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向未来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企业发展的进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培养的速度。
2020年以来,新业薄片公司以“1370”工作法为主线,即以党管人才为主体,围绕行业、上级、公司三个层次,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领域专家、青年托举人才四个级别,从产品、工艺、装备、原料、香料、环境、安全、信息化、财务、审计等十个领域着手,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量质并举培育多技能型人才,培养成效初步显现。
开辟人才培养“快车道”
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公司人才机制发展的第一步。新业薄片公司按照强化分层、分级、分领域的人才培养思路,由公司负责人带头,专门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担任主任、党委委员担任副主任的人才培养研究中心,着力构建精一门、会二门、懂三门的专门技能操作型人才,业务精、善管理、协助好的专业技术管理型人才以及知识广、业务精、管理严的复合型中层干部队伍。
同时,公司党委经过充分调研,在人才培养研究中心设置领导干部学习组、关键干部培养组、梯队干部培养组、管理人才培养组、技术人才培养组、技能人才培养组等六类专业组别,定期跟进人才培养进度、总结人才培养情况。这些措施,使人才培养供给侧同未来公司发展需求侧精准对接,鼓励公司切实以高素质人才方阵托举未来高质量发展事业。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对于人才的渴求越来越迫切。”如何让人才培养催生公司发展新动能?公司负责人表示,在新一轮发展中,要突出与高校院所对接合作、高端人才柔性引进、人才创新载体建设等重点,大力实施“聚才创新”工程,加快形成生产经营、技术创新、人才互动并进的生动局面。
厚植人才发展“动力源”
破解人才发展困境,必须找准问题关键所在。
“人才需求更加多元化,岗位要求更高。”公司老员工对近几年来人才环境的变化感触颇深。过去各项用人标准的评判,限制了部分专业人才的运用,而如今公司通过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更加注重对人才队伍的全过程培养、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促进各类人才融合发展。
“墩苗式”树人。公司通过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档案”,实行“一人一档”,持续跟踪了解干部政治素质、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方面表现,逐人提出培养方向,研究培养措施。对技术性专业人才,与相关院校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训实效;大力实施“墩苗计划”,坚持把新进大学生放到不同岗位轮岗锻炼,使其在改革发展第一线、服务生产经营最前沿、克难攻坚主战场摔打淬炼。
“导师制”带人。建立职业导师制,通过“传帮带”引导年轻职工,努力形成“1+1>2”的整体效应。为提高结对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对培养个体差异和整体工作的研究,首先创新培训方式,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被生动的案例、富有启发性的训练所代替,将岗位技能的丰富多彩直接呈现在了职工眼前,也让职业素养的培养更加具象化。其次通过“定制”培养方案,在结对职工中开展“一月一交流、一季度一指导”跟踪式服务,重点进行生产经营、技术创新、项目实施等方面的攻关,帮助新员工“小步快跑”。
“滴灌式”育人。专门技能岗位评聘制度的设立,打通了一线技能员工的职业晋升通道,让员工心暖了、目标明确了、工作也更有干劲了。公司立足于挖掘人才潜力和完善人才机制两个方面,坚持业务提升与培训能力并举的原则,拓宽专业技术、专门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推进专业技术职务、专门技能岗位评聘工作,实行评聘分离。2021年2月,在党委指导下,顺利完成了专门技能(维修类)岗位评聘工作,共评聘4人,其中二级技师2名,助力技师2名。评聘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工作中“喊在口上”少了、“抓在手上”多了,深化了干事创业舆论氛围。
激活创新创业“内驱力”
为健全育、管、用全链条培养机制,有效激发员工干事创业活力、奋发有为动力、改革创新潜力,公司从2018至2020期间,共引进23名高素质人才,其中博士1名,研究生22名,涉及公司生产制造、技术研发等领域,人才培养研究中心“智慧引擎”和“智囊团”作用逐步显现。
优化服务塑人才,岗位能手得到锻炼。公司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战略,以“邀请内外部专家+AB角锻炼”形式开展“业务知识我来讲”和“新苗”配“导师”等系列活动,职工适应岗位的能力显著提升。
多措并举强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持续增长。2020年,公司累计培训10221人次,实现了培训全覆盖。截至2020年12月,专业技术持证人员113名,通用工种持证人数31名,烟草行业特有工种持证人数26名。
选拔培养年轻人才是一项长期任务。未来,新业薄片公司将继续把党管人才原则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厚植郁郁葱葱的“人才森林”。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