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东方网报道 引领悬疑剧风潮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经典名剧《无人生还》已连演数年、长演不衰,近期却因吸烟场景太多引发部分观众不满,然而,在对剧中吸烟场景进行削减后,演出方却遭到了更多的投诉。8月17日,由市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召开的控烟立法座谈会上,来自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以下简称“上话”)的负责人直言“最近有点烦”。剧场控烟该不该“一刀切”?保护各方群体利益,平衡各方人群诉求,立法又该如何作为?上话负责人认为,立法决策的关键在于完善相关执行流程。
吸烟、禁烟都有赞有弹
《无人生还》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和上海捕鼠器戏剧工作室联合出品,已在上海及全国多地演出多年。据媒体报道,在该剧近3个小时的演出时间中,抽烟环节贯穿全剧,而且随着情节推进逐渐增多,整场剧抽的烟加起来约有数十支。
吸烟场景接二连三,随之引发的是一大波质疑:“观看剧目时,被演员在台上一根接一根的抽烟呛得咳嗽头晕喉咙痛,难受极了!”,“能考虑使用电子烟或者别的什么替代品吗?观众不会因为演员抽假烟而影响观剧,倒是被真烟熏得难受才会真正影响到观剧!”
据了解,作为对民意的回应,目前该剧中已删减了部分吸烟场景,同时将剧中的真烟替换成了“假烟”。据上话负责人介绍,所谓“假烟”,是一种不含尼古丁成分的中草药替代物。
出乎意料的是,控烟版的《无人生还》却引发了更多的吐槽:“必须真抽啊,假烟一看就出戏!”,“如果投入地看进去,深入每个角色的内心,就不会觉得抽烟没有必要”。也有观众表示,的确在演出中闻到了烟味,但时间不长。剧场的通风环境不错,空间又大,所以烟味不太明显。而更多观众则抗议,弱化了吸烟场景,让演员的现场演绎表现力打了折扣,严重伤害了作品的艺术质量。
要不要吸烟 专业人员事前把关
对于是否一定要在剧中出现吸烟这一场景,上话负责人表示,其实他们内部已有审核把关机制,“接到有吸烟场景的剧本,会有艺术总监、艺术委员会负责核准,判断这个场景是否必须要吸烟”,她也提到,由于《无人生还》一剧的时代背景是上世纪30年代末,当时英国烟草盛行,抽烟是非常流行的社交方式,而且,从剧情需要来看,吸烟行为是推动整体剧情发展的衔接点,若失去这个衔接点,故事发展根本不成立。
对于部分观众提到的,能否采用电子烟的方式,这名负责人解释,主创人员也曾想过使用电子烟等仿制道具,但实际操作中,效果并不理想。“例如,我们的剧本里会有掐烟头等动作的设计,但如今的电子烟还不能体现真烟那种越吸越短的效果,掐灭的动作也看起来很假。此外,由于电子烟只有一种尺寸,一些形象纤弱、优雅的女性角色拿着一支男士电子烟,显然太失真。”上话方面认为,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道具,但艺术效果却差之千里。
“其实,在英国西区、美国百老汇等著名戏剧中心的舞台上,吸烟场景并不罕见”,上话负责人提到,2006年英国政府颁布的健康法规定,从2007年7月起英格兰和威尔士所有室内公共室内场所禁止吸烟,但在戏剧、影视演出中为保证艺术质量必须吸烟的情况则可“豁免”。
台上吸烟犯不犯法?建议:提前告知是关键
舞台上吸烟该不该被“一刀切”?据了解,目前已提交一审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正案(草案)》拟将所有室内公共场所纳入禁烟范围,而原条例中也规定,图书馆、影剧院、音乐厅、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科技馆、档案馆等各类公共文化场馆的室内区域禁止吸烟。
“毫无疑问,剧院中的观众席属于公共区域,应该明令禁烟。但是,在剧院的演出区域内,演员因剧情需要而发生的吸烟行为是否也要被禁止,似乎要打个问号”,上话中心负责人同时表示,全面禁止或部分禁止都是一种立法决策的选择,关键在于如何执行,比如如何完善审批报备监管流程。她同时强调,“舞台控烟”的关键不仅是控制舞台上吸烟行为的数量,而是要在前置环节中提前告知观众。
据了解,对于一些原剧本规定情景及人物角色要求无法回避的特定情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剧目宣传和售票中都会提前将剧目包括“吸烟、爆破、枪响等”信息告知观众,观众可根据个人自身承受能力进行判断。“向观众售票即是与观众达成了民事合同关系,对相关信息应予以告知,否则就会引起误导,形成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瑕疵”,这位负责人表示。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