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凉山,一方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一个现代烟草梦想飞扬的地方,孕育承载着497万凉山各族人民的金色梦想……,到处洋溢着大凉山烤烟的清甜芳香……
◎瞩目大凉山,遍地“黄金叶”,一片辉煌灿烂。
◎走进大凉山,淡雅“清甜香”,一路华彩芬芳。
回归自然、尊重自然,享受自然,当前再度成为人们的生活信条,而自然主义、山地原生态不是一个用自然绿色点缀的人居环境,而是一种关心自然、融入自然的态度。
夕阳下的普格东山烟田,格外耀眼,好似飘来阵阵清甜香
原生态的吃、穿、住、行
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回归大自然,体验原生态的吃、穿、住、行成为了一种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态度。
在吃上,回归大自然,提倡原汁、原味、原生态饮食,科学烹调出美食。古人日:“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菜肴有野菜、土灶烧土鸡等,让人们从饮食中找到欢乐,吃出健康,让美味提升生活层次。西昌一家名叫“柴火烧鸡”的餐馆,广告词美其名曰:“您吃的这只土鸡,昨天还在昭觉山上跑。”
在穿上,人们提倡回归自然穿着,从最简单开始,着重面料的舒适度,穿着桑蚕丝、棉布、亚麻、薄纱面料的衣物。拥有舒适自然的美感而无需刻意。
在住上,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提倡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居住意境。如今,“回归自然、尊重自然、天人合一”这些古老而朴实的哲学思想,再度成为人们的生活信条和居住态度,许多都市人开始向往和怀念秀美的田园风光,憧憬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奉为终极追求。
在行上,人们回归大自然,逃离喧嚣的城市去旅行。穿上冲锋衣裤、徒步登山鞋,带上帐篷等旅行设备,或驾驶越野车,追求四驱的山地模式;或骑着山地车,三五朋友结伴而行,回归大自然,畅享原生态,喜欢的是风与阳光,身心拥抱大自然的感觉。
原生态烟叶自然优势
大凉山,大山大水大资源。
锦屏山、螺髻山、牦牛山等山峰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山在境内傲然屹立,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安宁河在这里蜿蜒流淌,高山、深谷、平原、丘陵相互交错。海拔最高5958米,最低325米,相对高差达5453米。其光热、水土资源等自然优势,为盛产独具山地“清甜香”风格特色的优质烟叶创造了条件。全州有耕地765万亩,其中宜烟耕地450万亩、基本烟田400万亩。烤烟种植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多夜雨,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光合效率高,十分有利于烟叶光合作用的高积累,有利于形成山地“清甜香”型风格特征的优质烤烟,土层较厚,通透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强,土壤养分等理化指标有利于优质烟叶生长。
在《全国烟草种植区划分研究报告》中,凉山被定为烟叶生产最适宜区,纬度与“烟草王国”云南相同,接近享誉世界的“金叶”之国津巴布韦。烟草专家称“凉山优质烟叶,可与世界最好的津巴布韦烟叶媲美”。津巴布韦专家实地考察凉山后称赞,凉山烟叶的标准化生产超过津巴布韦本国。
普格县螺髻山下的山地原生态烟叶
大凉山,大美大和大风景。
走进大凉山,就走进了神仙居住的地方;走进大凉山,就走进了嫦娥奔月的基地;走进大凉山,就走进了山水阳光的乐土。
凉山自然风光秀美,打开生态长卷,一道道森林生态屏障青翠欲滴,一幅幅自然生态画卷引人入胜,一座座名山大川峰峦秀丽挺拔。被称为“川南胜境”的泸山、神秘的泸沽湖、与峨眉山有着姊妹山之称的螺髻山、国际湿地——邛海等自然人文景观世界知名、令人流连忘返。
全州现有彝、汉、藏、回、蒙等14个世居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50.7%。凉山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栽培烤烟,现有14个县市种植烤烟,2013年,全州种植烤烟103.94万亩,收购烟叶达260.05万担,烟农现金收入36.26亿元。
原生态烟叶“彝烟”文化
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是全国市州级第二大优质烟叶产区。
居住在凉山的彝族人民祖祖辈辈爱烟。其吸烟的历史,从“烟为子孙烟”、“伸手要烟不羞耻,伸手要酒不羞耻,伸手要饭才羞耻”的谚语便可见一斑。
凉山彝族吸烟有其超凡的本领和惊人的表现。只要生在彝家,从小便会受到其父母烟雾的“熏陶”,在他们看来,烟,不但是“子孙烟”,而且还是礼尚往来的必不可少的见面礼。
凉山彝族人认为,烟是传家接代的标志,烟源于天上的烟雾,又终汇于天上的烟雾。代代吸烟是向上天表明“本家有人吸烟,子孙不断”,否则会被天神视为“断根”;于是人人吸烟,代代吸烟,从不间断。
凉山彝族好吸之烟,多为“草烟”,又名“兰花烟”、“茄叶烟”,是一种很有“劲头”的烟叶。吸烟者,身挂烟包,其中男性烟包多为鹿皮所制,女性烟包多为绣花精美的三角形带穗包,亦称“烟荷包”,垂悬于腰侧,内装火镰、火石、火、草烟和烟袋(即烟杆)。其烟袋制作很讲究,是取十分好看的花纹石磨制而成,并在烟杆和吸管上嵌绣各种图案,有些烟袋还在吸管穿过的两端包上银制花纹,堪称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在这里,烟还常常被作为药来使用。凉山彝族的传统治病方法中,便有用烟杆吸管里的烟油搽抹肿块和无名肿痛、治疗肚痛和乳腺肿胀的习惯。
凉山烟草正着力将深度发掘“香格里拉”文化,挖掘烟草产业发展与民族地区经济、生活、人文文化的纽带作用及依存关系,综合古代、近代、当代等人文文化,形成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凉山山地原生态烟叶文化。
原生态烟区走访见闻
在凉山地区出门即见大山,而大多数的烟区就处于风景秀美的大山中,烟株施用牛羊粪等生态肥料、浇灌无污染的山泉水、采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盛产的烟叶安全、环保、无污染。
冕宁县在烟田放养蚯蚓疏松土壤,地膜下随便一挖都有蚯蚓。
走进普格县螺髻山脚下的洛博村,站在这个地基海拔1800米山地烟田里,同行的笔者诗意地说,这不是比站在五岳独尊的泰山顶上还要高吗?
当地种烟大户、螺髻山金鑫烟叶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党兴成告诉我们,当地90%村民是彝族,基本上家家养羊、养猪,部分养牛,农家肥好收集,他去年种烟530亩,年产值170万元,年利润60多万元。种植的烟叶品种全部是红花大金元(简称“红大”),烟叶基本上施用牛、羊粪,还施用部分凉山金叶化肥公司生产的烟草专用复合肥,浇灌烟叶用的水是螺髻山上雪水融化之后流淌下来山泉水,可以直接饮用。党兴成说:“施用农家肥的烟叶好烘烤,桔色烟多、烟的体份好。”
笔者看着满地碎石块的烟田面有担忧:“这地不保水哦?”在一旁的普格县局(分公司)副经理邓翔摇摇头说:“当地老乡都有‘一个石头二两油’的说法,在土地整理后开垦出来的山地里种烟,这些石块老乡是故意留在地里的,石头通风、透气、吸热,对烟叶的干物资积累比较好,有利于烤烟生长。”
“全村除了畜牧业之外,最大的收益就是种烟收入。种烟见效快、效益好、收入稳定,去年全村52户种烟1217亩,收入480多万元。我们的烟禁止打除草剂等农药,全部施用生态牛羊粪,牛羊粪价格低,施用后烟的后劲足,内在质量好。”洛博村支部书记阿库此呷说起烤烟连连竖起大拇指。
走进普格县东山乡,在东山脚下,3000亩盖膜的山地原生态烟叶在夕阳照射下银光闪闪、蔚为壮观。
位于海口高原牧场下的普格黎安山地原生态烟叶初具规模
走进普格县黎安乡仿佛走进了一片森林氧吧。黎安乡距离普格县城15公里,海拔2100米,属于螺髻山脉,上山10公里就是海拔3200米的海口高原牧场,整个牧场面积9万亩,高山、湖泊、草甸、树木、野花镶嵌其间,湖泊边上是自由牧草的牦牛群、马群和云雾深处的羊群。山脚下的黎安乡森林覆盖率70%以上,全乡4300亩烤烟,都是100%的山地烟。在一座彝语名叫“日史波克”的松林坡下遍布近2000亩的山地烟,真是林在山中,烟在林中,烟林相间。
当地彝族烟农期沙则拉,今年50岁,种了10亩烟。他指着山下的烟地说:“我的烟栽在‘则保得史’(彝语意为:石头多的地方),施用的全部是海口牧场运下来的牛羊粪。人喝什么水,栽烟就用什么水。这儿冬天基本上都要下大雪,把烟地里的害虫、病菌杀死了,烤烟不得病,长得好得很”。
走进冕宁县回坪乡横路村,在哈哈河坝2万亩连片种植区,一望无垠的烟田让记者惊叹不已。冕宁县局(分公司)副经理刘从忠介绍,在推进山地原生态特色烟叶开发方面,冕宁大规模种植绿肥(光叶紫花苕)、采取轮作、施用农家肥改良土壤。今年依托丰乐烘烤工场生态肥料厂,采用菌剂发酵形式,为德昌、普格、越西、西昌等县市生产生态肥1650吨,可供11000亩大田移栽需要。其中本县施用生态肥600吨,每亩地施用1500~2000斤。
刘从忠和笔者边走边聊:“烟叶也是食品,食品就需要安全、生态。我们和西南大学合作,开展了土壤改良项目,在烟田放养蚯蚓疏松土壤。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开展了病虫害生物防治,在烟田使用太阳能诱虫灯、粘虫黄板等物理防治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