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烟叶平台 > 新闻快讯 > 正文

培育良种,再苦再累也值得——陈荣平

2013年09月16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云南烟叶信息网报道 作者:张在杰、王经纬
A+ A

  烟草在线据云南烟叶信息网报道  在牡丹江烟草科学研究所里,同事们对副所长陈荣平的评价是:“严谨、务实、平和,是一位‘把文章写在大地上’的育种专家。”

  当记者日前走进陈荣平办公室的时候,他正在一个本子上写着什么。

  “听说你们要来采访,我就大体理了理思路,把我们的工作特点向你们介绍一下。”看到记者的疑惑,陈荣平解释道。

  牡丹江烟草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今年50岁的陈荣平1987年就来到了所里,从事了4年的烟草营养与土肥工作,1991年开始转向育种,直到今天。在他的主持和参与下,牡丹江烟草科学研究所引进的加拿大品种“龙江851”,培育的品种“龙江915”、“龙江911”、“龙江912”、“龙江925”、“龙江935”、“龙江981”等先后通过了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要说我们的工作特点,一是要连续稳定,二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三是要加强团队合作。”陈荣平介绍着自己20多年来从事育种工作的经验。这些经验,是他从每年300多天都扑在试验田里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一年中,我们负责育种的4名同事,大部分时间在试验田里度过,有时就住在那里。每年从3月1日开始准备播种的试验材料,登记编号,七八百份材料仅播种就要4个人干上四五天,这些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

  从烟苗移栽到烘烤分级,陈荣平都参与其中。夏天,他会穿上迷彩服,戴上斗笠,到试验田里悉心观察每一份材料的田间长势,做到心中有数;冬天,他会带上品种去海南,通过南繁加代,加快育种进程。“每年10月到来年2月,我们都要到海南去做试验。”陈荣平说。

  在陈荣平的电脑里,有一个文件夹,保存着近年来他到各地调查、在试验田搞科研的照片。这些照片,记录着陈荣平的汗水和心血,更证实着他进行育种科研的丰硕成果。烤烟品种“龙江851”的引进获2001年度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烤烟品种“龙江911”的选育与推广获2003年度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1年‘龙江981’种植达40多万亩,这个品种也通过了审定,但还没来得及报奖。”陈荣平说。

  不仅如此,陈荣平还参与了全省“品种试验示范推广网络”的建设,承担了全国烤烟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省级烤烟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品种单户种植试验等三方面任务,制订试验实施方案,落实试验布点,检查指导试验进展情况,总结试验结果。“这些工作与育种工作都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布点试验可以跟踪新品种的表现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依据。”负责的科研项目再多,陈荣平都会认真对待,从不言累。

  在陈荣平看来,好的品种是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的最好体现。他培育的烤烟品种“龙江911”于2000年通过审定,到目前为止累计种植面积已超过500万亩,除了东北地区,内蒙古、河北、安徽等地都有种植。正是这个品种,解决了困扰东北烟区多年的烟叶赤星病问题,为烟农挽回了损失。

  “能培育出烟农喜欢、工业公司认可的品种,才是我们最终的追求。”这就是陈荣平,对待工作严谨、务实,从不允许自己犯错。

  陈荣平性格平和。记者在牡丹江市林口县莲花镇的万亩连片烟田采访时,遇到了烟农付春霞,他告诉记者:“陈所长经常来这里调研、座谈,我们这里的烟农几乎都认识他。我近几年种的就是‘龙江911’,这个品种抗病力强,成熟期早,产量高,易烘烤。有这样一个适合我们这里栽种的品种,烟农们都从心坎里感激陈所长呢!”

  “没啥,只要能培育出好品种,我们再苦再累也值得。”采访最后,陈荣平一句朴实的话,解答了记者关于“辛苦的价值”的疑惑。或许,烟农们对烤烟品种的认可,正是对这位“把文章写在大地上”的育种专家的最好回报。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