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老烟斗:烟卷,你去过凉山吗?
小烟卷儿:一直想去但没去成,我们国家著名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就是在凉山。
老烟斗:近日,一篇被网友称为“世界上最悲伤的作文”在网络热传。一位名叫木苦依五木的四川凉山彝族女孩用不到300字的篇幅写下了父母相继死去,自己想念母亲的故事。虽然作文并非全由小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但小作者木苦依五木经历的苦难却是事实。这名来自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普雄镇且托村的12岁女孩在2011年、2013年先后经历了父母的相继离世,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在父母双亡后,当地民政部门于2014年10月向五兄妹提供每人每月678元的孤儿生活补助专项资金,加上爷爷奶奶的养老金补助,全家每月享受各项政策补助3540元。但毕竟孩子们是没有父母的孤儿,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位于四川南部的大小凉山地区,是中国最贫穷的地方之一。在这里,像木苦依五木这样穷苦的家庭,不在少数。
小烟卷儿:据《新京报》报道,凉山州位于川滇交界处,总人口470万,彝族占半数以上,境内6万余平方公里几乎都是山地,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交通闭塞、生态环境恶劣,州辖17个县市中有11个为国家级贫困县。凉山州地处川滇黔交界处,交通不便,地势险恶,高山、深谷阻碍了凉山与外界的交往,大凉山得以保存原始的文化和原生态的景观,成为了一个“独立王国”。当云南、贵州的彝族步入封建社会时,凉山州还是奴隶社会,保留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传统的生活方式。上世纪90年代,从州府西昌到省会成都,要坐十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2012年,西昌到成都的高速公路才开通。交通的改善,也仅仅限于以州府西昌为中心的交通网络,县城与县城之间,县城与下辖各乡镇之间的交通状况,仍然不容乐观。那些居住于大山深处的人们,求医、上学、社会交往和物质交换,都只能依靠步行和泥泞崎岖的山路。要命的是,凉山州位于三大地震活动带上,地震、滑坡、泥石流,会让本就脆弱的交通和经济雪上加霜。
老烟斗:据《环球时报》报道,官方数据显示国家在2010年~2013年间,仅在凉山10个扶贫项目中就投入了83.65亿人民币。而来自凉山州教育局的数据显示,凉山州教育投入连年递增,一路攀升。2011年至2013年,分别达到49.5213亿元、66.0375亿元、70.8406亿元。凉山州政府2012年的报告显示,当地在2007~2012年这5年来累积投入276.5亿元改善民生。
小烟卷儿:20多年的扶贫开发,没有改变大凉山普遍贫困的现状。这与大凉山贫穷的多样化不无关系。自然条件恶劣,地远路偏;交通闭塞导致物资交流和商品输出的困难,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老烟斗:凉山州要想脱贫致富,还是要靠产业扶贫。
小烟卷儿:可能很少人知道,凉山是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全国知名高端卷烟品牌核心原料基地,是全国市州级规模第二大的烟区。“大凉山清甜香”特色优质烟叶具有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风格突出的多项特征,烟叶外观金黄、桔黄,光泽鲜明、组织疏松、油份适中,是烤烟型卷烟制品主配方的原料。中国经济网从凉山州农工委获悉,2014年全州共有14个县市种植烤烟,种烟乡镇269个,村1268个,组5440个,种烟农户10万余户,全州烤烟面积100万亩,预计收购烤烟263万担。2013年,凉山州种植烤烟105万亩,生产收购优质烟叶263.58万担,烟农现金收入 36.37亿元(不含相关补贴),销售卷烟15万箱;查获各类涉烟违法案件3693起,涉案金额2500余万元。实现“两烟”销售收入90.94亿元,实现税利32.61亿元,税利占全省系统的19.2%,蝉联“全州企业50强、服务行业企业50强”榜首。大凉山“清甜香型”烤烟独具风格特色,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地理保护标志”,连续两届被评为“四川省名牌产品”,填补了全省烟草商业系统无省优的空白。“大凉山清甜香”风格特色烟叶,得到上海、川渝、湖北、湖南、广东、浙江等国家重点中烟工业公司的充分肯定,已进入全国卷烟生产原料的主流市场、主要品牌和主料配方,成为中华、芙蓉王、黄鹤楼、白沙、广双喜、娇子等大品牌的重要优质主料和高端卷烟的主配方。卷烟工业企业对凉山优质烟叶的需求呈逐年增加趋势。
老烟斗:也就是说,烟草产业是大凉山地区的第一经济支柱产业。
小烟卷儿:是的,有一年凉山州长罗凉清在接受行业媒体采访时说道,凉山是农业资源大州,土地广袤、光热丰富、雨量充沛,发展现代农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特别是烟草产业发展的优势尤为突出。近年来,我们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真抓实干,推动烟草产业在优势特色产业中率先发展,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率先突破,在引领农业科技和新农村建设中率先试点。通过努力,烟草产业已经成为凉山“农民增收离不得、财政增税少不得、企业增效缺不得”的重要支柱产业。
老烟斗:行业媒体报道,在7月20日至23日的“现代烟区行”主题采访中,8家来自中央、地方和烟草行业的媒体聚焦四川烟区,深入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会东、会理三大特色烟区,感受以凉山烟叶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样板间”。在冕宁县哈哈河坝万亩烟叶连片种植区,记者们了解了烟叶基地单元、烟农专业合作社等的建设情况,参观了烟草行业投资200多万元建成的太阳能提灌站,惊叹于基本烟田的配套。在会东、会理山地原生态特色烟区,记者们参观大田烟叶、查看水源工程,与烟技员、烟农代表深入交流,采集一线鲜活素材。看到烟区农民靠种烟脱贫致富,他们脱口而出——“没想到烟草做了这么多好事”。“烟农因此受益,民生得以发展,烟草对国家的贡献增多,人民对党的感情加深。”新华社记者徐博说,在服务“三农”方面,如此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业,让人敬佩。服务全方位、技术广覆盖、受灾有保险、收入有保障——行走在四川烟区,媒体记者深刻感受到了烟草行业的价值追求,看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他们表示,将以产业扶贫为切入点,以现代农业为主线,深入报道四川烟区的发展成就。
小烟卷儿:像凉山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烟草为当地产业第一支柱的,典型的地方有三个。四川凉山、湖北恩施,湖南湘西。烟叶生产对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尤其是在我国武陵山区、大凉山区、秦巴山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区域坡陡地散,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加上交通闭塞,农业基础设施匮乏,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农民生活水平一直十分低下。通过发展烟叶生产,持续实施“烟草惠民工程”,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安排专项资金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得到显著改善,山区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老烟斗:以湖北恩施为例,恩施州地处湖北省西南部,是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也是中国少有的资源富集区、生态旅游区,但同时又是“农业大州、工业弱州、经济穷州”。全州宜烟耕地已达300万亩以上,基本烟田保护面积150万亩。全州常年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60余万亩、收购量150余万担。已建成湖北全省最大的烟叶产业基地,烟叶产量占全省烟叶总量的70%,白肋烟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出口备货量占全国的80%以上,在全国31个重点烟叶产区中名列第6位。“清江源”特色优质烟叶已经成为国内众多重点卷烟工业企业知名骨干品牌的主配方。恩施烟草在全省烟草行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国烟叶生产经营上也有一席之地。“十一五“以来,全州烟农实现现金收入由2006年4.99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5.91亿元;全州烟草系统实现销售收入由21.74亿元增加到41.37亿元,增加19.63亿元,增幅90.298%;实现利税总额由1.47亿元增加到14.42亿元,增加12.95亿元,增幅809.52%,其中实现税收由2.04亿元增加到10.45亿元,增加8.41亿元,同时,全州烟草企业已连续几年实现“零贷款运行”,步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小烟卷儿:用湖北恩施州委书记王海涛的话讲,恩施州烟草产业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全州链条最完整、结构最系统、成效最显著的产业龙头,是全州农民增收、财政增税、企业增效的重要支柱产业。实践证明,抓烟草产业就是抓财源建设,就是抓民生改善,就是在抓综合扶贫。州委、州政府决定把现代烟草产业链作为全州第一大产业链来重点培植,进一步加快烟草产业发展步伐,实现烟草产业提档升级。
老烟斗:产业扶贫,烟草已经是主力军。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