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现象:种烟农民不再分级扎把
烟叶烘烤后,烟农不用再一片一片分拣、扎把了,直接按照每捆约2公斤的标准打捆送到分级车间,分拣、扎把则由分级工替代烟农完成。这就是今年烤烟生产的新概念——散叶收购。
始于今年的散叶收购模式,再一次拓展了烤烟生产的工序分工,属于烟农的工序只剩下大田移栽、烘烤,过去那种从育苗到移栽、烘烤、分级均由农民承担的种植方式彻底打入了另册。
过去,由一粒种子开始,到种子变现为“硬通货”,烟农要经历许多不同的生产环节;而今,育苗有人帮忙,分拣有人帮忙,属于烟农的活越来越少。那么,这种由合到分的变革,到底分出了什么?烟农收入会减少吗?9月11日、15日,记者走进贵州省纳雍县的龙场烟叶站、维新烟叶站进行观察。
烟农:等候中享受人性化服务
近年,烤烟生产的大户趋势越来越明显,种30亩烟叶就属大户的判断已经过时,要称种烟大户,至少得种50亩。
维新烟叶站站长透露,在该片区,种烟大户比比皆是,其中最大的大户达到600亩。一家人种600亩烟,如果没有明细精准的专业化分工,无疑忙不过来,效益和效果也不好。
锅圈岩乡烟农杨洪种烟30亩,称不上大户。9月15日,记者在维新烟叶站遇到杨洪,他正在等候区看电视,等候区为他提供了“一杯热茶、一张湿巾、一支香烟”等十个“一”服务。
杨洪种烟的土地,大部分是租来的,每亩250元租金,现在他已经卖了3万多元的烟叶了,活还没有往年累,原因是自己不用分级扎把了,以往分级扎把的时间用到其它生产环节上。烟叶送分级车间分级不会“过夜”,他不担心当天交不完烟叶,也不担心分级不合理、收入会减少。
分级工:家门口打工收入不菲
章大敏是龙场烟叶站的一名专业分级工。
9月11日8点零5分,龙场镇烟农刘先才第一个将自家116捆烟叶交付给设在镇烟叶站的专业分级队分级,自个在等候区看电视等候评级称重,然后领取烟叶款。刘先才的烟叶被分级组长分配到章大敏等分级工手里,分级后经分级组长初步评级,最终由主评员定级、过磅员过磅,刘先才的烟叶就马上变现了银行卡上的一串数字。
在一季的烤烟种植过程中,育苗有育苗公司承担,烟叶分级有分级队承担,刘先才只负责大田管理与采收烘烤,收入不减,省工不少。烟草业的精细化分工,不仅分出了专业化,也分出了减工降本的优势。
今年,纳雍初烤烟叶全部由专业分级队分拣,各烟叶站均成立专业分级队,代替烟农分拣烟叶。龙场镇双塘村烟农章大敏种了36年的烤烟,今年没再种植,被烟叶站聘到分级车间当专业分拣工,每天分拣烟叶可拿到报酬100多元报酬。他说,年初就把土地按每亩400多元的价格租给了种烟大户,农闲就去种烟大户的工场打工。烟叶采收后,他被聘到烟叶站当专业分级工,都干了1个月了,无风险,很轻松。
解码:精细化分工是产业需要
烟草商业是中国最成功、最庞大的产业结构调整案例,精细化分工是烤烟产业发展的需要。
龙场烟叶站一工作人员分析说,专业化分拣有三大好处——
一是保证了烟叶的纯度,让烟叶丁归丁、卯归卯,不插花,利于下游卷烟工业使用。
二是增加了烟农收入——往年由烟农自身分拣,因为优次混乱,评级时从低不从高,烟农吃亏,专业分拣解决了纯度问题,让烟农的烤烟能够按质归类,应得的收入全部得到,同时还减少了烟农的人工投入、解决了烟农分级眼光欠精准的问题。
三是专业化分拣提供了就业岗位,让许多农民获得季节性就业——纳雍11个烟叶站点设立11个专业化分级车间,大约解决了800多名农民工的就业,一季烤烟能够为分拣人员贡献50多万元分级工资。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