验为核心的。
这其中,既包括产品吸味、触感味觉等物理层面的感官体验,同时也包括低焦油、低危害、高香气、高品质所带来的心理感受。如何满足消费者对低焦烟的更高的心理预期,是每一个品牌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创新体验,成为低焦烟发展的核心命题
近期,笔者在围绕低焦烟发展的一系列话题,咨询了行业内外的技术工作人员、营销人员、零售户和意见领袖。从不同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低焦烟发展现状。
从低焦烟品类来看,以细支和中支为代表的创新品类占据较大比重,常规低焦卷烟销量反而不升反降。各品牌更多地从烟支形态创新出发,实现减害降焦的目的。随着创新品类的深入发展和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基于创新品类基础上的技术创新,将决定未来低焦烟的发展方向。
尤其是细支烟满足感较弱和中支烟平衡感较差的问题较为突出,成为制约创新品类发展的重要因素。
新近上市的南京(雨花石3mg)从新型降焦材料、叶组配方和生产技术工艺创新等方面入手,为消费者带来低焦舒适的品吸感受。近年来,行业在推动中支和细支品类技术升级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同时这些科技成果也需要显性的载体,才能带给消费者以更加直观、新颖的体验,让低焦烟更加好抽、好玩。
从市场反馈来看,低焦烟的概念在逐渐淡化,但需求却在持续增长且日益明确。不少零售户和消费者表示,低焦烟烟气更加柔和、刺激感明显减轻,抽起来更加舒服。但与此同时,不同的产品载体所带来的感官体验又是千差万别的。
具体来看,细支烟香气不足,中支烟平衡感较差,而常规烟虽然在技术上实现了低焦低害,但给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依然是“劲大、烟呛”。
从中不难发现,消费者对不同品类的低焦卷烟有着先入为主之嫌,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消费者的主观意识成为评判一款卷烟品质的重要标准。
在消费者“感觉好”和品牌“给的好”之间,存在着认知的鸿沟。但我们很难批判消费者“不懂技术,不懂烟”,相反只有从技术创新方面入手,打破消费者固有认知,才能让常规低焦烟获得新生,把消费者的注意力从烟支形态转移到产品本身上来。
于是,我们不难发现低焦烟发展的核心命题,依然在于产品的感官体验,在于技术创新所赋予消费者主观和客观层面的品质享受。在此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明确低焦烟的发展方向,即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为消费者带来“轻松、舒适、满足”的感官体验和与众不同的心理预期。从“低焦烟不一样”到“不一样的低焦烟”,品类创新从未止步。
强化消费者感官体验,积极推动低焦烟技术创新。品类创新的核心,在于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低焦烟的品类技术创新,同样应该以此为标准,让消费者看得到、抽的着、感受得到。
低焦烟的技术创新,一方面在于叶组配方的技术提升,降焦减害材料的创新应用,另一方面也在于显性元素的标新立异,以及包装设计的符号化打造。
在笔者看来,未来低焦烟在包装设计上或许可以持续强化低焦的符号设计,从视觉上让消费者能够明显区分。同样可以在烟支上打造标志性元素,以彰显“低焦烟不一样”。此外,还应该确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以更高标准、更高品质的低焦烟,引领科技创新方向,满足消费者的品质需求。
重塑低焦品类概念,彰显低焦舒适特色优势。对于消费者而言,“低焦=低害”的认知已经深入人心,但“低焦=舒适”的概念却并尚未得以确立。以往,确实存在“低焦烟味淡、香气不足”等问题,但随着行业生产技术工艺的提升,限制低焦烟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已经被打破,且实现低焦烟、低危害、高香气、高品质的技术路径愈发丰富多元。
行业应该从中式卷烟发展的高度入手,整体塑造“低焦舒适”的品类认知,强化低焦烟特色优势。同时,在行业内打造一批低焦烟大单品,以榜样的力量推动品牌技术创新升级,以大单品改变消费者固有认知。从硬技术提升和软文化植入等多方面入手,重塑低焦品类概念,提升品类科技含量和消费心理预期。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低焦烟与细支烟和中支烟是两种不同的发展赛道。以烟支形态的细化来实现减害降焦的目的,只是低焦烟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
如今,已经到了突破烟支形态做低焦烟,从技术创新入手做好低焦烟,以消费者感官体验为核心做好低焦烟的新阶段。脱离烟支形态的窠臼谈低焦烟创新,才更有意义、更有看点。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