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烟叶平台 > 新闻快讯 > 正文

烟叶移栽“农具”巧升级

记2013年全国烟草行业QC成果一等奖《便携式烟苗深栽器》
2014年02月07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云南烟叶信息网报道 作者:
A+ A

    烟草在线据云南烟叶信息网报道

   “老谢”的烦恼
   
    家住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万安乡下镇村的谢政云,种烟已经好多年了。

    这些年来,老谢亲历了各家各户分散育苗过渡到烟农合作社统一育苗的历程,也赶上了密集型烤房烤烟的好日子。“种烟,和原来相比,那是轻松多了。”老谢笑着说。

    不过,种烟毕竟还是体力活,虽然不用自己盯着苗棚忙育苗,机耕的时候、植保的时候也能让乡里的专业机耕队和植保队帮忙翻地、喷药,但种烟的过程中还是有些环节必须自己费时、费力地忙活,比如移栽烟苗的时候。

    “我家老婆子腰不好,我最怕的就是带着她一起移栽烟苗。”原来,地处丘陵地区的龙岩烟区整个移栽烟苗的过程基本上是纯手工劳动,“开穴挖洞弯腰一次,放苗弯腰一次,填土栽苗再弯腰一次,一亩地下来至少弯腰3000次,对我们这些年龄大的烟农来说,每年的移栽都累得腰酸背疼。”老谢无奈地说。

    如果说,累是老谢的烦恼,那么对于武平县城厢镇东岗村的种烟大户朱远承来说,烟苗栽种不深是他最烦的事。

    “我是乡里的种烟大户,每年种烟面积都达到六七十亩,光靠自己的力量搞移栽肯定是不现实的,但是请人来移栽,最大的问题就是每个雇工栽种的深度不一样。谁都知道深栽好,但要往深了栽,肯定耗力,有些人图省力,往往就往浅了栽,这不但影响了烟苗的成活率,也影响了烟叶的质量。”

    “移栽的时候,我也有烦心的事,虽说我种烟也有些年头了,但总觉得自己移栽的时候株距、行距把握不好,而且弯腰累,填土累,要是能有个啥工具把移栽定距、填土的事情都解决了,那我们种烟就更轻松了。”东岗村铁杆烟农李发星也有这样的感叹。

    “探索者”的摸索

    烟农们的烦恼牵动着武平县局一群小伙子的心,他们就是武平县局QC活动“探索者小组”的组员们。

    童德文、陈郑盟、陈添昌、钟平、饶文清……这些平日里“奋战”在烟区一线的小伙子们,在同烟农齐劳动、共挥汗的过程中发现了他们的烦恼,“深栽用工量大、苗栽深度达标率低是武平烟区普遍存在的问题。”童德文在他的工作笔记中写道。

    怎么办?课题提出来了,解决的办法也迅速在“探索者小组”组员的脑海中转动。

    能不能引进全自动的烟苗移栽机?

    有了这个想法,QC小组迅速安排了组员钟平进行实地试验,他们选择了一台进口的烟苗移栽机,在相同地块上移栽100株烟苗进行试验,结果倒是不错:用工量大量减少,苗栽深度达标率也大幅提高。可是也有问题,在试验现场,一些烟农听说这台省工省力的机器购买价格要1.6万元,都表示不会购买使用。而且小组成员在试验的过程中也发现,武平岩区山区丘陵面积较大,烟田小而分散,这种移栽机携带和运输都不方便,无法在武平县域内大范围使用。

    引进不行,能不能自己造?

    这个想法提出后,得到了组长童德文的肯定。经过一番讨论,最后“探索者小组”打算研制一种便携式的工具,“这个工具能深栽到位、定距精确、省工省力,还要便于携带,操作简便、安全可靠、不污染环境。”小组成员陈郑盟介绍了当时研发便携式烟苗深栽器时的想法。

    然而,研制工具的道路却没有想象得一帆风顺。

    为了做好工具研究,县局局长石健林也加入了QC小组,副局长林雷通带领组员对工具研究内容反复试验,经常为了一个小问题讨论到深夜;

    使用便携式深栽器放苗、深栽、回土一步完成,省工省力

    为了让工具能发挥省力的功效,小组成员在省力装置的研发上绞尽脑汁,齿轮、电动机、滑轮、绳索、杠杆……讨论会上大家能想到的点子都想了,接着紧锣密鼓地开展田间试验,负责田间试验的小组成员钟平都不记得自己往试验烟田跑了多少趟,通过多次的对比试验效果和试验数据,小组最终选定了使用杠杆这一省力装置;

    工具模型想出来了,最麻烦的还是接下来的具体实践。为了工具设计制图,QC小组里这群农学背景的年轻人,开始啃读力学知识、工程学知识,他们学力学制图、学力臂计算,连人体工程学的相关书籍都涉猎了,陈郑盟是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毕业的烟草人,谈起这个项目脱口而出的是“反三角函数推算出开穴头的最佳角度”、“弧度计算”、“力臂力阻”……

    为了让工具最终得以成型,小组成员陈添昌走遍了武平县城大大小小的五金店、铁制品加工厂,由于新型工具没有模板可以借鉴,很多工厂都婉言拒绝了他,不少老板还笑言:“你想做的这个东西简直是异想天开,这样的工具在武平小县城怎么做得出来?”然而陈添昌无谓这些笑言,一家家加工厂地跑,磨破嘴皮总算找到了一家愿意尝试的加工厂。接下来的日子,陈添昌连续四五天待在铁制品加工厂里,随时应对加工厂师傅提出的任何问题。

    艰苦的探索和辛勤的努力终于换来了一个新型移栽工具的“出炉”:

    这个新型工具,让烟农在整个移栽的过程中仅需要弯腰一次,而且通过杠杆省力装置的运用,原来一次开穴至少要费4千克力,现在只需要1千克力就能实现。同时不需要烟农自行填土,开穴完成后器械就自行回土、填土,省了不少的工,QC小组的成员还在农具上加装了一个固定器测量株距和行距,保证苗栽深度、烟苗间距达标。

    据测算,通过使用深栽器可实现每亩降低1.03个工,按照一个工70元换算,一亩地可节约人工成本72.1元,如果在龙岩全市28万亩烟田推广使用,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以为烟农节省2000万元的成本。

    背后的力量

    梅花香自苦寒来,孜孜的探索、不断的攻关换来了烟农满意的笑脸。

    “探索者”小组的成功,是来自烟农、回馈烟农,结合基层员工本职工作开展QC活动的典型,但也正如“探索者”小组组长童德文所说,“这个项目从始至终离不开福建省局、龙岩市局领导的支持和关怀。”

    可以说,“探索者”的成功更是龙岩烟草QC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的产物。 据龙岩市局(公司)综合计划科李满玲介绍,龙岩烟草从2009年从零开始启动QC活动,到2011年全市发布11个课题,再到2012年1个课题获得省局二等奖,2013年2个课题分别获得省局一、三等奖,1个课题荣获国家局一等奖,龙岩市局(公司)不断突破创新。

    “要鼓励创新,允许创新的失败,如果有十项攻关,失败九项成功一项,就可能对企业发展起很大的推动作用。”龙岩市局(公司)局长(经理)姜林灿强调,正是领导对创新工作的支持和宽容,对QC活动的高度重视,为QC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我们十分重视对QC活动程序、实施要点、常用工具、成果整理等进行细致的培训。”龙岩市公司副局长姜传碧说,四年来,他们累计举办QC专题培训班6次,培训人员350多人次。同时,还根据QC活动进度,邀请省局综合计划处以及行业外专家对QC成果进行指导、诊断,提高QC工作水平。此次获奖的便携式烟苗深栽器的研制就得到了省里、市里不少专家、对口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

    此外,龙岩的QC活动还很重视成果的转化。此次获奖的便携式烟苗深栽器的研制成果已经在武平烟区推广354个,使用面积4427亩,明年将扩大推广面积……“自2010年以来,龙岩市局共有55个课题成果在烟叶生产、卷烟营销、物流配送、客户服务、专卖管理、综合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我们始终认为只有将成果切实应用到具体实践中,使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才是真正践行了QC活动。”姜传碧说。

    正是这样一片敢于创新、鼓励创新的沃土,才培育出这样贴近生产、解决生产实际困难的大项目,这也是其成功背后最大的奥秘所在。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