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2014年,在宏观经济继续调整的大背景下,烟草市场上风起云涌。评论人士认为,2015年,“新常态”下烟草转型虽出现成效但仍有调整空间,加之控烟力度空前,烟草市场料难再现两位数的增长;同时伴随着行业自身调整的深化,烟草产品走势亦将出现分化。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马太效应揭示了一个不断增长企业资源的需求原理,是影响企业发展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则。如果烟草行业对号入座,那么寓言中的那个国王自然就是国家局,那三个仆人则分别代表了各中烟公司和各自的品牌,笔者有理由认为2015年重点品牌之间的差距将会拉升到一个足以引发市场格局发生根本变化的程度。
再回首行业当初制订的“532,461”品牌发展战略,对比2014年数据,无论产量还是销量,重点品牌合计占比均达83%以上;销售额上,占比达93.61%;三类烟以上重点品牌占比已高达97.93。尽管2个500万箱的目标不一定能完成,但是真正代表利润的销售收入指标上,目前已有14个品牌达400亿元以上,娇子品牌376.44亿元的销售额已离目标相距不远,预计2015年可实现,成为一个基准参考品牌;600亿元以上的品牌已有7个,561.07亿元的白沙和523.37亿元的红塔山也有望在今年赶上;1000亿元的已有三个,分别是中华、云烟、芙蓉王,中华创纪录突破1500亿元,成为烟草品牌的执牛耳者,紧随其后的利群和双喜•红双喜均超927亿元,冲刺1000亿元可期。
市场法则,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虽然残酷,却也是事物发展不得不遵循的规律。小品牌在烟草产品主流市场的身影已经渐渐朦胧,重点品牌间近两年的合纵连横,已到了最后一搏决胜负的年头。2015年烟草产品市场虽未见顶,但是上升空间变窄已是不争的事实,既然外部市场的开辟已经作用有限,国际市场的拓展却还未成气候,那么必然会倒逼各品牌间的相互竞争加剧、抢占市场。从2014年各月的重点品牌名单上可以看出,阵容变化已经不大,只是在排名上略有交替,这也凸显了格局似乎已经形成,对追击者来说,若想谋求排名的上升,甚至撼动领先者的势力,难度着实不小,加之时间如今已是看得见的沙漏,且稍有不慎便可能弄巧成拙,失去已有优势,所以对他们来说,也许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更为现实;不过对重点品牌前十名特别是千亿准千亿的重点品牌而言,他们在2015年进一步扩大品牌的辐射范围和领先优势却不会减速,这对其他重点品牌而言或将不得不进行正面抵抗。
重点品牌的分化趋势始自2013年行业调整逐渐充分使得当年重点品牌格局初步形成。2015年国家局对重点品牌的调控重点将是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促进重点品牌的结构进一步拉升,如此看来,到时候排名靠后的重点品牌若无大的举措,恐将面临异常被动的局面。2015年,烟草产品的需求变化逐渐从反映周期的因素变为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烟草产品价格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从需求驱动转向供给驱动,预计烟草品牌价格总体将延续上升走势,但升幅或有所收敛。其中,烟叶预先反映企稳的预期,整体价格走势强于工业产品;而工业产品中,传统走量产品可能接近去库存化,利润产品则更依赖于新产品的表现。
细支烟方面,2014年全国产量合计31万箱,同比增长99%;销量27.94万箱,同比增长102.02%;销售收入117.31亿元,全国在销规格计39个,随着各中烟公司对细支烟的看好,规格和产量都可能进一步增加,其中南京品牌占比过半,成为细支烟市场中表现最强劲的品牌。
雪茄烟品牌的情况跟细支烟较为类似,产量同比增长虽未翻番,但已触及90%高位;销量略有不足,同比增长56.15%,在中产阶层家庭日益增多的情况下,雪茄烟还需要多一些耐心来培养市场对雪茄的接纳度,期间或许会继续等上较长一段时间。雪茄烟中长城雪茄继续保持大幅领先,同南京细支烟一样在各自领域一家独大。相比传统卷烟产品,无论是细支烟还是雪茄烟,暂时对市场都构不成大的影响,要想左右市场走向还尚需时日。其他创新烟草产品方面,消费者似乎还并不买账,不过考虑到烟草产品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化,也不排除个别产品通过精准定位实现突破的可能。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