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南方都市报》报道 香港控烟措施
从3月1日起,“老烟枪”们在深圳可能会感到一些不适,一向吞云吐雾惯了的餐馆、医院、车站,随着“目前国内最严格、最全面”的控烟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随意吸烟的自由仿佛一下被逼到了墙角;而从前虚设十来年的违例吸烟罚款条例,从本月起也要动起真格,一不留神,口袋里50元就要上缴国库。不过,如果“老烟枪”们曾经去过香港,内心肯定会对深圳心存“感激”:一河之隔的香港早在2007年起就出台了比深圳更为严厉的控烟条例,与垃圾箱和后巷角落的“抱团”,成了香港烟民们在外解决烟瘾为数不多的方式;而一旦敢踏入“严禁吸烟”的“禁区”,1500港元的定额罚款通知书,会毫不留情地递到你手上。为了维护尊严和减少罚款开支,很多香港烟民只能选择戒烟。在被严格执行的控烟条例之下,香港习惯每日吸烟的人口比例已经从2007年的接近14%下降到了10.7%,香港也因此成为全球每日吸烟人士比例最低的地区之一。
违例吸烟当场罚1500港元,2007年至今已有近5万人次被罚
3月1日,当《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开始实施时,媒体对它的定义都集中在了这样一个关键词:史上最严;但如果把香港囊括在内,这一定义可能会大打折扣。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深圳,如果一名大学教授想要抽烟,他只需走出教学楼,随便坐在校园里的某把椅子上就能肆无忌惮地吞云吐雾;而在香港,他却需要穿越出整个校园,幸运地在校外某个没有贴上“禁止吸烟”标签的垃圾箱旁,才能拿出打火机。看过电影《志明与春娇》的观众对此都不会陌生,围站在垃圾箱旁片刻不离,是香港吸烟者在外抽烟的几乎唯一选择。
如果追溯起控烟的历史,深圳与香港相当,1998年深圳成为中国内地率先施行控制吸烟条例的城市,但10来年一张罚单都没有开出的“政绩”也使该条例获得了“最形同虚设”的称号。反观香港,从2007年到2010年,控烟行动却走过了力度最大、速度最猛的4年:禁烟范围从室内扩展到室外,罚款从发传票到直接由执法人员现场开具1500港元定额罚单,这些当年被很多人反对、认为“不近人情”的做法,都无一例外地被顺利推行,个中秘诀就在于香港控烟从一开始就没有把法例当作儿戏。
从2007年到2013年,光香港卫生署控烟办公室(以下简称控烟办)就接获了市民约12万宗违例吸烟的投诉,并进行了14万5000次巡查,对违例吸烟人士作出了4万9000次票控及罚款。吸烟行为通常在短时间内发生,与深圳此次采取的举措一样,香港控烟办也主要采取巡查和依靠市民投诉等方式。控烟办新闻发言人对记者表示,目前该机构专门负责执法的控烟督察共有99人,除此以外,警务人员、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食物环境卫生署及房屋署获授权人员,也都可以在其部门管辖的法定禁止吸烟区对违例人士进行罚款。
电影《志明与春娇》里,肥胖的控烟督察被张志明和余春娇假扮韩国和日本人耍一圈后成功逃脱,如果故事发生在现实当中,他俩免不了被身手敏捷的控烟督察当即罚款,甚至上诉法庭的命运。据控烟办新闻发言人透露,所有参与执法的控烟督察都会长期接受香港警务处警务人员的培训,如果在巡查时发现违例吸烟人士,会不予警告即时发出1500港元的罚款通知书,被罚人员也必须在21日内缴清,逾期未付的将会被诉诸法庭。也就是说,如果不乖乖缴纳罚款,你将有可能因为吸一支烟被罚3300港元(两倍罚款加300港元诉讼费)。
当然也有胆大的,2013年10月31日,一名31岁的男子拒不接受罚款并袭击控烟督察,而他面临的后果是:被法院判处即时监禁14天,同时还多缴了2000元罚款。从2007年到现在,香港共发生54宗袭击控烟督察的案件,其中43人被判罪名成立,其中有一人还面临了监禁4个月的刑罚。
禁烟地点有明确标识,遍布全港,食肆自觉维护港府控烟法例
除了执法严格且贯穿始终,另一大促使香港烟民遵守法例的“利器”则是遍布全港、引人注目的“禁止吸烟”标识。香港湾仔的金紫荆广场是很多内地游客到港必游的景点之一,这里的禁止吸烟区与吸烟区的界定就很有香港特色。在金紫荆广场前面的海滨长廊上,有两条黄线非常引人注目,黄线的左边贴满了禁止吸烟的标识牌,所有垃圾箱顶部的烟灰盒全被标识牌封住,而踏入黄线,10平方米左右的相对偏僻的角落区域就成了广场唯一可以公开吸烟的场所,垃圾箱顶部的烟灰盒也被打开。记者在这里偶遇了一位来自山东的内地游客顾先生,他对记者表示,这块吸烟区几乎是他来香港这几天看到的最大的一块可以合法吸烟的区域。“到处都是‘严禁吸烟’、‘违例最高罚款5000港币’,我原来一天要抽两包,现在在外面一天一根都抽不了。还好来之前有朋友提醒我做好了准备,要不然依我在老家的脾气,罚钱得罚死。”
同样的界限几乎可以在香港每一个公共区域看到,即便在室外的香港街头,吸烟也并不是一项随时可以进行的活动,顶部烟灰盒没有被遮盖的垃圾桶是“此处可以吸烟”的明确信号,而它们多分布在一些人流不密集的非主干道和行人通道旁边。上周末,记者在铜锣湾一家茶餐厅用餐,不到30平方米的餐厅四周墙壁的显要位置都贴了“严禁吸烟”的标识,而在每桌的点餐牌上,记者也看到了同样的标识,当记者询问是否提供烟灰缸时,服务员立马向记者明确,“这里不可以吸烟,门外的垃圾桶旁可以抽,请您配合我们工作。”事实上,与深圳本次实施的控烟条例不同,在香港,经营者并不会因其经营场所内有人吸烟而被罚款,控烟办新闻发言人对记者表示,“控烟办只会制作一系列无烟场所实施指引,定期举办讲座以加深管理人员的认识,并向他们提供实施的步骤和成功要诀,如果该场所仍旧有人吸烟,控烟办会突击巡查。”
其实在2005年,港府计划将控烟区域扩大至所有食肆时曾遭受到香港饮食业的强烈反对,当时饮食业和娱乐业界分别举行“集体熄灯”和“上街吸烟”游行以示不满,但仅在2007年底控烟办的一项统计就表明,超过90%的香港餐厅都能在日常营业中自觉维护控烟法例。这其中的转变,很大一部分是得益于香港多年来对于烟草危害的宣传。
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展控烟宣传,抽烟镜头过多会让电影被列入三级片
2014年,香港控烟办打算把控烟宣传的步子迈进幼儿园。控烟办主管黄宏医生就表示,“今年会同一间非政府机构合作为幼稚园举办一项先导计划,让幼稚园学童认识吸烟的祸害,以及教导他们如何保护自己避免吸入二手烟,并会设计创新及互动的教材在幼稚园试用。”
成立20多年、专责做控烟工作的民间机构———香港吸烟与健康委员会,多年来也一直致力于推动香港的控烟宣传,不仅提供戒烟服务、拍摄电视广告,还进入学校向青少年宣传和开设健康讲座。其负责人刘文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每年他们都会在小学2到4年级的学生中排演10 0场控烟互动剧场,到现在,几乎香港所有学校都演了一遍。她认为,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香港人对吸烟的认识已经从正常社交行为过渡到危害身体健康的行为,他们会躲开家人吸烟,甚至会有一定的愧疚心态。
同样的控烟宣传也体现在普通市民日日接触的电视、电影和户外广告上。上周末,记者在港铁九龙塘、中环、湾仔、铜锣湾等人流密集的地铁站内,都在醒目位置看到大幅的戒烟和控烟宣传广告。根据香港政府的规定,在香港,任何人都不得展示或安排展示、刊登或分发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同时也禁止在印刷刊物、公众地方、电影及互联网等展示烟草广告。虽然控烟办发言人表示,目前香港并没有禁止在电视剧或电影中出现吸烟镜头,但实际上与中国内地影视剧随时可见的吸烟镜头相比(内地广电总局曾在2011年下发过关于影视作品吸烟镜头的限制,但在没有分级制度的前提下“禁烟令”再次形同虚设),香港的影视剧却已经有明显的控制意识。
2010年,电影《志明与春娇》在香港热映,这部不包含任何暴力血腥和色情镜头的偏文艺片,却因为过多的抽烟镜头和粗口被列入了“三级片”的行列。在香港,抽烟镜头会影响一部电影的分级,这也从源头上限制了未成年人对这些电影的接触。而细心的电视观众也发现,香港自从禁止香烟广告开始,电视剧就开始渐渐减少吸烟镜头。在上环经营咖啡店的香港市民Lam就向记者表示,自己曾在TVB看到一部电视剧,有一个镜头是两个主角在聊天,但两人的手都打了马赛克,再仔细一看原来他俩是在吸烟,“以前像万宝路这些香烟品牌经常在电视剧里出现,现在估计是电视台怕被摊上植入广告的嫌疑,吸烟镜头也越来越少了。”
政府提供免费戒烟服务,还专门开发戒烟app方便移动戒烟
据香港卫生署控烟办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从2007年至今,香港习惯每日吸烟的人口比例已经从14%下降到了10.7%,香港也因此成为全球每日吸烟人士比例最低的地区之一。吸烟人士大幅减少的背后,除了以上所说的控烟这一“堵”的措施,还有香港卫生署投入大量精力打造的“戒烟服务”这一“疏”的合作。
上周六,记者来到位于湾仔骆克道的东华三院戒烟综合服务中心总部,虽然是休息日,但中心仍旧显得非常热闹,几间辅导室都正在进行心理辅导,而在门外等候的人士当中,有一人正在仔细做着烟瘾测试问卷。记者以吸烟人士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