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创新,是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也是湖北中烟闪亮的名片。
近年来,湖北中烟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狠抓创新驱动,秉承创新优先,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坚持市场导向 促进成果转化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想激发创新动力、释放创新红利,就必须坚持市场和需求导向,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摆在优先位置。湖北中烟从四方面促进创新成果在产业活动的落实。
——深入市场研究消费。湖北中烟善于捕捉市场热点,念好“市场大学”课程,沉下身子扎进市场深处;善于抓住消费痛点,深刻研究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消费群体的心理需求、审美理念和文化品位;理清销售卖点,实现心思摸得准、需求抓得到、技术摸得着。
——打磨产品引领消费。湖北中烟顺应消费需求,集成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不断加快产品创新升级的速度和节奏。建立主导产品比较优势,不断开展“微创新”和“微改进”,巩固“黄鹤楼”中式卷烟经典品牌形象;建立特色产品引领优势,针对新兴市场需求,勇敢应用前沿技术开辟蓝海;建立新型烟草制品先发优势,将新型烟草制品技术研究作为关系未来的重大战略性课题,做到早准备、早布局、早行动。
——提升质量巩固消费。湖北中烟坚持质量优先原则,坚定不移走以质取胜之路,强化全员意识,强化全面对标,强化全过程管理,执著地通过改善和创新质量供给来巩固、激活消费需求。
——绩效考核服务消费。发挥目标引领作用,用好绩效考核这个“指挥棒”,把绩效管理的目标和要求落实到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品质保障和上市培育等各个环节。
坚持开放共享 推进平台建设
跨越研发与市场之间的鸿沟,关键要对接好产学研用,核心是搭建起新型协同创新平台。
湖北中烟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做精做强做大做优四大创新平台,创建有机协作、实时联动的生态系统和创新体系,使之成为驱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四核引擎”:
做精公司自主创新平台。湖北中烟规划在“十三五”期间建成以“星系模式”为核心的自主创新平台。它模拟宇宙星系的组织构成与运行规律,各大元素围绕核心目标有序转动,各责任主体的定位和作用明确,各创新单元的层级和功能完善。
做强黄鹤楼科技园协同创新平台。湖北中烟以黄鹤楼科技园为依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创建覆盖多层次、多领域的科技研发集群,打造“创新要素充分涌动、创新成果竞相迸发”的创新格局。
做大产学研用开放合作平台。在黄鹤楼科技园的基础上,打造无篱笆无边界的开放合作平台,充分营造开放包容、互利合作的发展氛围;完善科研项目对外合作机制,探索资源共享、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发展道路,栽好集聚创新要素的“梧桐树”,吸引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前来栖息。
做优内部机制保障平台。湖北中烟上下达成“大创新”共识,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内生动力上狠下功夫,努力破除一切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推动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双轮驱动”。
坚持问题导向 推动人才发展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近年来,湖北中烟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有高原无高峰”成为制约创新发展的突出瓶颈。为此,湖北中烟将认真落实行业人才培养战略,补齐人才短板。
——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分领域设立首席科学家等创新岗位,引进和聘任2~3名高层次科技人才;实施“人才+项目”资助计划,重点培养6~8名行业学科带头人,鼓励其参与行业技术标准、重大专项等基础与共性技术研究;实施项目负责人骨干人才培养工程,在技术研发中心等单位设立首席专家、课题组长等自主创新岗位,着力培养30人左右的创新骨干人才队伍。
——优化科技人才及成果评价机制。对从事应用基础研究的科技人员,湖北中烟注重衡量其研究成果质量及对行业科技进步的贡献;对从事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注重衡量其创新成果对提升品牌科技附加值的贡献;对从事产品开发的科技人员,注重衡量创新产品对品牌发展的贡献及产生的经济效益。推行“双轨制”职务发展通道,探索建立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两条发展通道,努力培养“管理大咖”“技术大师”。
——加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湖北中烟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建立涵盖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综合激励机制,让科技成果能够“物有所值”;设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奖励基金,激励对公司重大科技创新转化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团队、个人;建立公司级、工厂级多维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知识产权、QC、小改小革等)奖励制度,每年集中对优秀成果、优秀团队、优秀人才予以宣传表彰,真正以效益体现价值,以激励回报才智。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