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村民李从芳搭乘“小火车”上山干活,直言“轻松多了”。在轨道机建成后,李从芳一家突破了农业种植地形地势的限制,扩宽了产业“链”,延长了产业“线
-
,让“读好书”的习惯根植于心,让“善读书”的能力受益终身。“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懂得作为一名青年,要多吃苦、多担责、多干活,在本职
-
花的时间多,费工、费神。现在好了,村里帮忙转租的烟田,40亩就集中在两片,干活方便的很。”栗林坪村烟农郑开华一边准备陪嫁土一边说。图为烟草工作人员上门了解租田需求场景。烟叶规模化种植,土地集中连片是
-
干活的需求大了起来,他的59亩烟地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务工岗位。从最初的烟地翻犁,到最后的烟叶采收,徐用书每年都要给群众发放务工工资2.6万余元
-
帮我做工拉,太好了,我正愁自己一个人怎么干活呢,这下真是帮我大忙了。”村民李玉梅说。李玉梅今年70多岁了,自去年底老伴去世后,家里
-
合作社。”饶玲一边干活一边说,“以往都是出门务工,但是放心不下家里老人和小孩。现在好了,在家门口上班,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家里,
-
预检员、“交烟代表”积极参加,每天有四五十号人拿着锄头跟在挖掘机后面干活。开工前大家统一了意见:经费全部用在修路上,每人自带饮用水上工地,饭点
-
合作社,每年还可以在烟区干活,一个月下来有2000多元的样子,虽然苦点累点,但挣钱顾家两不误,还是觉得很幸福。”53岁的新坪村村
-
不仅满足了烟叶产业发展需要,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我家就在附近,农闲时来这里干活,一盘6毛钱,一天能挣100多块钱。”育苗队员吴阿姨说道
-
,谢荣强满意地说:“在这里面干活很暖和,也不累,一天的工资有65块钱,整个育苗季下来,今年的年货就有着落了。”埠头桐溪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