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作的流水化作业,每个人都像是生产中的一个零件,每天都在做着重复的一件事,周而复始。慢慢地,操作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当工作已经变成一种习惯性动作时,人就会变得不那么敏感和小心。
但是,这些习惯性动作是真的安全吗?
“我操作了几十年,都没出过什么事,哪有什么问题?”这种话题经常在老员工的口中听到,特别是面对安全检查时嘴硬,但是当新员工到岗位去实习时,却又变成另一番说法,这也证明其实老员工自己也知道这个操作是错误的,有小概率会造成安全事故,但这么多年的习惯就是不好改,希望新员工不要学习,一定要在最开始就保证正确的操作习惯。两套说辞,显然后一种才是真正的肺腑之言。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昨天的新人成为了今日的老员工,又向眼前的新员工重复同样的话。
显然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几句话就能解决的。
首先,要分析问题的成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坏习惯,同样也是从一个小小的改变开始的。新员工在工作时,一般都是按照最标准的操作来进行,但是由于处在学习阶段,其工作速度往往比较慢,这时可能对上下工序的生产速度产生影响。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催促下,不那么标准但是快速的方式就产生了。按照这种方式工作下去,又逐渐形成了习惯。
其次,操作的便捷性,当熟悉机器后就会发现,有的安全规范其实会造成生产操作的不适。人都是有惰性的,当便捷操作的危险系数都不是那么大时,自然会选择便捷操作。这是人的性格决定的。无论是在会议上怎么强调,当时可能会感想深刻,但只要回到机台上,按标准操作了几次,还是会滋生出“唉,还是按方便的来”的想法。
最后,长期工作产生的麻痹性,坏习惯是长时间养成的,但可怕的是有时候我们并没有发觉自己已经开始形成了坏习惯。有时甚至不是自己改变了,只是因为机台有了改动,只是因为一个放置工具位置的改变,从前的规范操作变成了危险操作。由于这只是微小的改变,带来的就是安全系数的降低,这却是我们难以察觉的。
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下一个文件或者几次突击检查就能解决的。习惯之所以称之为习惯,就是在与他的根深蒂固与难以改变。因此,对于安全的问题,要改变员工的不良安全习惯,就要从根本上改变。
首先,保证员工有养成良好习惯的温床。工作时,对于新进员工,无论在何时,都应该保持安全优先的态度,将安全行为作为评判新员工的第一准则。坚决杜绝追求速度而忽略安全的操作行为。督促新员工附近的机台员工,防止产生错误的影响,解决周围对新员工的错误干扰。同时,应当对于能够坚持安全操作的员工进行表彰,提升车间安全工作的宣传环境,形成引领作用。
其次,坏习惯的养成常常是因为不规范的操作很方便。但是,规范就是规范,想将它变简单其实是很困难的。但是,换一种思路来看,只要把不规范的变得麻烦就行了,有时要做到安全,需要的就是麻烦,只要将不规范的操作变得麻烦,自然就不会有人舍近求远。
最后,加强互相监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时候操作的变形自己发现不了,因为自己一直身在其中,没有一个人能够时刻站在旁观者的位置来观察自己。这种时候,需要的就是真正的旁观者,加强临近机台之间的相互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开展临近机台之间的相互检查,开展平日安全评估。就像前面说的,只有平日工作的状态才是真正的状态,要整改,只能直面操作工平日的状态,用相邻机台之间的安全评价作为真正的导向,这样才能做到最好的安全。
综上所述,对于安全,不应该单纯地强调,也不应该仅仅指望员工的自律性,可以将安全变为最方便的事,自己时刻警醒,但周围更要有人提醒。这样的工作环境,相信大家一定会更加安全的。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