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引:生产实践证明,多数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相互作用而发生的。而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是指设备的缺陷,包括设计不合理、维修不及时,安全装置不完善、不齐全,自动化机械化程度低等。所以从安全角度考虑,加强设备管理的直接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消除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从而大幅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设备能否安全运转,关系到企业的效益、信誉、生存和发展。屡出故障的设备,不仅会打乱生产的正常秩序,还可能造成事故。在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品生产中更可能引发危险事故,导致单台、多台设备损毁,甚至整个企业的覆灭,给企业、社会造成严重灾难。所以,研究设备安全运转的对策和方法,是每个企业的重大课题。
保障设备安全运转的根本方法就是加强对设备的管理,不仅要管,而且一定要精心管理。设备管理的任务是:为企业提供最佳的技术装备,确保其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使企业的生产活动建立在最佳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
一、对设备要认真选购评价
根据生产需要,选购、引进设备,或者组织人员设计制造非标准和急需设备,是保障机器安全运转的首要环节,也是对以后能否安全生产的最具影响的决策。对选购的设备不仅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而且要安全可靠;设备材质要具有良好的防腐性;不断改善设备验收的技术手段,严格设备验收。
二、严格执行设备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设备管理工作,要以“必须保持设备的最佳技术状态”作为衡量设备管理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志。分工负责,严格要求;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机构,全面、系统地负责设备的管理,监督使用,组织维修。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如设备管理、使用、操作维护保养规程等,并负责组织贯彻执行;安排生产计划的同时,要安排设备的检修计划;合理配置维修力量,充分利用节假日和生产间歇进行维修,关键、要害设备和安全防护装置要责成专人负责维修。
三、严格培训设备管理、技术、操作和维修人员。
严格培训设备管理、技术、操作和维修人员,这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转的前提和基础。有的企业领导对设备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的培训一般比较重视,对于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培训往往忽视,尤其是对维修工人的重要性及其所处环境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因而疏于培养与爱护。事实上,维修质量高低,不仅影响着生产的数量、质量和效益,也直接关系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所以,各企业要高度重视对维修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技术素质,是客观规律的需要,是对企业、员工负责的体现。
对设备管理、技术、操作和维修人员培训应各有侧重,但均应包括:设备使用、维护的基本知识、安全技术知识、操作维修的基本技能、正确的安全态度。
关心爱护维修工作中的关键人才(工程师、技师、技术骨干),是保障设备安全运转的必须措施,不可等闲视之。
四、做好设备运转初期的管理
新设备(包括检修后设备)投入运转的初期,往往会出现较多的故障。为了尽快查出原因,排除故障,摸索设备运转规律,积累经验,在达到正常运转前,要组织制造、使用、维修、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实行跟踪管理,谓之“设备初期管理”。初期管理资料非常宝贵,应认真记录、整理和运用。
从安全角度考虑,设备在初期管理阶段,不应为“报喜”、“献礼”、“庆功”之类活动而分散精力,放松监测、验收和其他管理,更不应为迎合某一特定时限、“纪念”而急于高产达纲,尤其是主持危险品生产的领导者更应该清醒地认识这一点。设备、仪表、安全装置等均需严格按规定试验、试产,使之平稳度过“早期故障器”。“欲速则不达”,古有明训。愿明智决策,风范长存;勿草率逞强,遗害后昆!
五、正确使用设备
操作者必须经过严格培训,使其变为有知识、懂设备、会操作、具有正确安全态度的人。操作者应掌握所用设备的构造、技术性能、操作规程、危险源及安全防护措施,并且能熟练操作,会检查、会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严格贯彻责任制,定人定机,经考试合格,持安全操作合格证上岗。公用设备也应指定专人管理。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必须把设备的异常现象、问题交代清楚,不得隐瞒;在危险品生产中,应明令禁止设备带病运转。设备必须按规定范围使用,禁止“馿干马活”,或超时、超速、超负荷使用。
六、做好设备润滑工作
设备润滑主要是防止设备摩擦部位的异常磨损。它关系到设备能否正常运转、延长寿命、保证安全、节约能源和资源。加强设备润滑管理,其目的是减少摩擦、减少磨损、降低润滑材料消耗,防止摩擦过热起火引发事故。须认真做好:润滑材料进厂前必须经化验检查,合格后方准入库,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混入;严格润滑材料的管理,不同润滑剂要分别存放在容器中,标志明显,保持清洁,调控温湿度,防止变质;每台设备均应制订润滑图表,明确润滑方法,做到“五定”(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定人);开展废油回收工作,回收的废油需经化验鉴定,方准使用;防止废油污染环境,预防自燃、火灾和滑跌事故。
七、认真进行设备检查
设备检查是对设备的运行、工作性能、磨损程度、安全防护等进行的检查与校验。通过检查可全面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和磨损情况,掌握设备运行的安全技术性能,发现隐患作为制定设备维修计划的依据。
日常检查。根据设备重要性及复杂程度确定检查项目,由操作工人每天依靠“五官”﹙耳、鼻、口唇、鼻、舌﹚进行检查。实践证明,早期发现的故障80%以上,是由操作工人在日常检查运行中发现的。
定期检查。在操作工人参加下,由专职维修工人凭借“五官”和检测工具对设备进行检查。目的是早期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处理,把损失降到最低。除了重点检查主机、辅机外,还要注意检查清扫空气进口过滤器、滤油网、冷却水过滤器、排风系统、设备底座等,稍有疏忽,即有可能造成过热与起火等。
机能检查。对设备的各项机能进行检查和测定,如防腐性、密封性、耐高温、高压性能等;
精度检查。对设备的关键部件、影响安全的要害零、部件,测定其磨损量,以便在其损坏前予以更换。
另外,还有安全技术性能的综合检查。主要检查清洁、润滑、腐蚀、运转、调节、磨损、故障和安全防护装置。
设备检查要防止走过场。在危险品生产中,像螺帽脱落、机件异常、摩擦、振动、渗漏等均可能成为恶性事故的原点。所以,设备检查一定要是行家、专家的精心检查。
八、做好设备维修工作
设备维修是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修理。进行维修是维修人员最易受到伤害的时刻,做好维修中的安全工作是设备管理、使用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的共同责任。除了一般安全注意事项外,维修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加强对维修中的安全管理组织工作。要认识维修的特点:人员集中、各工种交叉作业,组织工作稍有放松,就会发生意外伤害。对参加维修的各类人员认真进行安全教育,针对不同的维修现场,教育员工认识电、蒸汽、灼烫、油滑、羁绊、有毒烟雾等潜在危险,营造注意安全、警告危险的氛围。对仪表、锤子、榔头、安全绳、起子、支架、梯子等维修用工具进行检查、维修,防止工具断裂、脱落伤人;严格要求穿戴劳动护具,如安全帽、护目镜、绝缘鞋。一般应进行断电作业,禁止在运转的设备上方作业;必须进行时,一定要采取特别措施。对高空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动火动焊作业要加强现场监护。维修中多数事故是碰、撞、砸、挤、摔、割、切等,预防办法主要是严格现场指挥,充分发挥班组长、安全员的作用,同时要着重提高每个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九、研究设备综合管理,提高设备安全技术性能
企业在设备综合管理中,要认真做好设备故障和事故管理,建立设备档案,对设备使用、维修、故障、事故、费用等详细记载,认真分析,为使用、设计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广泛收集其他企业同类设备的管理、技术改造、技术发展及故障事故等信息,以促进本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对设备的管理、维修效果进行检查评价,发现薄弱环节,及时改进。根据生产需要和设备故障、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及时对设备进行现代化改造。改造的内容,涉及安全方面的有:提高自动化程度,改进操作性,减轻劳动强度;改进安全防护装置;改进密封性,防尘防漏;自动检测和控制,改进维修性能等。
十、千方百计保障设备维修和技术改造资金
道理不言自明,但真正做到实非易事。现在一些企业不愿投入资金进行设备技术改造和更新。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办法,实质上是在“吃老本”、“吃设备”、“吃安全”、“吃健康”,最终是“吃掉”本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涣散员工的凝聚力。长此以往,势必陷入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明智的、有决心的、有魄力的企业家,应尽全力跳出误区,克服短期行为,用新的高效、低耗、安全、卫生、可靠的设备武装自己,使自己在市场竞争的大海中搏浪扬帆!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