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中国经济网报道 喜烟、喜酒、喜糖……曾经的婚宴“标配”即将成为“过去式”。
近日晚上,北京小伙张龙佳和朋友一起在湖南大厦宴会厅为自己第二天的婚礼布置现场,当他们拿出几条“红双喜”准备拆封时,一位酒店服务员边喊边冲了过来,“桌子上不能放烟,不能放烟”。
尽管张龙佳他们再三与服务员沟通放烟是为了增添婚礼喜气,但最终未能如愿。
婚宴上“摆烟被拒”,张龙佳还是头一次遇到,这次遭遇可能会成为今后的一个常态。在北京2015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史上最严控烟令”的影响下,中国或将全面迎来“控烟时代”。
“有屋顶处就不准吸烟”
“崩溃了。”谈起最近这一周多来的生活,53岁的北京市民刘金平不住地在胸前挥动双手,仿佛这样就能扫走这段时间的种种“不适应”。
刘金平的不适应是从6月1日《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后开始的。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烟龄的“老烟枪”,他直言《条例》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控烟条例,因为依照规定,凡是“带顶带盖”的公共场所均实行了全面禁烟。
此外,《条例》第十条还补充规定了有些区域的室外也不可以抽烟,比如在幼儿园、中小学校、少年宫、儿童福利机构等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场所;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体育场、健身场的比赛区和坐席区和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的室外区域等。
“北京控烟条例的严首先体现在控烟范围上,这也是首次提出室外限制吸烟区域的,是非常先进的。”从事控烟工作多年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功焕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指出,此次条例明确了重点室内外禁烟区域和室外限制吸烟区域,这便于在实现重点监管落实的同时,全面推动公共场所禁烟。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常务副会长许桂华也对北京出台的控烟条例给予了高度评价,她对法治周末记者称,目前全国共有16个城市拥有自己的控烟规定,但北京出台的《条例》是最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对公共场所室内外控烟所作要求的。“北京的这一举措将对全国公共场所禁烟起到示范作用,也将为全国范围内的控烟提供借鉴”。
“规定真的很有力度,完全把‘抽烟空间’压死了。”刘金平直言,自己以前是烟不离手,平时出去吃饭烟都直接放在桌上,方便随时抽。
但这几天出去吃饭他再没有将烟盒摆在桌上,“一是服务员不让摆,二是拿出来也抽不了,看着心里更痒痒”。
刘金平告诉记者,6月1日当天他曾“试验性”地在一家餐馆抽烟,结果烟刚放到嘴上,就被服务员制止,最终他只是把烟拿到鼻子前闻了闻,“过了点瘾”。
饭店如此积极地协助控烟,也体现了此次《条例》的另一“严”—“处罚严”。
6月1日上午10时,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在对朝阳区白家庄的海底捞门店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店男洗手间的纸篓里有两个烟头,且店内禁烟标识上面没有投诉举报电话,制式不合要求,故对该店开出了《条例》实施以来的首张禁烟责令整改书。
6月5日,法治周末记者来到海底捞白家庄店时发现,这里已按要求全部更换了上面带有举报投诉电话的禁烟标识。
据北京市一家连锁烤鸭店经理李梦玉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如果店内有客人吸烟,商家没有及时劝阻,要视情况处罚几千元至上万元不等。
“这么严厉的处罚是前所未有的,这确实加大了我们对控烟的重视程度和配合力度”。李梦玉坦言,为配合控烟行动,也为了少给店里“惹麻烦”,目前很多商家都已对员工进行了“控烟培训”。
餐馆、娱乐场所成违规大户
在最严控烟令的影响下,北京各公共场所掀起了一场“控烟风暴”。
首都机场工作人员刘腾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从6月1日开始,首都机场原有的14个室内吸烟室已全部关闭,增加了17处室外吸烟区。
6月5日,法治周末记者随机走访几家饭店和医院时发现,在楼道、大厅和厕所等重要区域,都张贴有禁烟宣传海报,记者并未发现在场所内违规吸烟的烟民。
一些单位为了控烟,甚至增加了内部处罚机制。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一家国企工作的白淼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目前他们单位如果发现在办公室或楼内抽烟的,将被单位罚款3000元。
然而,重压之下,仍存在不少“顶风作案”的违规行为。
6月5日,北京市卫生监督所通报了首周控烟执法结果,在接受检查的2406家单位中,近3成存在违法行为,696家单位被责令整改。这其中,餐馆和娱乐场所成为控烟违法大户,约6成被查餐馆均不合格。
“餐馆违规,其实也有自己的难处”。李梦玉透露,餐馆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有客人在包间和卫生间里抽烟,“虽然我们张贴了禁烟标志,也不摆放烟灰缸,但相较大厅用餐的客人,这部分客人还是有一定的私人空间,他们关上门抽烟,我们有时也不好管。”
在6月5日法治周末记者的调查中,也在个别场所的厕所垃圾箱内发现了烟头。
李梦玉坦言,由于检查时只要发现有烟头,餐馆就要受罚,所以现在他们都会组织服务员定期到包间和厕所查看,发现正在吸烟的会及时劝阻,对已经吸完的,要尽快把烟头处理掉。
其实在李梦玉看来,全面禁烟对餐馆有好处。以前店里虽然设置了吸烟区和非吸烟区,但由于抽烟客人很多,弄得整个店里乌烟瘴气,确实影响了就餐环境,有的顾客抱怨,店里也没法管,因而损失了一些客源。
“现在全面禁烟,餐馆更有底气去制止吸烟的客人,就餐环境好了,生意自然会被带动起来。”李梦玉说。
不过,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仍有个别商家在全面控烟之时试图“打擦边球”。
当记者在北京市南三环附近的一家KTV询问这里能否抽烟时,一位工作人员悄悄地表示,现在查得严,最好别抽,实在想抽可以在包厢内抽,“只不过烟头要自己包好”。
北京石景山附近一家烧烤店老板向记者直言,目前店里还是会有抽烟的顾客,只要没看到检查的,饭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我们这种小店哪里都有,你不让抽人家就找让抽的地方吃去,我们也不想误了生意”。
如何避免“纸上最严”
“要想真正打击违规吸烟行为,需要靠全民之力。”吴宜群强调,这也是保证控烟令持续效果的关键一环。
吴宜群解释称,据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全市吸烟现状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北京成人吸烟率为23.4%,由此推算全市共有419万烟民,但与之相比的却是北京市、区两级卫生监督部门共有的1100余名卫生监督员。
“短期内他们固然可以经常性地检查执法,但如果仅靠他们的力量很难维持。”吴宜群认为,要想真正让控烟令避免出现“纸上最严”的尴尬处境,除了监管部门要形成长效监察机制外,更需要全民合力,共同监督劝阻和举报。
此次《条例》也鼓励民众在公共场所发现违规吸烟的可以拨打12320控烟投诉举报电话。法治周末记者看到,在各公共场所张贴的控烟宣传海报上,也均标有12320举报电话。
截至6月8日,北京12320热线一共接到相关控烟电话2846件,其中控烟知识咨询115件,控烟政策咨询1704件,控烟投诉举报1027件。
热线在《条例》实施的前3天由每天接到控烟投诉举报电话152件增至217件,但此后几天,电话数量稍有回落。
吴宜群认为,这一方面说明随着条例的实施,在公共场所违规吸烟的行为有所减少;但同时也表明民众的举报意识还没有形成常态。
一项数据也印证了吴宜群的说法,北京控烟协会发起的《北京“史上最严禁烟令”网友调查》显示,在“如果你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发现有人吸烟,你会不会上前劝阻举报”问题上,选择“不会”的人占比最多,达37.4%。
在法治周末记者随机对5位路人的采访中,也只有1人表示会去劝阻和举报。一位市民甚至反问记者,“领导在单位办公室里抽烟,我们员工敢随便举报吗?除非是不想要工作了”。
“人们有各种顾虑可以理解,控烟也不是一个条例的出台就能一蹴而就的”。但许桂华强调,民众观念的转变和积极行动是实现长久控烟的根基,相比最严禁令,逐步形成违法吸烟人人劝阻、监督的氛围更是至关重要。
“领导首先应带头守法,做下属的表率;而对于不听规劝者,公民、商家也应本着无烟环境有益于大家的原则进行劝阻,并拨打举报热线,让执法者处理。”许桂华同时指出,从这几日控烟热线收到较多的政策咨询电话来看,当前不少人对于控烟政策还未完全掌握,不懂规则就难免会犯规,难免会置身事外,因此还需通过制作公益广告、宣传海报等方式加大宣传,令控烟观念深入人心。
“控烟不仅要‘堵’,也需要‘疏’。”吴宜群认为,吸烟者大多都已尼古丁成瘾,单纯一味强调“堵”的严厉,只会增加吸烟者的抵触情绪,也不利于他们戒烟。
“在执行控烟令的同时应加大对医疗戒烟、科学戒烟的宣传力度,一些戒烟医疗机构也应积极参与配合控烟戒烟,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控烟的效果和意义。”吴宜群说。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