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在线视点 > 就事论事 > 正文

一支卷烟

--新中国成立以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综述之三
2019年09月19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孙淑霞
A+ A

  “小草纷缠市,何年火利开。神农经不载,吕宋国移来。叶槁干时切,花红露下栽。曲生风味似,为尔减深杯。”

  清代文人万光泰这首《烟》诗,既道明了烟草的来历,也记录了当时人们栽植利用烟草的情况。

  不觉间,烟草传入中国已有400余年。历经时光洗礼,这株“小草”从农耕时代的鼻烟、旱烟、水烟、手工卷烟等,变身为机械化时代的机制卷烟,成为映照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面镜子。

  新中国成立以来,机制卷烟从内在风格到外在形态,从生产技术到品牌规格,都随时代之变而变,展现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

  从“跟人学”到“自己走”

  “中式卷烟”开辟发展新纪元

  盘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卷烟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中式卷烟”发展方向的确立,可谓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一个从“跟人学”到“自己走”的过程,是一场从追随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

  1903年,官商合办的北洋烟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推出了中国第一个卷烟品牌——“龙珠”。但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民族卷烟工业发展艰难,我国烟草行业及卷烟市场基本上被外国资本垄断。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卷烟生产体系,“中华”“黄金叶”“熊猫”等一批新品牌应运而生。

  由于历史上我国卷烟和烤烟生产都由英国人开发,卷烟类型基本上是英式烤烟型。新中国成立后,英美烟公司撤出,原料已有所改变,我国卷烟已不同于原来的英式烤烟型卷烟。

  20世纪中期,国际市场上已逐渐形成四种比重较大的卷烟类型:英式烤烟型、美式混合型、法式深色晾烟型和中东香料烟型。

  20世纪50年代以后,降焦减害成为世界烟草行业的共同目标。混合型卷烟因在降焦方面的优势而得到快速发展,法式深色晾烟型和中东香料烟型卷烟急剧萎缩并逐步被取代。

  这股风潮也在改革开放后刮到了国内,对我国卷烟风格带来了一定影响。

  一方面,受国际潮流影响,我国烟草行业提出了卷烟降焦减害的目标,改进了加香加料措施,其香味风格与英式烤烟型已有较大差别;另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我国提出并大力发展低焦油混合型卷烟,“都宝”“金桥”等混合型卷烟产品纷纷面世。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烟草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如何整合资源,突出自身优势和特色,成为中国烟草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2003年4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在云南召开全国烟草行业降焦减害工作会议,第一次明确提出“发展‘中式卷烟’为主攻方向的科技战略”。

  什么是“中式卷烟”?

  2003年11月,国家局在发布的《中国卷烟科技发展纲要》中如此阐释:能够满足中国卷烟消费者当前和潜在消费需求、具有独特香气风格和口味特征、拥有核心技术的卷烟,主要包括中式烤烟型卷烟和中式混合型卷烟。其中,中式烤烟型卷烟占主体地位。

  如灯塔照亮前途,发展“中式卷烟”这一战略性决策赋予了国产卷烟一个清晰的定位,使其区别于美式混合型和英式烤烟型两种国际主流卷烟类型,为中国烟草开辟了一条新通道。

  随后,围绕“中式卷烟”这一核心,烟草行业高举降焦减害旗帜,各项工作不断打开新局面。

  烟草科技工作把握“一高两低”(高香气、低焦油、低危害)导向持续创新,在中式卷烟品牌发展、降低原料消耗、卷烟科技减害、现代烟草农业、卷烟自主调香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为品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企业围绕“一高两低”导向设计中式卷烟,一系列低焦油产品纷纷面世。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随着中式卷烟制丝生产线等一大批重大专项陆续启动实施,烟草行业技术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

  烟草农业发展由传统烟草农业转向现代烟草农业,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取得巨大成效,全面开启烟草研究基因时代;

  卷烟制造工艺技术不断进步,自主调香技术上升到行业战略高度;

  降焦减害成效更加显著,2009年启动卷烟减害技术重大专项,到2015年国产卷烟平均焦油量从12.2mg/支降至10.3mg/支;

  ……

  从烟叶生产到卷烟加工,从产品设计到降焦减害,全面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使中式卷烟核心技术跨越式发展,中国烟草科技成果丰硕,形成与欧美企业并行、局部领跑的新局面。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卷烟市场70%左右的份额被外国资本控制。如今,“中式卷烟”成为国内卷烟市场上的“主角”,产品广为消费者接受。对比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局面,对比改革开放之初的情景,确定“中式卷烟”发展战略的意义不言自明。

  从多到大 从大到强

  卷烟品牌在时代大潮中蜕变

  对于国产卷烟品牌来说,2000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向前看,国产卷烟品牌经历了孕育期、萌芽期和成长期,品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随后渐趋集中;

  向后看,烟草行业酝酿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产业经济随之迎来了十几年的高速发展期,品牌由多到大、由大到强,在“新常态”到来后进入维护创新期,继而开启高质量发展之路。

  站在2000年这个时间节点上看,没有大品牌,这是起步晚、底子薄,处于成长中的国产卷烟品牌最大的“痛点”,也是未来十几年其砥砺奋进、实现华丽蜕变的“起点”。

  从1902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国产卷烟品牌处于孕育期。这一时期诞生了诸多卷烟品牌,但因为没有统一组织和管理,全国手工卷烟厂近万家,品牌杂乱繁多,却无一包自己生产的甲级烟。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烟草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精简卷烟牌号,有限的原料、人才、技术等资源得以向最具战略价值的方向集中。由此,肩负“做中国人自己最好的卷烟”使命的“中华”横空出世,“黄金叶”“哈尔滨”“熊猫”等一批新品陆续创牌。1963年,轻工业部试办中国烟草工业公司(烟草托拉斯),将卷烟牌号由900多种减为270多种。烟草专卖制度确立之后,烟草行业开始步入统一规划管理时代。

  中国烟草总公司组建后开始了一轮品牌整合,到上世纪90年代末,300多家小烟厂和上千个卷烟牌号退出了市场。与此同时,优质原料供应日趋稳定,大规模的技术改造陆续展开,卷烟价格放开及名优卷烟品牌评选推动了行业整体品牌意识觉醒,中国卷烟品牌迎来了新的发展时代。

  大品牌的诞生,除了要具备原料、技术、装备等基础要素外,还不可缺少体制机制的支持和统一开放市场环境的推动。如果说2000年之前中国烟草更侧重于对基础要素的“稳扎稳打”,那么2000年后对体制机制的“建构和重塑”则为品牌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21世纪初,世界烟草产业风云变幻。中国烟草审时度势,确立并实施“中式卷烟”发展战略,着力提高卷烟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全行业总体竞争实力。

  一方面,从工商分开、品牌整合到跨省联合重组,从卷烟销售网络建设到取消县级公司法人资格,体制机制层面的一系列变革不断打破“封锁”、整合资源,为培育“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从“36个名优品牌”到“百牌号”,从“两个十多个”到“532”“461”,中国卷烟品牌一步一个脚印地奔向发展目标。

  从2004年到2011年,“红塔山”“白沙”等国产卷烟品牌迈上了更高台阶,“中华”“云烟”“芙蓉王”“双喜”等站上了新的发展高地,中国烟草涌现出一批知名大品牌。

  伴随宏观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后,中国卷烟品牌迎来新的压力与挑战,在不断推进的卷烟营销市场化取向改革中接受洗礼。

  随着“总量控制、稍紧平衡,增速合理、贵在持续”方针的确定,“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发展战略的坚定实施,烟草企业内部的成长动力不断被激发,中国卷烟品牌以令人瞩目的成绩迈进了高质量发展元年。

  回首过去,70年来,中国卷烟品牌一路攻坚克难,走过了一段从多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历程。计划和市场这“两只手”从“各行其是”到“形成合力”,推动了中国烟草的大品牌崛起。

  从限量供应到个性化多元化

  品质提升与品类建设紧跟消费“鼓点”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70年来,商品种类不断丰富、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人们从“吃饱”到“吃好”,从满足基本需求到追求品质、彰显个性,卷烟产品的迭代也成为这一发展轨迹的见证。

  卷烟产品从紧缺到丰富,由“凭票供应”变为大众消费品,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消费日趋个性化多元化,其背后是烟草工商企业不断保障和满足消费需求、不断丰富和完善卷烟品类、不断改善和提升产品品质。

  新中国成立之初,卷烟品质与消费等级的一个重要标签是“等级”。

  当时卷烟按质量优劣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国产卷烟主要是丙和丁两级,直到1951年新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