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本文紧扣“作品创新”这一主题,并从自身经历出发,引用大量经典案例,深入浅出,大力倡导作品“理念、角度、写法”的“三大创新”。对于一件作品,涵盖学术论文、调研文章、评论和新闻,以及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揭示了要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读者或学术界广泛认可,要经得起时间的磨砺,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就必须具备一个重要的条件,即创新。作者认为,“理念创新”坚持“三要有”和“三不可”,也即: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可作表面文章;要有一种执着精神和科学态度,不可敷衍了事;要有爱憎分明的思想情怀,不可人云亦云。在“角度创新”方面,作者阐明没有角度就没有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稿件也就没有生命力。在“写法创新”上,作者极力主张:新、活、短、快,即标题较新颖、措词较活跃、文章较短小、刊发较快速。
对于一件作品,包括学术论文、调研文章、新闻和评论,以及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要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读者或学术界广泛认可,要经得起时间的磨砺,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就必须具备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创新。笔者认为,创新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理念的创新
计划经济曾经长期束缚我们的思想,前怕虎后怕狼是永远做不成大事,只要有一种全新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敢闯敢干的精神与实践就要肯定,写文章也应该如此。
创新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可作表面文章。记得笔者2002年2月就完稿的《卷烟市场治理良策》,相继在《湖南烟草》、《企业家天地》和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学习与实践》中刊出。之后,笔者获得了中国社会科学院 “改革先锋”的称号。这着实让笔者“风光”了一回,但好戏往往还在后头,因为,形式上的“风光”似乎算不了什么风光,或者说其重要程度永远没有超过论文新颖观点蕴含着实际意义本身,即创新意识的本身。或许人们事后才会发现,把卷烟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结为“思想认识上的制约”、“利益分配上的制约”、“品牌结构上的制约”三个大的方面,从地方政府、中央税收分配体制、烟草行业自身去剖析根源,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可以这么说,本文“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具有前瞻性、尖锐性和紧迫性,如:各级政府成立卷烟市场长期而不是短期的整治机构……反对各种形式的地方封锁行为,省内外卷烟要根据品牌品位和市场需求有计划的“出口”或“进口”……为了对三、四类卷烟有重点、有选择的有效保护,这些都是通过十年实践证明了的真理。文章敢于说话并挑刺,甚至提出了“2001年6月国家开始实施的卷烟消费税改革与中国国情不符”及其理由……文章当时提出的这些理论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肯定,值得庆幸的是,或者说最重要莫过于笔者的上述理想绝大部分已经变成了现实,与国家现行的卷烟生产、销售、税制及市场治理政策几乎如出一辙。
又如,2003年2月上中旬针对中国南方开始出现“非典”疫情,笔者的《浅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又出尽了“风头”,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其中的要树立“大安全“观念和建设“大宣传”格局理论,在对当前“非典”具体运用的最终体现是:“开展广泛的预防宣传活动,发放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以及选择在车站、码头、学校、工厂、商场等人群集中的地点广泛宣传等。”当时,作者的言论,在多家平面媒体工作的朋友都为此捏了一把汗,一致认为,要刊登就要删除这一将会引起人们“恐慌”的观点。笔者却坚持:论文的精髓就是观点的创新,观点的创新就是其实质和灵魂,没有精髓等于没有灵魂,没有灵魂的表面文章等于没有社会责任感,所以,实质永远重于形式。烟草行业权威媒体的中国烟草杂志却看重了这一“精髓”和“实质”,并用尽可能快的速度刊出,但客观上由于杂志发行在时间上的相对滞后,文章刊出时,这一“滞后”的“恐慌”观点已经被各级政府所重视并广泛运用。
创新要有一种执着精神和科学态度,不可敷衍了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大庆之际,笔者的《祖国啊,烟草人的母亲》在文学界又有了一定的影响,笔者整整用了一个双休日,完成了《祖国啊,烟草人的母亲》创作的初稿。之后的五十多天过去,却迟迟未向媒体投稿,有朋友问及原因,笔者以为,今天改点,明天改一点,有时请旁观者提提意见,一来增加趣味,二来会让作品更成熟一些,以“显摆”烟草人对祖国的热爱。笔者总觉得,创作的科学态度决定一切,创作前前后后的认认真真,必然会不断提高作品的含金量,当然,《祖国啊,烟草人的母亲》也只能算得上“含铜量”甚至“含铁量”了。也许有人会说,写一首诗歌恐怕用不着一个多月时间吧?诚然,如果把“创作”只会当作“故作”,不描准在“创新”上下功夫,不认真去对待和思考,草草了事,或者去“菜市场”随便捡一捡别人的“烂叶子”,或者干脆闭门造车甚至改头换面地实行“拿来主义”,心甘情愿地去贪吃别人的“口水菜”,固然是一件最轻松的“分分钟”。
创新要有爱憎分明的思想情怀,不可人云亦云。一篇论文要有思想性,如果去认真读一读《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文选》,我们不难发现,“思想性”的重要性更会在人的大脑里根深蒂固。笔者认为,没有思想性的论文或调研文章就是“工业垃圾”;没有思想情怀的诗词歌赋或散文小学作品就是“生活垃圾”,而爱憎分明的思想情怀又集中表现在主题鲜明上。对于诗人、词人及其作品来说,如果没有充满感情、激情、灵感、联想,如果没有爱憎分明的思想情怀,如果没有用大毅力去执着地体验和感受生活,如果没有对“颂扬或批判主题及其衬托物或支撑物的内涵和环境”进行最细腻把握,如果没有日常的“不积硅步”,创新就没有“神的力量”,要达到“至千里”的境界是断无可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十年年磨一剑” ,以及辛弃疾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恐怕就是这个道理。
什么是“颂扬或批判主题及其衬托物或支撑物的内涵和环境”呢? 对这个命题在网上无疑无法搜索。如果主题是“大夏”,衬托物或支撑物可以是“砖”或“瓦”,当然也包括装修,“砖”、“瓦”、装修等内外在质量和不屈不挠“精神”,其所构成的整体形象就是内涵和环境。以作者的颂扬诗歌《祖国啊,烟草人的母亲》为例,其主题就是歌颂烟草人的母亲——祖国,衬托物或支撑物的环境和内涵就是烟草儿女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就是烟草儿女的情感表达与行动奉献。衬托物或支撑物作者用了大量典型事例说明之。开头两句:“您烟草儿女的肩和心”和“天然承担着热的责任和爱的奉献”是总括性的。第一句的“肩”和“心”分别对应和衬托第二句的“热的责任”和“爱的奉献”,这两句应该说,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
辛弃疾被称之为词坛飞将军,根本的原因: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是中国历史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他的英雄豪气,儿女浓情,柔肠寸断,像一座永远不老的青山,散发着无尽的人格魅力和生命风采;他脍炙人口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被人们广为流传,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
第二,角度的创新
写文章要讲角度。道理很简单,没有角度就没有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稿件也就没有生命力。但角度创新非一日之寒,找个角度不是很容易,创新角度就更不容易。如果要写一位新时期有开拓精神的优秀烟草站长,应该围绕他立足于现代烟草农业和可持续发展这个大位置、大角度去做文章,找出烟草站长这个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平凡中的闪光点就是新闻工作者要抓的角度,这就是“朴实与平凡的力量”。也只有这样,才能赋予作品全新的创作理念。以新闻报道为例, 如果说,报道一个充满新思维的人,作者首先就要有新的理念和角度。笔者认为,新的理念和角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敢于突破起点低、眼眶窄的传统思维方式,把视野放在报道思想性和选材的特色上;二是从标题到内容不就事论事和不就事报事,如果标题和内容凡是按照“就事论事、就事报事”流水帐式的死套路,这样无疑不会新鲜,还很可能会千篇一律。因此,要敢于发现、捕捉和提炼“新闻人物”最具时代精神和超前意识的“点滴”。
最后,写法的创新
写法的创新着力要突出四个特点:
一是标题较新颖。俗话说:“看书看皮,读报读题。”笔者的《马丽站长要姓站》、《“局长师傅”》、《胡秘书的“三同三”带去参赛》、《老关把关》等作品被《东方烟草报》等媒体刊登,就是抓住了编辑和读者的眼球,这样的标题抢眼、“抓人”,且有意境、美感和悬念,往往能吸引人,衬托出平凡人的不简单之处,也标出了人的精神,做到了精雕细刻、精耕细作、精益求精的“三精”。
二是措词较活跃。在通常的综合信息报道中,消息往往是硬梆梆的语言组合。要力求让消息语言生动化、情感化,使其更具有亲和力、可读性与和谐美,变生搬硬套的大话空话为颇具有人情味的语言文字,是很值得新闻工作者思考和探究的课题。
三是文章较短小。延安时期,毛泽东把长文章比作是“懒婆娘的裹脚。”号召全党同志遏制长文章,树立新型的革命文风。中宣部和中国记协曾硬性规定:消息不超过1000字,言论不超过2000字,通讯不超过3000字,但如今长风依然盛行,动不动就是数千字、上万字。文章短,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同时也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快速阅读习惯和生活节奏。笔者以为,拖泥带水,在网上东拚西凑,又长又臭的所谓“体面”文章,是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时,是成心消磨读者的宝贵时间,是值得人们去批判的。
四是刊发较快速。新闻必须在有效的时间内刊发出去,否则新闻就变成了旧闻。学术论文和调研文章也同样如此,一个新的观点和其支撑的强有力论据,如果不及时地被媒体传播,就会被别人认同并传播。世界著名科学家达尔文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