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加大烟田基础设施建设,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烟叶生产“数字化”“绿色化”发展,着力打造“烟区产业综合体”,不断提升联农带农富农能力,走出了一条烟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云岭大地金叶正香,支柱产业再弄潮头。11月11日,《农民日报》专版对此进行了报道。
《农民日报》2021年11月11日4版
在丰收的季节里,黄澄澄的稻谷在田间生长,金色的烟叶满载希望顺利归仓。
太阳照射的温暖与简单的幸福洋溢在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各个烟叶收购站(点)现场。在双龙营镇宝正塘烟站,一阵爽朗的笑声和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成为另一道耀眼的景致。
戚彩琼是双龙营镇小米寨烟农陈冲的媳妇。夫妇俩都是30岁出头,看起来朝气十足、活力满满。“今天差不多卖了900多公斤烤烟,大多是上等烟,能挣3万多块钱。”今年的好收成,让戚彩琼情不自禁笑了起来。
双龙营镇宝正塘烟站的这一幕场景,仅仅是云南烟叶产业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
相关数据显示,云南烟区近50万户烟农,户均种烟收入超过5.2万元。
“产业强,则乡村兴。”云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产业的大步前进,而烟叶产业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力重千钧。
近年来,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加大烟田基础设施建设,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烟叶生产“数字化”“绿色化”发展,着力打造“烟区产业综合体”,不断提升联农带农富农能力,走出了一条烟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今年初,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要重塑云南卷烟工业新优势,加快推进烟草产业优化升级,并巩固提升优质烟叶强省的优势地位。站在云南经济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烟叶产业的地位可见一斑。
云岭大地金叶正香,支柱产业再弄潮头。
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总经理李光林表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烟叶产业已成为云南农业一张亮丽的名片,是云南较长时间内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农业支柱产业。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起点,我们将继续秉持初心,为乡村振兴贡献烟草力量,为烟农新生活开始新奋斗。”
红河州泸西烟区,烟农在烟田里流露出喜悦之情。杨永兴摄
智慧种烤 节本增效
打开手机,点击进入“香叶助农”客户端页面,毕猛一边操作一边给记者介绍。他说:“自从有了这个客户端,种烟变得轻松了许多。在平台上,可以预约农机服务,可以采购烟用物资,还可以看到自家烟田的土壤状况,要是烟叶生病了,还能找到烟草农业专家帮忙,真是太方便了。”
毕猛家住红河州弥勒市虹溪镇密纳村。虽然种植烤烟只有4年时间,但他对这几年的变化却感触颇深。“虹溪的气候和土地非常适宜种植烤烟,但是传统的种植方式成本很高,通过这几年的建设,烟田里通了水渠,也可以使用机械进行耕作,还把手机和种烤烟连在了一起,为烟农节省了不少成本。”毕猛说。
据统计,自“香叶助农”客户端投入使用以来,红河州烟农购买的专业化服务、烟用物资以及平台贴息等惠农服务,同比节约成本近1000万元,亩均节省50.48元。
不仅如此,一部手机还打通从烟叶种植计划、合同申请审核签订、物资服务购买、预约分级交售到烟叶质量追溯的烟叶生产全流程、全链条在线操作。烟农只需等待验收完成后,通过线上公示、电子签名,就能领到涉烟补贴资金。今年,红河州烤烟产前投入项目分两次兑付,可为烟农减少23项线下签字确认。
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公司)以一部手机为载体,以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烟叶生产全链条流程优化和再造为目标,以打通服务烟农“最后一公里”为重点,探索一部手机在烟叶生产全流程中的综合应用,实现了烟叶生产数字化转型升级。
楚雄州南华县龙川镇,烟农拿着新鲜出炉的烟叶。张静梅摄
以红河州为起点,“一部手机种好烟”正在云南各地的烟农中开始推广起来。
前些年,每到烟叶烘烤忙碌的季节,在昭通市昭阳区苏家院镇苏家院村,烟叶烘烤技师李明润总是一脸严肃的表情。不是他想这样,而是心里放不下那一炉又一炉烤烟,稍微出点岔子,损失的可是烟农们的腰包。不过,今年李明润却是满脸笑容。因为有了“新工具”,他把今年的烟叶烤得格外好。
说起这个“新工具”,李明润不是竖大拇指就是夸个不停。其实,这个“新工具”就是昭通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开发的“互联网+烟叶指导”管控平台。
这个平台系统,包含烤房定位、烘烤装炉、烘烤指导、烘烤下炉、烘烤抽查、烘烤记录、统计等功能模块。每座烤房都设有专属的二维码,配有专业的烘烤技师,平台不仅可实现烟叶烘烤全过程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理烟叶烘烤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追溯烟叶烘烤损失的原因,还能实现对烘烤主管、网格员和烘烤技师的精准考核。
昭阳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烘烤主管周焜介绍:“自今年7月烟叶烘烤以来,全区‘互联网+烘烤指导’管控平台在提高烟叶烘烤质量、降低烘烤损失率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平均烘烤损失率仅为6.7%,相比去年降低了不少。对烟农而言,减损就是增产增收。”
据了解,今年以来,昭通烟区以“码”为媒,构建直达烟农的服务通道。将二维码作为烟农的唯一标识,对应身份,建立专分散收平台、烟叶烘烤指导数字化平台等多端应用,通过移动端扫码,全面服务烟农和其他业务管理,努力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烟农少走路”。
“‘一部手机种好烟’好不好,烟农的称赞才是最好的肯定。”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总农艺师杨跃说,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数字云南”建设要求和“数字烟草”建设目标,将稳定烟叶生产基础作为第一要务,主动将融入乡村振兴作为使命担当,对云南烟叶生产进行全程全面“数字化”的改造,用实际行动服务烟农,造福烟农。
烟农在文山州丘北县普者黑阿诺玫瑰园连片NC102特色品种开展中耕培土。黄文虎摄
多业融合 促农增收
当前,云南正处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27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也开始踏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路,如何巩固好、衔接好,如何走好这条大路?作为敢于勇挑重任之一的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给出了明确答案:持续推进烟叶产业兴旺,走产业融合之路,保持优质烟区稳定,保持烟农队伍稳定,保持烟农增收。
有了答案,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与目标。
近年来,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紧紧围绕烟叶主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立足烟区当地特色资源,继续加大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力度,推动烟叶与非烟产业有机组合、有效融合,形成稳定的产业结构和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留住烟农的心,先要装满烟农的“钱袋子”。
“2019年7月1日,对曲靖市马龙区新楼房村村民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村里成立新楼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打算走烟叶和非烟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新楼房村党总支书记赵吉飞回忆。
公司成立后,逐步搭建起了“公司+合作社”发展平台,形成以农户为员工主体,统一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分红的发展模式,并按照每亩一股的标准,集中流转全村5067亩土地,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统一规划发展特色种植产业。
“公司下设烤烟、玉米制种和蔬菜3个专业合作社,每10至15户选举1名股东代表,召开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经理层、合作社社长、生产组组长。”赵吉飞说,公司按照“以强带弱”的方式进行员工编组,老、中、青合理搭配,管理、技术、劳力科学组合,组成30个生产小组,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提高整体劳动生产力。
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新楼房村已经建立起了以烟为主、多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种植综合体,按年均种植三季农作物安排种植,推动多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种植羊肚菌52亩、马铃薯1000亩、制种玉米1000亩、烤烟2500亩等,现有固定长期务工群众276人,全村全年可实现利润近1500万元。
德宏州梁河烟区产业综合体“烤烟-水稻-稻花鱼”种养示范区。云南香料烟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在红河州,当地烟草部门通过鼓励烟农积极发展“烟后产业”,打造烟区产业综合体,走出了以产业融合带动烟农增收的新路子。弥勒市虹溪镇烟区综合体就是这样的典型之一。
虹溪综合体把握当地农民对西葫芦种植意愿高、但土地资源少的现状,在土地流转区建立“烤烟+西葫芦”双合同管理模式,用看得见的效益留住了烟农的心。2020年,虹溪综合体利用烘烤工场闲置期建立农产品分拣包装和交易中心,订单种植西葫芦5000亩,推动西葫芦产业横向规模化、纵向产业化。“。“烤烟+西葫芦”轻松实现亩产值过万元。
亩均年产值过万元,落实到烟农的“钱袋子”里究竟是什么概念?
毕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20年70亩烤烟毛收入40万元,每亩的净利润在2000至3000元之间。烤烟收获之后种植西葫芦40亩,毛收入20多万元,每亩的净利润和种植烤烟差不多。这样算下来,每亩地净利润在5000元左右。
烟区产业综合体产业融合深度与广度还远不止于此。
如今,云南烟区已形成生物质颗粒加工、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烟后菜豆、特色稻米等多个稳定的增收产业,其中培育了亿元以上产业3个、5000万元至1亿元产业3个、100万元至5000万元产业11个。
发展烟区产业综合体已经成为烟叶产业助力云南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子。
绿色发展 植美乡村
一杆杆金黄烤烟的背后,浓缩着的是一个个绿色发展的生动故事。
每到烟叶封顶打杈的时节,文山州马关县大栗树的烟田里都会充满欢声笑语,只见烟叶不见人,没过头顶的烟株,承载着烟农的希望。不过,除了欢声笑语,密布在烟田里的还有特别的捕虫小工具。
一块块蓝板、一个个诱捕器矗立其中格外显眼。清理诱捕器里捕获的虫子,以免虫子腐烂发臭,影响诱捕效果,这是烟农卢国凤当前最要紧的工作。她说:“蓝板、性诱捕器以及蚜茧蜂是我们烟农防治病虫害最常用的方法,烟草部门刚开始推广的时候大家还不接受,现在大家都觉得好,种点瓜果蔬菜都用上!”
自从有了这些小工具,当地烟农用的药少了,挣的钱却多了。
虫子少了,烟叶品质就好了,收入自然也会高。对于这一点,卢国凤心里最清楚不过。她说:“本来是一级烟叶,被虫子吃成破烂叶后,可能就成了二级或三级,本来只有个别烟得病,但在虫子的交叉传染下,可能会成倍数增加。这些年,我的烟田每年都放置蓝板、性诱捕器。交售的烟叶均价都比较高,收入也自然增加了不少。”
“无人机飞防”为保山市隆阳烟区筑牢绿色生态优质“安全屏障”。保山市局(公司)供图
从生物防控到面源污染治理,云南烟叶生产已经全面构建起了生态且高效的体系。
据了解,整个“十三五”期间,云南烟草系统累计推广有机肥2432万亩,纯氮、化学农药亩均用量分别减少15%、30%;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1429万亩、清除农药包装废弃物256万亩;推动以烟蚜茧蜂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应用。
乡村处处美,烟农笑颜欢。云南烟区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让烟叶产业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
不仅如此,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还积极在电源充足的烟区推广生物能源、电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烤房。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5.4万座新能源烤房,年均可替代燃煤3万余吨。
走进曲靖市马龙区通泉烟叶站,50座烤房可移动式智慧电能烤房整齐排列,它们承担着当地鸡头村500余亩烟叶的智能采烤作业任务。说起智慧电能烤房的好处,烟农张家朝频频竖起大拇指:“把烟叶放进这样的烤房,基本都不用人管,不仅烤出来的烟叶品质好,还节能环保。”
马龙区烟草分公司副经理贾利华认为,可移动式智慧电能烤房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除了便捷可移动、智能智慧等优点外,更重要的是节能环保,能帮助烟农节本增收。保守估计,使用智能电烤房,每杆烤烟可以节省成本1元钱,一亩就节约了140多元。
在红河州蒙自烟区,随处可见一座座干净而整洁的新型“绿色”烤房,烟农们从烤房里抬出一杆杆“金叶”,忙得不亦乐乎,众人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家住鸣鹫镇它痴邑村的烟农张国旗告诉记者:“以前烤房用煤做燃料,那可是黑炭堆如山,炭灰、尘土遍地跑,又脏又累还不环保。现在烟草部门给大家伙儿推广安装生物质颗粒燃烧机,用的燃料是锯末、秸秆稻壳、木屑等废弃物原料制成颗粒,既方便也干净,而且还节省了不少成本。”
田野间弥漫着一阵阵丰收的芳香,一幅绿色烘烤开启“新密码”绘就生态富农路画卷正徐徐展现……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文 陈峰、王炳会、宋世晶、刘秋恋、李姝锦、高开仙对此文亦有贡献)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