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观察栏目 > 行业发展 > 正文

江苏中烟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工作纪实

2023年01月05日 来源:江苏中烟
A+ A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三新一高”战略导向,在行业科技创新战略的指引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努力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我们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增强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江苏中烟党组聚焦创新工作,一体推进机制创新、技术变革、队伍建设,着力为科技工作者打造心无旁骛搞创新、踏踏实实做研究的良好生态,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创新水平不断提升。

2020年以来,江苏中烟技术中心荣获“烟草行业‘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获行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多项科技创新指标实现新的突破,高水平科技创新正推动江苏中烟“时代企业”建设稳健前行。

不断完善机制 释放创新潜在力量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完善的机制可以营造更为自由开放的创新生态。

为此,江苏中烟牢牢把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深刻内涵,深化机制改革,健全完善相关配套机制,打通堵点难点,推动“十四五”科技创新各项规划方案落地落实落细,全面提升全员全域创新力,确保科技创新出成果、见实效。

为了能真正让科研工作者放开手脚去做想做的事,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系列“赋能”“松绑”的机制创新举措先后开展,科技创新治理效能随之提升——

“赋能”,就是以科技创新专题管理诊断为抓手,对科技创新体系制度文件的运行效果进行全面评估,着力破解科技创新政策制度落地难点、堵点,修订完善科技项目管理、创新激励考核等系列制度,赋予项目组更大科研自主权,推动授权范围内的科研经费自主使用落到实处。

“松绑”,就是优化科技项目经费管理,简化预算编制内容,以信息化手段提升经费核销、使用查询的时效性;通过优化研发保障物资采购流程、增补两名物业人员提供科研辅助服务等措施,保障科研人员将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科研工作。

这些举措的落地实施让科研人员“轻装上阵”。例如,以前采购科研仪器设备,需要科研人员参与提需求、报计划、跑审批、跟过程、盯付款及到货验收等一系列事项,流程多、耗时长、费精力。经过优化,技术中心建立对科研急需的设备和耗材采用特事特办、随到随办的采购机制,现在科研人员在仪器设备采购事项中只需要做两件事——提出需求和到货验收。这大大减轻了科研人员的事务性负担,推动他们专心致志创新创造,有效激发了创新潜能与活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正在深刻影响世界发展格局,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江苏中烟紧跟时代步伐,科学把握趋势需求,努力构建跨领域、跨学科、跨主体、跨区域的协同创新机制,释放创新集聚效应。

2021年9月,江苏中烟与郑州烟草研究院“降焦减害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这是江苏中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部署深入推进降焦减害的有力实践。

自成立以来,联合实验室进一步强化降焦减害技术融合升级和集成应用,开展了专项课题研究,分析国内外降焦减害技术发展趋势,系统梳理、全面评估现有降焦减害技术储备和差距,明晰了今后降焦减害技术、产品创新提升的具体目标和路径。

产学研结合,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带来了倍增效应。2022年,江苏中烟联合行业相关单位共建“优质特色品种原料工商研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围绕全产业链创新思路,充分发挥“工业主导、商业主体、科研主力”作用,强化同向发力,积极打造集新品种创制孵化、烟叶定制化生产、特色卷烟产品开发于一体的优良烟草新品种“育繁推”新模式。

示范区的建立推动了原料研究向前端延伸。“要搞好原料研究,‘舌尖’上的功夫是基本功,‘脚头’上的功夫也不可或缺,只有扎根田间,与泥土、烟叶为伴,和烟农打成一片,原料研究才能扎实,科研成果才能落地生根。”技术中心原料研究所所长陈海清深有体会地说道。通过创新机制,实验室搬到了田间地头,研究人员扎根田间、烟叶复烤车间,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加强优良品种资源的优化研究和筛选,从源头上保障了烟叶原料需求和卷烟质量。

立足实际,不断拓展深化创新平台建设,江苏中烟目前已建成各类协同创新平台15个,其中省部级创新平台6个。近年来,他们还充分用好江苏高校资源丰富优势,依托东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设立“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联合中国药科大学共建研究生工作站,以平台为载体加强与高校的项目、平台、人才一揽子合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梯次合理、支撑立体的多平台创新格局持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在开放有序的良好生态中持续提升。

推动技术变革 增强创新供给能力

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江苏中烟坚持技术创新永远以市场为焦点,紧扣“南京”“苏烟”双品牌发展战略,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发同向发力,持续塑造苏产卷烟技术特色和竞争优势。

今年上市的“苏烟”(多彩中支),一经投放便获得市场肯定。这款产品早在2020年便作为储备产品进行研发,历经两年多的精细打磨,开展了数十次市场测试,并根据市场反馈持续调整优化,获得了商零消的一致好评,进一步丰富了“苏烟”品牌中支系列。

这正是江苏中烟技术创新所遵循的“端到端”的市场导向模式,前端是市场需求,末端以市场检验结果为评判标准。产品研发中,研发人员秉持“知变求变,特色引领”的研发理念,与市场营销人员一起深入市场,通过组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充分听取消费者意见建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敏锐把握需求变化、研判市场形势,用市场点子生发创新因子,将消费者语言、市场语言与技术语言有效互译,使产品开发与目标市场高度契合,最终将科研力有效转化为产品力。

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近几年,江苏中烟着力防范化解“卡脖子”风险,在关键领域、关键技术上持续发力,奋力攻坚、勇攀高峰,牢牢掌握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不断提升技术创新对产品的创新支撑力。

品类创新方面,他们从原料、配方、香料、工艺、材料等多个方面入手,系统构建完善苏产细支卷烟风格特色和技术标准,牵头主导的“中式卷烟细支烟品类构建与创新”项目获得行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低焦低害技术引领方面,他们强化关键技术研究与攻关,聚焦再造原料开发、工艺技术及滤材设计、增香补香等专项技术研究,推进低焦高端产品研发,不断强化品牌技术引领优势。

产品设计创新方面,他们围绕新品开发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技术攻关。例如,“苏烟”(彩中)充分借鉴苏产细支烟低吸阻开发经验,综合评价考量中支滤棒丝束规格、压降、卷烟纸、滤嘴通风、烟丝结构等多个因素并不断设计优化,实现了中支品类低吸阻设计突破。

……

科技创新要始终从系统观念、问题导向、目标引领出发,奔着紧急、紧迫的问题去。江苏全省不产一片烟叶,原料保障对苏产卷烟品牌发展至关

重要。以满足卷烟对高品质原料需求为目标,江苏中烟深化原料关键技术研究,推进原料保障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有效提升原料“含新量”。

具体而言,他们从原料质量评价、配方模块设计、配方模块打叶、细支卷烟原料打叶复烤等方面,构建了细支卷烟导向的功能项模块配方及打叶复烤加工技术体系,建立了原料模块配方及参数化加工辅助设计系统,形成了“低水分打叶、低强度复烤”提质增效工艺技术和细支卷烟原料加工技术,实现了“以配方功能定位为核心、以风格特征彰显为基础、以加工属性分类为依托、以品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配方模块打叶复烤加工理念,为提升原料保障水平、提高原料使用价值、拓宽原料适用性开辟了技术新路径,实现了原料保障和产品创新发展高水平动态平衡。

随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原创成果竞相涌现,创新活力持续释放。2020年以来,“细支卷烟导向的功能性模块配方及其打叶复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细支卷烟接装纸赋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项目成果荣获年度行业科技进步奖项。

创新脚步不停歇。当前,江苏中烟技术中心探索构建产品研发支撑技术“超市”,深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集成应用,融合应用数字、生物等前沿技术,积极推动研发领域数字化转型,为产品创新积蓄动能,苏产卷烟核心技术优势进一步凸显。

强化队伍建设 挖掘创新发展潜力

人才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江苏中烟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把做好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强化人才驱动,不断为科技创新涵养“源头活水”。

步入江苏中烟技术中心大厅,发明人照片、专利证书、年度先进科技工作者的照片和先进事迹,让人不禁驻足观看。这是技术中心搭建的“因你而卓越”荣誉墙,旨在大力宣传先进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成果,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

去年以来,他们发起“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传承科学家精神,树立良好作风学风,奋勇建功新时代”的倡议,号召科技工作者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进动力,肩负起科技创新重任,砥砺奋进前行,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高质量发展的奉献者,把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现代烟草经济体系的事业中去。

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既需要创新氛围的熏陶,也需要系统精准的培养。江苏中烟立足梯次化布局和可持续发展,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稳步系统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努力激发创新潜质、培育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丰富人才培养形式,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技术中心统筹派员赴专业院校进修学习,同时积极举办博士论坛、专家讲座等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为科研人员了解掌握学术前沿和发展趋势搭建平台,促进科技人员吸收掌握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

制定详细培养方案,探索导师制培养模式。在全省烟草工业系统筛选25名青年科技人才,为每人配备导师,在科技项目立项、科技活动等环节为青年科技人才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强化创新资源向青年科技人才倾斜。另外,进一步强化“外脑”作用发挥,优化提升外部专家管理使用和动态评价调整机制,提升外部专家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质效。

胡宗玉是江苏中烟青年科技人才中成长较快的一位典型。“80后”的他,现在已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基于全国烤烟烟叶力学特性的加工属性分型技术研究及应用”等3项行业科技项目,作为技术骨干承担行业科技项目和标准项目14项,并入选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二届打叶复烤分技术委员会。在他的带领下,项目研究团队为行业、企业烟叶原料保障作出了积极贡献。

“很多原料保障技术的相关研究项目,风险大、周期长。正是企业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打造了科学的培养机制,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给予充分信任,我们才能放心大胆创新,才能潜心把研究做深做透,才得以向更深领域和更高层级迈进。”胡宗玉说道。

据介绍,江苏中烟技术中心专门建立了线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打造科技工作者的“事业之家、活动之家、精神之家、服务之家”,提供线上咨询、交流平台,为科技工作者解难题、办实事、送温暖,使科技工作者切实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除此之外,江苏中烟技术中心坚持创新导向,客观评价科技人才贡献,深化“双通道”机制建设,制定实施科技人才评价管理办法,评价结果合理应用到技术职务晋升中,进一步增强科研人员认同感、获得感。一系列人才培养措施,让科技人才在项目研究、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青年人才、复合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2021年以来,江苏中烟技术中心1人入选中国烟草总公司第十届行业科学技术委员会,1人获正高级工程师职称认定,1人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认定,1人获“烟草行业‘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先进个人”称号,1人获江苏省部属企业“五一巾帼标兵”荣誉称号。

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江苏中烟党组认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下一步,他们将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攻坚克难、追求卓越,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以高质量技术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