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哈尔滨新闻网》报道 在2011年11月16日的纽约年会上,作为国内“控烟立法第一城”,哈尔滨市防控二手烟的禁烟范围、执法模式被世界各地专家誉为发展中国家控烟的“黄金标准”。
一个烟头被丢弃在地上积水中,水中是匆匆而过行人的倒影。
1月4日,冰雪大世界、冰灯游园会、雪博会等“哈尔滨窗口”挂出“无烟环境 冰雪之都”的宣传板。
时间“闪回”到一个半月前:2011年11月16日下午,纽约,彭博减少烟草使用倡议行动伙伴会议现场。一群肤色各异的人围住本届年会唯一出资邀请的中国地方政府代表——哈尔滨市政府法制办主任单国俊,问他:“为什么哈尔滨能成为中国推动二手烟防控成功立法的第一个城市?”
此后20天,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副领事马建伟(Will McCue)来到哈尔滨,调研《哈尔滨市防止二手烟草烟雾危害条例》的立法情况。
与此同时,中国国家疾控中心两名博士专程到哈尔滨研究检验《条例》执行成果的指标。
一个地方性法规,引起如此高规格的关注,并被世界各地控烟专家誉为发展中国家控烟立法的“黄金标准”,其执行压力可想而知。
眼下,摆在所有哈尔滨人面前的问题是——如何让“黄金标准”得到“黄金执行”。
纽约会议上的“哈尔滨标准”
每个人都想问句“为什么”——一部地方性法规的出台何以让哈尔滨成为国内“控烟立法第一城”,并成为发展中国家控烟立法的榜样?
单国俊,哈尔滨市政府法制办主任。
办公室里摆放的他与美国纽约市市长彭博的合影,把他的思绪带回到一个半月前。
作为本届年会唯一出资邀请的中国地方政府代表,单国俊参加了在纽约召开的“彭博减少烟草使用倡议行动伙伴会议”。与会的100余人来自世界各个国家,既有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防痨病和肺部疾病联合会等5个非政府组织,也有孟加拉卫生部代表等政府官员。
会期只是2011年11月16日这一天,上午大会,下午分组讨论。在上午的大会上,单国俊用25分钟介绍了哈尔滨市防控二手烟的立法背景、禁烟范围、执法模式。
这25分钟背后,有哈尔滨市“脱颖而出”的大背景。
拥有175亿美元资产的纽约市长迈克尔·R·彭博是全球财经资讯巨头彭博社的创始人,也是全球第4大慈善家,他成立了彭博慈善基金会,过去几年中他在帮助人们戒烟方面共投入1.25亿美元,用以支持发展中国家禁烟。中国自2003年签署《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来,中国各地关于控烟的立法在内容上都未达到《公约》关于防止接触烟草烟雾的要求。彭博慈善基金会很着急。着急的还有中国疾控中心,因为,目前全国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者达120万人。中国疾控中心于2010年启动了“无烟环境促进项目”,哈尔滨成为首批7个试点城市之一,其余6个是天津、重庆、深圳、南昌、兰州、沈阳。
哈尔滨能成为这1/7,源于城市决策者们的重视。但哈尔滨的控烟“基础”并不好——根据2010年的一项调查,哈尔滨市男性吸烟率为53.5%、女性吸烟率为5%,接触二手烟的市民比例超过70%——在这个“烟文化”盛行的城市,促进无烟环境难度非常大。
7个城市都想打响“控烟第一枪”。去年3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以《南昌在控烟领域打响“第一枪”》为题,报道南昌控烟已进入立法程序。报道中称:“南昌,人民解放军打响建军第一枪的地方。时隔84年,在控烟领域,南昌想再次打响第一枪。”
但结果,这个“第一枪”最终在哈尔滨打响了。《哈尔滨市防止二手烟草烟雾条例》于2011年5月26日在哈尔滨市立法机关获得通过,2011年8月12日经黑龙江省立法机关批准生效,并将于2012年5月31日正式实施。根据该条例,哈尔滨市将实现室内工作场所和室内公共场所100%全面禁烟。
25分钟的介绍,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等与会代表的热切关注。这部地方法规被世界各地控烟专家誉为发展中国家控烟立法的“黄金标准”。
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内吞云吐雾。
隔离烟雾的“初体验”
“吸烟可以,但别吸错了地方。”为了这个“对的地方”,尝试与失败,反思与改进,是为了捍卫不吸烟者的健康权。
哈尔滨市市民张洛凡是《条例》出台后的直接受益者。与她同在市政府法制办综合处办公的两位男同事都是烟民,以前他们在办公室里吸烟,张洛凡被迫吸二手烟。
为了给工作场所控烟做表率,去年6月,哈尔滨市市政府办公大楼每个办公室都挂上了“禁止吸烟”的牌子。烟民们的吸烟场所被定为办公大楼外露天的一个小凉亭内。
在室内划出一个吸烟室吸烟不行吗?
“不行。”哈尔滨市卫生局地病办处长、负责控烟工作的张伟晶用数据和实例支持了这个观点。去年,一次控烟工作会议上,刚进会议室时,室内监测仪器上显示PM2.5浓度为18微克/m3。会中,一位与会者走出会议室,关上会议室的门,并走到10余米远的走廊尽头吸烟。张伟晶看到会议室里PM2.5浓度值直线上升到93微克/m3。
“烟雾会顺着门缝、墙缝、空调等飘散进来。”张伟晶希望最终目标是吸烟者都到室外去吸烟。
实现这个目标有多难,哈尔滨市市政府法制办综合处处长刘英戬深有体会。他深知在冬季、或是刮风下雨的天气里站在室外吸支烟,对烟民的自律性要求有多高。即便天气良好,从哈尔滨市市政府大楼走到户外的吸烟小凉亭,往返也要10分钟。
在法国巴黎机场,刘英戬发现,这里并没有取消吸烟室,而是将吸烟室设在了候车厅的下层。在那一层,既没有商服也没有候车区,从而最大限度地将吸烟者与不吸烟者隔开。
“不是禁止吸烟,而是要保护不吸烟者免受二手烟危害。”哈尔滨市市政府法制办行政执法监督局局长王忠民深深清楚这项立法的定位,“我们研究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后,将哈尔滨市的相关立法定位在‘防止二手烟草烟雾危害’上,就是为了突出保护不吸烟者健康权的立法宗旨。”
“吸烟可以,但别吸错了地方。”王忠民这一句简单的总结背后,是各种尝试。
《条例》实施日期为5月31日,为有效实行,各部门都提前行动。哈尔滨市市政府在办公大楼外设立吸烟亭,哈站取消了吸烟室。
立法者与执行者都提出了设立“缓冲期”的想法。哈尔滨市市卫生局引导宾馆将吸烟宾客统一安排到最高层,给吸烟者人性化关怀,再逐步推进在室内全面禁烟。
烟头上打结名叫“烟止”
哈尔滨并不是最发达城市,如果哈尔滨能立法保证公共场所全面无烟,那么全国其他城市也应做到。
一支烟上印一条红色斜线,是禁止吸烟的国际标识。一支烟头上打一个结,是防止二手烟危害的哈尔滨标识,这个标识的名字叫做“烟止”。
“‘烟止’的形象是找动漫基地设计人员设计的,印在了各种宣传材料上,希望先征集各方意见,再修改。”张伟晶对一个Logo如此慎重,是因为哈尔滨已把“无烟环境”的创建当作长远大计,“我们要用‘烟止’这个形象编一些故事,印一些画册,发给少儿,将针对每个人的控烟宣传提前20年。”
防控二手烟危害,不仅仅是哈尔滨一个城市的事。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在《法制晚报》上表示:《哈尔滨市防止二手烟草烟雾危害条例》是目前我国地方出台的最严控烟立法,对其他城市甚至全国无烟立法,都将起到参考与示范作用。哈尔滨并不是最发达城市,如果哈尔滨能立法保证公共场所全面无烟,那么全国其他城市也应做到。
目前,哈尔滨市控烟领导小组已经成立,设在市卫生局。组长是副市长张显友,小组成员为所有负责防止二手烟危害的行政管理部门,如教育、旅游、民政、交通、食品药品监督、公安、卫生等部门,并已开始了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学校、医院等地的无烟环境创建。
为评估《条例》执法一年后“隔离二手烟”的效果,上个月,国家疾控中心的两名专家到哈尔滨市搜集了与二手烟危害有关的高血压、糖尿病、脑出血、脑梗塞的发病率,新生儿出生低体重的几率,以及相关疾病的门诊量、住院量,准备在一年后进行对比。
国家控烟办还委托了第三方:一批清华大学学生暗访哈尔滨市开始创建无烟环境的场所。这是在暗访结束、收到反馈意见时,杨伟晶才知道的事。
控烟设立“五组墙”
李兴,黑龙江省义工联盟会长,带领着1万余名会员。这些经历过28项义工工作内容培训的会员们,时刻准备着将培训的内容之一“社会服务”技能,用于劝阻公共场所的吸烟者。
“去年哈站取消吸烟室时我们就想去,但哈站称暂时还不需要。”李兴说,目前还是以哈站工作人员劝阻烟民为主,但志愿者随时都准备着,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押宝就押在这里。”王忠民说,志愿者和义务监督员对控烟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王忠民总结出了防控二手烟的“五组墙”——吸烟人的自律;非吸烟人对吸烟人的劝阻;场所经营者、主管者的监督和劝阻;志愿者和义务监督员的劝阻;处罚。
“控烟成功与否,不能以罚单数量为标准。”王忠民说。
“五组墙”的建设正在推进中。哈尔滨市控烟领导小组已印出用于公共场所宣传控烟的2万份海报、3万份宣传折页、5万个温馨提示。冰雪节期间,大型宣传控烟活动已经展开。2月21日起,“法规施行倒计时10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