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性控烟 > 正文

影响公共场所控烟的烟民心理有哪些?

2016年07月05日 来源:烟草在线 作者:思念
A+ A

  烟草在线专稿  当前,我国烟草业可以说面临着尴尬现状。一方面作为企业必须要不断创新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经济新常态下,更要求烟草人积极集思广益,凝心聚力,谋求行业未来发展战略。另一方面由于吸烟有害身心健康也得到医学论证,并且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动下得到国际上许多国家的认可,因此适当地控烟不仅是维护公民健康现实需要,也是关乎国家、民族发展的必然。

  我国自从加入WTO以来,逐年加大了公共场所控烟力度,可以说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好评。但是毋庸置疑受诸多因素影响,时至今日我国公共场所禁控烟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在公共场所吸烟现象仍然可见。那么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影响因素很多,其中烟民存在的一些心理因素影响较大,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盲从心理。所谓盲从心理,实际上就是一种盲目的、缺乏主见的模仿与随从心理。也就是说在公共场内,一些烟民看到别人在吸烟,那么他们也就不由自主地跟着模仿起来。可是却不去考虑这种做法对与错,不去分析做法的利与弊,而是想到既然别人能做,那么自己也可以做。正是因为部分烟民受盲从心理影响,以致于他们公然在公共场所吸烟、潇洒地吞云吐雾。

  如何克服盲从心理?笔者认为必须加大宣传,要不断地增强烟民的明辨是非能力,提高自我主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是侥幸心理。所谓侥幸心理,就是一种严重忽视、不遵循事物一般规律,而企图获得自己所期盼的结果。以吸烟为例,现代医学已经论证吸烟有害身心健康,戒烟可以减少身体危害。这其实就是说在吸烟的群体中,得肺部、呼吸道疾病的几率要比不吸烟群体大。但是不少烟民,他们往往以吸烟中有身体健康长寿的,而不吸烟者中却常常见到体弱多病,寿命较短的个案,来说明吸烟不一定就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产生多大的影响。这其实就是通过群体中的个案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诉求,实际上是一种侥幸心理的体现。

  那么如何克服侥幸心理。笔者认为必须对这类人加强引导,要让他们看到群体中个案是正常的,但是绝不能因为少数来掩盖整体情况,要求烟民戒除侥幸心理。

  三是自我心理。所谓自我心理,就是一切从自我去发,将自己的一切摆在首位,而忽略其它人的存在和感受,这也是一种自私心理的表现。不少烟民在公共场所吸烟是源于自我心理。在他们看来,吸烟与不吸烟是烟民自己的私事,他本人有权决定而不关其它的事。正是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他们往往无视社会公俗良序,无视国家关于公共场所控烟条例之规定,而在公共场所我行我素,随意吸烟。这其实就是烟民的自我心理的一种表现,他们往往只考虑自身利益,考虑自我享受,却全然不顾他人尤其是不吸烟人的苦恼。实际上科学研究表明被动的二手烟危害反而比吸烟者危害更大。

  要想烟民克服自我心理,那么必须引导他们尊重社会公德,自觉地遵守公共场所秩序和相关规定。要把自己的利益和他人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共同利益体。学会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让烟民克服自我心理,对于做好公共场所控烟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四是观望心理。所谓观望心理其实就是一种犹豫不断,拿不定主意,摇摇摆摆的心理。他们遇事往往优柔寡断,习惯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听从别人的意见办事。或者采用的是听言察行,随意变动。在公共场所中部门烟民吸烟,实际上就是受其他烟民影响的,有的烟民是看到他人吸烟缺乏自我控制、约束,情不自禁地吸烟;有的烟民是其它人递烟,而经不住他人诱惑、鼓动而吸烟的;还有的烟民是看到公共场所无宣传标示、无监督人员等而主动吸烟的。

  要想烟民克服观望心理,同样必须加强宣传,要让烟民培养自我意识,要让他们养成遇事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能力。从而更好地决定做还是不做等等。唯如此,烟民克服了观望心理,那么也可以大大地提高公共场所控烟效果。

  总之,在我国做好公共场所控烟工作,任重道远,各级部门特别是公共场所主管部门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加强控烟宣传,加大监管、处罚力度势在必行。同时还必须引导烟民克服盲从心理、侥幸心理、自我心理以及观望心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有利于促进公共场所控烟工作重要措施。希望能引起有关领导、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控烟非小事,控烟需要全民积极参与,特别是烟民率先支持、积极参与!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