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人民网报道 杨先生烟龄超过30年,每天都要抽1至2包烟,“如果不吸烟,就画不出图纸”。但是,被称为“史上最严”控烟法规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后,杨先生过得就不自在了。他多次尝试戒烟,为戒烟转移注意力,每次犯烟瘾就会吃糖,最后反而更不舒服……
这只是许多老烟民的缩影。高压控烟条例已实施将近两个月,目前已初见成效。在大多数人拍手叫好的同时,也有不少老烟民们陷入困顿和无法适应的境况之中。
烟民们一方面难觅合适的吸烟场所,另一方面想戒烟却没有科学合理的方法。戒烟,成了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对此,科技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戒烟门诊患者增多 趋于年轻化
记者了解到目前有很多医院都开设了戒烟门诊,北京就有30多家。7月16日,记者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戒烟门诊。作为该门诊的主要负责人,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副研究员、朝阳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梁立荣介绍,自6月起,来就诊的患者由之前平均每天2、3个增加到5个左右,到了7月份,基本每天都有5个以上患者前来就诊,人数最多时可达8个。这些人中,不仅有北京本地市民,更有从山西、内蒙古等地慕名而来的患者。
“以往的患者,一般都是年纪较大并且患了慢性病,不得不戒烟的;而现在前来就诊的患者中不乏身体健康的中年人主动前来接受治疗。不仅是男性,女性患者也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梁立荣表示,这说明他们有主动戒烟的意愿,也说明控烟条例执行有效。
“心瘾”难戒
据梁立荣介绍,戒烟门诊有一套“5A简短戒烟干预流程”,即询问(Ask)、建议(Advise)、评估(Assess)、帮助(Assist)和随访(Arrange),经过这个流程,再对每一位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尽管药物能有效降低对尼古丁的依赖,但行为的依赖使患者即使通过服药降低了吸烟产生的快感,仍然存在“心瘾”,因此要对患者进行定期回访,安排他们复诊,以防复吸。
梁立荣表示,服用戒烟药物3天,就会感到明显的变化;服用两周后,吸烟意愿明显降低;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三个月基本都会有成效。但这并不代表烟瘾已经完全戒除了,服用药物只能降低对尼古丁的依赖,同时还要配合患者自己的毅力,戒除“心瘾”,终生与烟草作斗争。
烟草依赖是慢性病 不可讳疾忌医
“只要抽烟两三年且烟瘾比较重的,就会对大脑结构造成损害。从我们医学角度来看,所有的病理改变,如果结构改变了,伴随的就是功能的改变。至于为什么会成瘾,就是因为意志力降低。”梁立荣还表示,“有人靠意志力‘干戒’成功,这个占3%的比例,甚至毒瘾都有可能自己戒除。但多数人仍然戒不掉,内心感到十分痛苦乃至绝望,于是开始回避这个问题,放弃戒烟。”
据梁立荣统计,在戒不掉烟的人群中,有1/3都曾努力尝试戒烟,又因为种种原因放弃;有1/3是受他人影响产生偏见,认为戒烟十分痛苦因此不愿尝试;还有1/3的人已经患病,医生也要求其戒烟,但患者不知道该如何戒烟。
同时,讳疾忌医的心理也让许多人对戒烟门诊、戒烟药物望而却步。梁立荣告诉记者,其实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疗,通过治疗可以相对轻松地戒除烟瘾,对心脑血管也没有影响,同时还能防止复吸。
戒烟失败不是错 方法很重要
梁立荣建议老烟民戒烟应该先减少抽烟数量,然后服用药物,再配合行为干预、转移注意力。三个月内都可以达到效果。
采访中梁立荣不止一次地强调,戒烟失败真的不是患者的错,烟草依赖是需要治疗的。与其自暴自弃,不如到医院接受治疗。而且三个月的治疗费用不超过2000元,而许多人一个月买烟的花费就超过200元,权衡之下,戒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行为。他相信,随着控烟条例的继续实施,会有更多烟民们选择更科学的戒烟方法,同时已经戒烟的人群也会提高自控力,防止复吸。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